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东史学的开创者黄宗羲曾在宁波白云庄等地讲学,创设甬上证人书院,为清初浙东培养了一批史学、经学、哲学、文学等方面人才,形成了浙东史学派。而其讲学的主要所在地白云庄则成为浙东史学派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2.
张曼迪 《魅力中国》2010,(32):312-312
求真与致用,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两大治史思想。但二者并不是置于对立的两极,而是求真传统蕴含在致用传统之中,致用统摄了求真。近代史学将求真从致用的涵盖中独立出来,为求真赋予了追求历史真相,追寻客观历史的内容和标准。实录与褒贬之所以能够在古代史家那里统一,是因为中国古代史家普遍有着一种“直书其事,褒贬自见”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消解了实录与褒贬之间的矛盾。而传统史学背后存在的由经学确立并被普遍接受的传统道德价值体系是“直书其事,褒贬自见”能够成立的原因。近代以来经学背景的失去,使史学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造成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的本质上的不同。求真与致用亦由此发生了区分与对立。  相似文献   

3.
庐陵文化孕育出了具有正气和良知的庐陵文人整体文化性格,这也是庐陵文人的地域个性。庐陵文人以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周必大为领军人物,在中国文学、史学、经学等多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推动地方文化传播与发展。欧阳修是庐陵文人的重要代表,他不仅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宋代文学史上新一代文风,在经学、史学、农学和谱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欧阳修著作约在14世纪中期,传入其他东方国家;在19世纪后期,传入西方国家。1883年,他的作品开始被译介到德国,自此历经近140余年。译介文本既有集中于山水景色和政治国家的诗词,也有赋、散文、诗论、小说等,题材广泛,相对较为丰富,详细介绍了文人及其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艳军 《魅力中国》2014,(26):264-264
洛克终其一生所坚持的经学致用,大胆设想、大胆创新的治学态度,至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反观,目前我们的社会学中的一些人的治学态度,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从古纸堆到现在纸堆,但是始终没有任何结合中国当代实际国情的东西。因此,在这个学术研究普遍性的畅谈“亚里士多德”的年代,有必要借助洛克的一些东西,来谈谈当今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罗尔纲全集》的出版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为了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罗尔纲全集》,文章介绍了罗尔纲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尤其是重点介绍作为太平天国史学奠基人和一代宗师的他在太平天国史料收集整理考据,辨伪、校勘、订谬的突出的历史性贡献。文章还介绍了罗尔纲追求进步、爱国奉献、严谨治学、献身学术和扶携后人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6.
邵大路 《黑河学刊》2010,(11):80-82
依留存下来的作品可见,波利比乌斯在他的《通史》第十二卷中,在批判提迈乌斯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历史编纂理论,是古希腊第一位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史学思想的历史学家。从《通史》第十二卷可以看到,波利比乌斯强调历史学家的实际经验,主张史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和保持公正的史德,坚持求真的史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明清浙东学术文化既是明清之际地域性的文化学派,又是当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学派。其之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这个学派在经学、史学等重要的学术领域有重大的成就.也不仅是因为这个学派中产生了像王阳明、黄宗羲等这样的大学者,更重要的是由于它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方面有自己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金梅 《黑河学刊》2012,(11):41-43,62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视角着手:从传统视角而言",知人论世"的史学研究方法"、依经立义"的经学研究方法、考据抉隐的文献学研究方法是最基本的三种方法;从现代视角而言,大体可归结为文学史料学、文学批评学、文学人类学三种类型。运用时,则应结合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实际精心选择。  相似文献   

9.
苏维托尼乌斯是罗马帝国的一位史学家,他的<帝王传>有着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苏维托尼乌斯与其同时代的史学家塔西佗、普鲁塔克相比较,在史学严肃性方面、材料取舍方面、文学形式方面和史学态度方面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胡思敬是清末民初十分守旧的人物,而他的《国闻备乘》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史学著作。其所载是研究清末政治的重要参考史料;所体现的史学思想倾向,在中国史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此外,是书在历史编纂学和历史文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成就。本文针对该书的撰述动机、主要内容、编纂特点等方面做一系统探讨,以便揭示其史学特点及史学价值,更好地利用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