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信息的形成过程中,作为对定量方法的补充,公司披露的文本中所反映出来的定性信息为研究管理层决策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借助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文本,文章系统考察了管理层语调积极程度对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偏差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语调越积极,未来分析师盈余预测越乐观,这表明管理层语调对市场参与者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进一步研究显示,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会计盈余等定量信息的披露情况较差,分析师更依赖于年报文本等公司定性信息,因此管理层语调对未来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性的影响更明显;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由于管理层受到的外部监督制约较小,导致对会计盈余等定量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因此管理层语调更显著地提升了未来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性。经过深入研究还发现,对于管理层的语调操纵行为,分析师可以“看穿”并相应调整其盈余预测偏差,从而证实了分析师发挥的外部治理效应。另外,管理层语调越积极,未来分析师的投资评级也更加乐观,进一步表明管理层语调可以对分析师获取公司信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从盈余的现金保障性;持续性;安全性;获利性;成长性五个方面出发,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然后根据收集、整理的2006~2009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侯晓红 《新智慧》2006,(9):61-62
本文在分析盈余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盈余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持续性与稳定性、绝对水平与相对变化的六维分析方法,阐述了基于企业会计活动信号和经营活动信号识别盈余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盈余质量问题是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现阶段我国投资者对相同数量、不同质量的会计盈余信息差异很难有效识别,这种现实既不利于投资者和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正确决策,也不利于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的研究评价体系模型得出:2006年样本公司的总体盈余质量平均得分为5.77分,2007年总体盈余质量平均得分为34.69分,但是到了2008年总体盈余质量下降到了18.23分。  相似文献   

5.
以2004年以前自愿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 S)且具有独特制度背景的欧盟15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这类公司在2005年欧盟强制所有上市公司采纳IFRS以后盈余质量是否有了进一步提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04年以前自愿采纳IFR S的公司更少地进行微利盈余管理,具有更低的截面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这说明欧盟强制采纳IFR S后显著提高了自愿采纳IFRS公司的盈余质量。上述结论表明,IFRS这一制度安排由国家法律强制执行比纯粹依靠公司自我执行效果更优,这为尚未采纳或正在考虑采纳IFRS的国家提供了一条关于IFRS采纳方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调整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盈余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与最高决策者相关的研究变量,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最高决策者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与盈余质量负相关;董事长或总经理在本公司领取报酬与公司盈余质量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性,且有行业差别;董事长或总经理在控股股东单位任职与公司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但有行业差别。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夏立军  鹿小楠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5):145-150,158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是影响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两大因素,同时分别影响其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的程度及其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来配合其盈余管理。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监管者需要同时兼顾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行为和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即采取协调监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预告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指出盈余预告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信息。对影响盈余预告信息质量的制度因素、竞争机制因素、披露规则及管理层因素进行全面透彻的剖析,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上市公司盈余预告信息质量的对策,以更好地满足证券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对盈余预告信息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指的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对企业向外界披露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来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利益的活动。盈余管理在开始是为了让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士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企业的运营水平和发展状态。但由于盈余管理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很多企业管理人利用盈余管理来谋取私利,对于投资人来说就是一种损失。本文简述了盈余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根据篡改数据等因素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方式,根据这些方式来提出一些减少盈余管理的针对性意见,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的上市公司减少利用盈余管理来谋取私利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透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国强 《新智慧》2004,(8A):37-38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备受关注的问题。鉴于盈余管理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危害,社会寄希望于有“经济警察”之称的注册会计师在对盈余管理的审计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注册会计师到底有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的问题呢?注册会计师的整体审计质量又如何呢?笔将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些年资本市场盈余管理的愈演愈烈,盈余管理成为国内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主要操作手段,并结合我国实际,可以提出有效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该文收集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有关财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结果发现连续亏损两年和连续亏损三年的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和扭亏年均存在盈余管理,主要是操控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特别是资产减值计提项目),投资损益、处置资产损益和补贴收入等项目来实现扭亏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福建省48家上市公司2006年的年报为研究样本,对照中国证监会2005年12月26日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2号准则》),对其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探讨了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与公司业绩、“戴帽”“摘帽”和公司规模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证券投资者以及国家和社会监督三个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提出了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识别上、查找潜在的关联方、规范企业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等审计对策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根源及治理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频繁发生且交易金额巨大,非公允关联交易普遍存在,问题公司常常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解决其存在的问题。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关联交易和非公允关联交易会有所减少,但短期内无法根除长年沉积的痼疾,尤其是在关联交易多样化和非公允关联交易隐形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深刻剖析非公允关联交易存在的根源及其找出治理对策是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方式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的主体,由于国有控股东股东行为模式具有特殊性,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中。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实情况,为实现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要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股权融资的融资程序、融资制度和融资机制,规范控股公司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实体;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完善对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已有的盈余管理研究进行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从融资来源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对我国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法治社会逐步建立,法律责任的承担也变得多样化与具体化,而近年来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诉讼"爆炸"式地增长,使得注册会计师日渐成为一项具有高风险的专门职业。本文从相关主体角度来分析了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法律风险,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润操纵是借助会计政策选择、交易方式变更、交易时间策划等以误导以公司会计利润为基础的利益关 系人。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表现为:为实现当年扭亏为盈而虚减成本费用,或为实现来年扭亏为盈而在当年进行 巨额冲销而虚增成本费用;为确保当年配股底线而虚计利润,或为确保“各年10%现象”而平衡利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6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河南省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从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行为、董事会激励三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但不显著;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分离并不影响公司绩效;年度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董事会成员的股份与薪酬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董事长的更换明显受到更换前一年度的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