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宏杰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72-78
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中国税收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对中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测度.结论表明:1978-2007年,税收收入占比冲击对GDlP增长率表现为正向影响,冲击后的第4年对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迭到最大值,为0.0948;通过方差分解可以看出,中国税收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率波动的贡献份额较小.显然,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是积极的、有效的,税负水平的适度调整不会造成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普通高校学生规模与城镇登记失业率:1978-2006——基于VAR模型和因果检验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杰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8-13,28
文章分析了1978-2006年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对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正相关。高校学生规模冲击对失业率表现为正向影响,高校学生规模冲击的第4年,对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值,而且对失业率波动的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从因果关系检验来看,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江苏1990年—2011年城镇化率和GDP年度时间序列数,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贡献却不是很大;经济增长主要受上期经济水平以及上上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当前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应甩掉GDP经济指挥棒,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调集更多的资源用于城镇化发展,走城镇化优先发展并依靠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ECM等方法分析后发现,长期内,金融发展阻碍经济增长,而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短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6.
关浩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
根据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引入消费变量,可以构建VAR模型对中国农民收入、消费以及经济增长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收入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弱;经济增长在短期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在短期存在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青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17-22
利用1978年-2010年我国资本、劳动力和内部R&D支出经费以及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对R&D投入、其他要素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新技术作用周期有限,并在长期内与经济增长呈现相同方向的变化趋势;R&D对资本贡献具有"挤出效应",在新技术的投入使用阶段有利于资本积累;R&D与劳动要素的关联性小,说明当前我国的R&D主要是资本密集型的。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的不同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重要。文章以陕西省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不同种类的财政支出对GDP的影响,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VAR模型分析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的关系,并结合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探究了三者的因果关系、冲击影响和波动来源.研究表明,分税制改革对福建省的财政与经济有明显的负面作用,福建省财政收入增速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和主导的作用,现阶段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很小.政府需要用多种刺激政策齐头并进,引导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1982-2007年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和GDP数据,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一方面,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而传统服务贸易进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对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具有微弱的正效应,长期而言,经济增长对二者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陈保玲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1,(1):26-28
从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GDP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决定财政收入的规模;财政收入的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也影响经济的发展。在当前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怎样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选取安徽省近几年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用计量和实证方法对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安徽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78~2006年中国财政赤字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运用协整理论和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就中国财政赤字的经济带动效应进行了经验分析。结论表明,1986~2006年、1982~2006年,中国财政赤字带动了经济发展,财政赤字每增加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将发生0.69、0.70单位的增量变化。从因果关系检验来看,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有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财政赤字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跨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顺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9(5):48-52
基于多元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对具有相似经济增长率的巴西、中国和印度三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财政支出和私人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考察表明,具有相似经济增长模式的国家,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并非一致。最重要的是,没有稳定的证据表明财政支出可以促进人均产出的增加,也不表明两变量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覃顺梅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2):116-119
财政收入和GDP是众多经济指标中的关键指标,研究旅游城市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并加以利用,有利于旅游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地方财政收入与GDP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财政收入稳定性较高,但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及区内部分市水平,财源亟待培育。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转型期影响上海财政收入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上海财政收入变化总体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产业与需求两个视角对影响上海财政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拉动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上海财政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就促进上海市财政收入长效增长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基于内生货币框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内生的货币金融体系下,财政作为另外一层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调节资本存量和收入分配,从而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结合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具体考察了财政政策手段对宏观经济、企业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发现财政政策只有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存量与流量的平衡,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但是财政生产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不断缩小。本文从政府支出的公共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出发,对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总支出和生产性支出规模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1)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需要政府强力推动;(2)中央财政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远高于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3)国家财政的非生产性支出规模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利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4):45-49
利用VAR模型,以预算外支出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的代理变量,系统分析了政府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政府消费支出、政府公共投资(包括转移支付)与GDP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政府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为正,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1997年起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数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现象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以1994~2009年我国GDP与税收收入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引起我国税收收入超常增长的原因给出了基本的解释:我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既有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有国家政策的原因,但经济增长的原因占主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区域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因此,继续加快东部区域经济增长,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