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国际融资》2006,72(10):67-67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发布的《2006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版》指出,因投资和出口的强劲增长,今年中国经济预期将增长10.4%.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的背景之中,民众收入大幅落后于GDP与财政收入增速的事实不仅让所有的经济学家大跌眼镜,也让普通百姓产生了失落之感。人们不禁要问,失去“民富”的中国经济增长还能持续多久?社会福利产品十分短缺的中国社会还能依靠什么赢得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以来,“经济是否过热”问题在经济界已探讨一年了,成了一个没有结论的争论。最近,中央有关领导又明确表态,今年的宏观调控需要防止通货膨胀,需要提高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贷款门槛,同时也希望偏快的投资能发展平稳些。这一切使得“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管理》2006,(1):10-10
1、中国经济:GDP增长减速通货膨胀增压 核心原因是中国“世界工厂”的负荷沉重。GDP增长比2005年减速概率100%,CPI高于2005年概率60%。“世界工厂”潜力爆发使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表现得出人意料的强劲,但也引来反弹。一端,石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5.
6.
《金融博览》2012,(3):36-36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1月15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在未来长时间内必须仍以投资为主.而不是消费。  相似文献   

7.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9.9%的高速增长。但是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对此您有何评价?  相似文献   

8.
9.
王庆  天勤 《国际融资》2008,91(5):52-56
去年底,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提出了以“四季”框架来描述2008年中国潜在的经济格局。今年初以来,他们继续坚持这个框架解释经济和政策发展动向,并且剖析未来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
<正> 2001年,世界经济将会如何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又会有何影响?我们在搜集和分析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有关国际组织预测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分析。我们预计2001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较2000年都将有所回落,但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将为4%-4.5%世界贸易量的增长幅度将为8%左右,比2000年降低2个百分点;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与2000年大体相当;中国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非典像各种灾害一样,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其特性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和波及性,非典使人们减少购物、减少外出、减少旅游,也减少消费和投资,影响人们增加未来财富的信心,也影响着对未来的消费预期,尽管如此,非典并不能阻挡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3.
人人都知道,买股票就是买它的未来,所以,从股市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便通过各种手段预测,并在预测的指导下进行投资。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预测的声音始终没有停止过。凯恩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靠在股市上的精明测算,1936年时把财富增长到50万英镑。但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错误的预测导致投资失败,资产损失了62%。之后,凯恩斯痛定思痛,总结出著名的空中楼阁定律: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根据他人行为来作出的决定,是空中楼阁。A股市场在那段疯狂的日子,各路专家像明星走穴一样在各种场合都热衷于预测,“唱多者”被“粉丝”们簇拥着;“唱空者”被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显得孤独而无助,甚至被骂声淹没。当股市被推向高高的悬崖,又重重地摔下来的时候,很多专家的预测已被事实否定。据相关机构统计,专家的预测有80%都是错的。我们回头看看,众多专家是如何预测的。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06,(11):39-39
瑞士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流动性极度过剩是中国经济未来真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赖斌 《国际融资》2008,87(1):43-46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依赖投资等扩大生产的手段。最近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则指出,自1978年以来,生产力提高才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性(年均9%~10%)主要决定于TFP(TFP,即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仅利用持续大量投资刺激增长是不起作用的。换言之,当今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过去几十年中,中国TFP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已通过有效手段建立了稳固基础。未来的挑战将是如何保障发展,以期年均实际GDP增长达到3%~4%。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采取改革措施,纠正结构性失衡、市场扭曲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万事达组织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综合改革措施建议,本刊记者采访了万事达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月魂博士。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正经历着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三重协同转型,这奠定了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制度和技术基础。在面临高储蓄倾向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应该遵循凯恩斯主义的研究路线,从有效需求视角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经济学解释,重视资本积累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建立以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实现高储蓄向高投资的有效转化,最终实现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7.
18.
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从西北与全国的经济增长比较看,1999、2000、200l、2002年全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1%、8.0%、7.5%和8%.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14%、8.74%、9.09%和9.4%。2003年1-3季度全国增长8.5%.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证券期货》2014,(4):60-63
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变化,牵动着整个市场。但对于增长前景,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预判,乐观者认为还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悲观派却认为国内外环境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蕴含着极高风险甚至可能崩盘。对于经济前景和改革动向。中银国际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09,(3):31-31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近日表示,保持中国经济增长要依靠改革,而发放消费券也许是见效最快的手段。哈继铭建议多管齐下刺激经济,在财政政策方面,除了降低增值税和营业税率,还要允许个人按揭贷款利率支出抵扣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