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十分想不通.老板于是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相似文献   

2.
吕进 《中国市场》2009,(3):59-59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十分想不通。老板于是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相似文献   

3.
<正> 一汽集团退休工人李老汉的女婿齐某以600元的月租租用李老汉的房屋开饭店,从1994年6月至1995年5月共租了11个月,但这笔租金齐某一直未给付。今年4月,齐某与老汉的女儿因感情不和离了婚,李老汉对女婿欠自己的钱担心起来。不出所料,他向齐某索要时,齐说借款已还。老汉一怒之下于今年8月6日告到法院。  相似文献   

4.
<正>偶识商机电话中细询问内蒙额尔古纳的李女士是位下岗职工,下岗后卖过服装,搞过原料加工、特种养殖,也开过西餐店,可一路下来,钱没有攒下,还吃了不少苦。2006年初,李女士随意翻看一本财经杂志,其中一篇关于山西麻峪土豆粉开发人王志刚的个人创业的文章让她十分感动,报道中提到的麻峪土豆粉项目更让李女士心动不已,因为在额尔古纳地区,人们都喜食土豆,当地很多家庭都自做一种叫做烩菜的食物(以土豆与粉条及腊肉为主),李女士想如果将人们喜爱的土豆做成多种多样的美食,一定会大受欢迎。基于当地的饮食状况,李女士十分看好这种土豆粉小吃,当即她就拨通了山西麻峪总部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那篇报道中的主人公王志刚。王志刚  相似文献   

5.
赵正 《华商》2014,(9):61-61
在《舌尖上的中国1》中,讲述了一位生活在陕北绥德县的农民黄老汉和黄馍馍的故事。黄老汉一辈子都生活在黄土高原,每天四点起床,自己种着60亩地,依靠自然灌溉和人种天养长出的粮食,和最传统的工艺做出了当地传统的面食——黄馍馍。这种陕北的美食,是用黄米面加黍子面,然后包上豆沙和红枣做成的。每年到了冬季,黄老汉就用自家种植的粮食做黄馍馍,一元钱一个,卖一个冬季,日复一日。  相似文献   

6.
《致富天地》2005,(8):41-41
王老汉家的优质苹果丰收了,可他为了卖出这些苹果发愁,他挑着苹果东奔西走找市场,一心想卖个好价钱。一个一个地卖,可一个比一个贱,王老汉看着一天天烂掉的苹果心急如焚。信息员小张带王老汉来到了信息站,打开了中国农业信息网“一站通”供求信息系统,帮王老汉找到了一个收购优质苹果的商家。一车又一车的苹果,就这样卖了好价钱。东奔西走找市场,不如去上中农网。此后,吉林农民王老汉和牛大爷成了镇农业局信息服务站的常客。  相似文献   

7.
<正> 谁能想到,一个摆小摊卖鱼的,居然发了大财!这人叫邓平,在一个农贸市场开了个卖鱼摊。草鱼、鲤鱼、鳅鱼、黄鳝等都卖。他为人忠厚,和那些"买卖精"不大一样。比如一般摊主卖鱼常在装鱼时在塑料袋里带些水,秤上再做点手脚,然后立马就扔在地上刮鳞剖腹,让你有弹簧秤也无可奈何。他是决不带水,把份量称足,还常抹零头。别看这点小细节,久而久之,回头客就比别人多。不过,邓平发财的机会不在这儿!有一天,他在一个离城30里远的农村集市进货。买好一批鱼,正想回去,一位老汉挑来一担草鱼。见要散集了,忙问邓平还要不要货,便宜点也卖,实在不想再挑回去了!邓平说:这鱼我可以买下,但带的钱没了,只剩下回家的车费。如果您要信我,下回集就在这里给钱。老汉见他挺实在,又看他收了那  相似文献   

8.
<正> 1995年4月下岗后,我决定去市场卖菜。第一天用自行车驮着50多公斤土豆,连卖了3天,也没赚上10元钱。挨着我摊位的李嫂说是因为菜进少了,品种也不多。她借给我一辆人力车,要我每次多上点菜。我起早贪黑,早晨两点就往批发市场跑,天很晚了才回来。由于没经验,两口  相似文献   

9.
<正> 北京密云县石城乡王庄村(邮编:101513)紧挨密云水库,人均不足4分地,生活比较困难,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66岁的农民吴显庭原来也骑着自行车做小买卖,一年忙到头也只有千八百元的收入。老汉看到外地鱼贩子们老远的带冰到本地收鱼,冰的消耗很大,觉得冬天储冰卖,肯定能挣钱。1996年,吴老汉利用一个废弃的菜窖储了500多块冰。虽说最后  相似文献   

10.
<正> 晋北农民赵志龙看到人们种土豆发了家,于是他在自家耕地里大面积种了土豆。秋收后获得大丰收。来赵志龙家收购土豆的商贩不断,按前几年人们的惯例,在秋收后一段时间,土豆的价格较低,(每公斤0.4元左右)第二年春季价格高(每公斤0.6元左右),赵志龙就没有出售土豆,专等第二年能卖个好价。谁知事与愿违。第二年春天,当地小商贩从南方运来大量蔬菜,价格与土豆价相当,人们纷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看准就干小芥菜做成大买卖今年64岁的李老汉家住湖南华容杆旗镇莲湖村,种了30多年的水稻、油菜,在当地是个种田的"好把式"。1991年的一天,他去临县走亲戚时发现,种芥菜比水稻和油菜划算,便向当地的农民学了技术。带了种子回来后精心试种了3分地的芥菜,用板车拖到岳阳市,居然卖了1000多元。他的胆子一下大了,第二年种了10亩,第三年一口气租种了80亩,两年赚了近10万元。村民们见他种芥菜来钱快,都纷纷跟着他种芥菜。后来,本村和邻村芥菜面积发展到了5000多亩。而此时的李老汉清了清脑子,一边继续种芥菜,一边开始贩卖芥菜。1995年一年他就赚了10多万元。慢慢地大家发现卖菜比种菜强,卖芥菜的又多起来。  相似文献   

