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蔻华 《辽宁经济》2006,(10):36-37
据预测,“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7%以上的高增长速度.2010年GDP总量将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将从2000年的3.4%增长到2010年的5%以上.而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将成为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世界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各国对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竞  相似文献   

3.
王育琨 《西部论丛》2008,(12):37-39
美国人过度消费、储蓄率太低、凭借其世界货币地位大量发行美元的独特经济模式,造成了全球经济体系中虚拟财富过多,终于酿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据亚欧资本论坛副秘书长齐继义测算,全球实体经济总量有30万亿美元之巨,而虚拟经济总量则高达6000万亿美元。200倍的杠杆在那里忽悠,全球经济有可能面临着更严峻和深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不久前发表报告,预言中国经济规模2016年就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个惊人预言,实际上很难经得起推敲。我们既需要理性对待所有夸大其词的预测,更要寻找一个切合实际的办法,进行经济总量和财富的国别比较。  相似文献   

5.
主权财富基金的产生和发展与世界经济形势紧密相关,伴随着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以及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的情况下,主权财富基金快速发展,基金数量不断增多,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在以欧美国家为主导并奉行自由经济的世界市场,具有政府背景的主权财富基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物流、商流、信息流并称现代经济的三大支柱。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国界限制被打破,现代物流飞速发展,已被世界经济专家和各国政府视为“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直接创造价值、扩大经济总量,对国家经济发展更具有全局影响。“八五”以来,我国物流产业对GDP总量的平均贡献率为8.1%,拉动GDP年均增长率约0.8个百分点,但我国物流服务体系水平偏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道》2013,(12):66-67
两岸可以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整合彼此资源,扩大优势互补,建立企业合作新模式。如果两岸能够持续挖掘增长潜力,到2030年两岸经济规模可以达到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在虚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价值化积累形成原因,分析了价值化积累对企业财富扩大的双重影响,探讨了其给予我们的启示。指出在全球进入虚拟资本主导的金融经济时代,企业扩大财富的价值化积累方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财富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财富的巨大差异。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整体发展中,价值化积累的这种双重影响成为拉动企业后继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成为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在虚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价值化积累形成原因,分析了价值化积累对企业财富扩大的双重影响,探讨了其给予我们的启示.指出在全球进入虚拟资本主导的金融经济时代,企业扩大财富的价值化积累方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财富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财富的巨大差异.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整体发展中,价值化积累的这种双重影响成为拉动企业后继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成为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至1997年达74772.4亿元,比1978年扩大近20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9倍。若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20亿美元,位于美国(78193亿美元)、日本(42234亿美元)、德国(21154亿美元)、法国(13939亿美元)、英国(12784亿美元)和意大利(11462亿美元)之后,居世界第七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与世界主要发  相似文献   

11.
课题组 《北方经济》2010,(23):14-1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CDP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但是,区域经济不协调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与高速增长的呼包鄂地区相比,东部盟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滞后,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2.
在发达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入新世纪以来形成势不可当的浪潮,席卷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全球化结束了世界"冷战"格局,改变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势,使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新的发展方式,便捷的、遍布全球的现代通信设施和交易手段,缩短了经济联系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节约了成本,促进了科技交流,增进了经济的互补性;世界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辐射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共赢的过程。一方面,我们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通过财富论坛这一平台将世界500强企业的目光吸引到了中国,无形中推动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另一方面,在中国成功举办的几届财富论坛,事实上使这个论坛本身的美誉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4.
毛新雅 《特区经济》2007,225(10):20-23
本文采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相对规模指标,测算了1992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首都圈、长三角及珠三角这三大都市圈FDI流入量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比例、FDI存量与GDP的比值、人均FDI流入量等利用FDI的相对规模水平,并与全国及世界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三大都市圈利用FDI的相对规模水平总体而言高于全国水平;以相对规模指标衡量,珠三角FDI在经济总量和投资中的地位较长三角和首都圈更为重要;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首都圈FDI在其经济总量和投资中的地位尚不突出;在世界范围以人均FDI流入量考量,三大都市圈需进一步扩大利用FDI的规模。  相似文献   

15.
过去4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2%,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稳步增长到2016年的74万亿元。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而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克什克腾旗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必须处理好几层关系,才能富民与强旗并重,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扩大经济总量与提高发展质量并重,提升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稳中求进,做大经济总量,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高三产,构建"优势更优、新兴支柱崛起、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富民与强旗并重,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富民优先,促进群众收入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各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方式。产业结构的实质是生产力的组织结构表现形式,它决定经济系统内的劳动力、资本财富、其他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分配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济总量的增长会加速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的演进也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内蒙古的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晨曦 《中国西部》2011,(5):48-49
增长的关键词是数量,发展的关键词是质量。西部大开发十年,中国西部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引资规模逐年扩大,许多大型国内外企业纷纷驻扎西部经济圈,带动了西部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后,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在构建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对外开放还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这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总量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即使按市场汇率计算,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也已跃升至世界第4位,贸易总量跃升至世界第3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会更加靠前。二是在世界经济运行中,中国的经济功能日益重要。中国在需求创造、产品供给、资金融通等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中国梦”实现的三个阶段中,中国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将会发生的变化。文章预测:按实际汇率换算,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此时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将达到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2049年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将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90%的生活水平;2065年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将达到最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进而全面实现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