12.
500尾小金鱼     
商人到小镇去推销鱼缸,尽管鱼缸工艺精细造型精巧,但问津者寥寥. 于是,商人在花鸟市场找了一个卖金鱼的老头,以很低的价格向他订了500尾小鱼.老头儿很高兴.他在小镇卖金鱼多年,生意一直惨淡.商人让担着金鱼的老头儿和他一起来到穿镇而过的水渠上游,"把这500尾小金鱼全都投进去,你只管放,买鱼的钱我一分不少给你".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迁西县农家女李小敏,在一家水泥厂工作下岗后,养过山鸡,卖过服装,都因技术及经营问题已失败而告终。有一天,在一次农产品交易会上,李小敏发现了一种名叫多功能方便切菜器的介绍资料,觉得此产品肯定有市场。因为多功能方便切菜器能把土豆、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水果瞬间切丝、切片、切花、切条、还能魔术般地碎末、擦花、做馅、瓜果去皮,此外配带一只护手器,绝对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菜市场有两家卖干海带的,都是按把卖。左边李老板家的海带上插着的标签写着:海带,每把3.5元。右边米老板家的海带上插着的标签写着:整海带,4元一把;边块海带,3元一把。人们一看,左边李老板家3.5元的海带跟右边米老板家4元的海带差不多,但便宜5毛钱。于是,人们大多跟左边李老板买海带。  相似文献   

15.
张莉 《致富天地》2005,(10):19-19
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位于京、津、唐的“金三角”地带,是有名的土豆生产、批发集散地,土豆种植面积3.7万亩,年产土豆450万吨,销往京、津、唐并辐射山西、内蒙、吉林、辽宁、黑龙江等10多个省。6月上旬,土豆开始收获上市。由于这里的农民地多劳力短缺,为了赶市场卖上个好价钱,一般都要请人帮助收土豆,形成了用工的旺季。为解决他们的早饭问题,这里的农民每户都要购5斤或10斤不等的馒头供他们食用。  相似文献   

16.
广大农民朋友要抓住时机,切准市场脉搏,把自己的产品尽可能的推销出去,切不可固执己见步入以下误区:一忌越贵越不卖 当一批农副产品出现价格一涨再涨时,农民就不知道自己的商品究竟值多少钱了,深怕卖了吃亏,所以就干脆越贵越不卖。结果或因为等来了新的一个生产周期,或者外地产品借机打入,或因消费市场萎缩,致使价格低落,造成经济损失。二忌越贱越不卖 农民出售商品有和往年对比的思想,出售商品不看市场、不看供求,只要不卖上往年的价,就坚持不售,结果是越贱越不卖。有些农民甚至自认倒霉,农产品就是烂在了家里也不愿卖,…  相似文献   

17.
汉斯与土豆     
到了土豆收获季节,德国农民就进入了最繁忙的工作时期。 他们不仅要把土豆从地里收回来,而且还要先把土豆按个头分成大、中、小三类。  相似文献   

18.
<正> 去年榆树市新庄镇农民卢小东通过看电视上的广告,从黑龙江省某地购回中草药车前子的种子,他怕秋后没有销路,先打听好市场价,当时是每公斤九元钱左右,卢小东种了0.5公顷,秋后大概能收入一万多元。可没想到,秋后车前子的价格一下跌了下来,只能卖到每公斤三元钱左右,卢小东对着打下的500多公斤车前子一筹莫展,如果卖了不但赚不到钱,还要把买种费、雇工费赔进去,最后只好先堆放在家里。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对市场行情缺乏掌握,有些农民致富心切,盲目相信一些广告,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或者"大帮哄"地选择种植品种,最终的结果只能足血本无归。本刊提醒,农民选择种植品种,尤其是一些新、奇、特品种时,一定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最好能与一些大企业、大  相似文献   

19.
<正> 哎——过往的同志请注意,我报告一个好消息:邓小平搞开放/土豆挠子都变了样/能切丝儿/能切片儿/能剁馅儿/能做段儿/切菜器功能多/你说方便不方便。以上是我卖多功能切菜器时,开场时的顺口溜我经商整20年了,我卖过很多商品,特别是在经商的早期,顺口溜确实是我成功销售的一个有力的手段。下面就把如何编、说顺口溜的体会和一些技巧无私地奉献给刚刚起步经商的朋友们。一、编顺口溜的技巧编顺口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容。(一)从形式上说,顺口溜是一种节奏感极强的韵文。主要特点有:首先要压韵。所谓押韵,通俗点说就  相似文献   

20.
<正> 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饮料等其它小商品的王老汉。王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点东西,便和他闲聊了起来。两年前,王老汉在工厂下岗了,生活的压力,使得老汉开始打算卖小商品挣钱。(制定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