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当好村支书和村委主任这个角色,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增长、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发展问题。200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一部分新当选的“两委”成员是第一次涉足村务,对村级事务管理,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还很陌生。针对这种情况.就我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青海农牧业》2006,(3):41-41
7月13-14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特色农业“一村一品”现场观摩会。会议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省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重要手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因地制宜,依据不同自然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家,带动农牧户35万户,形成有特色的专业村400个,带动16.86万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专业村农民从发展“一村一品”中获得的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35%以上.发展“一村一品”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宁夏贺兰县常信乡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根据各村传统种植经验和优势,推动蔬菜产业由小规模、分散种植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转变,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多村一品”,露地为主,设施为辅的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正>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重构村集体与农民群众经济关联的重要途径。宏元果蔬专业合作社作为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桑树峪村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在村集体资产盘活利用上进行探索,在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上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备受社会关注的2008广西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启动后,选好“村官”和选怎样的“村官”成了各地农民目前最热门的话题。连日来,笔者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到岑溪市糯垌、筋竹、水汶等镇的部分村,从和农民的交谈中了解到,农民都盼望选到“四能”的村干部。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营管理》2007,(3):29-29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河桥村有耕地面积1202亩,辖9个村民小组,495户,1740人,2000年人均纯收入仅1500元.近年来,该村按照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通过组建协会,大力推广"姜--稻--菜"水旱轮作模式,变零星分散种姜为集中成片发展,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培育了增收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生姜纯收入达到7000元,成为粮经协调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村.  相似文献   

7.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村“两委”干部矛盾的焦点,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换届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关系到农村稳定大局。山东省莱阳市农经部门审时度势,着力做好农村换届期间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围绕“清”、“全”、“稳”做文章。即要弄清财务底子,保全集体资产,为农村稳定打好基础。(一)全面清理农村财务,确保集体资产完整。要求在换届前20天各镇要做好所辖村庄账目的清理和结账工作,特别对账外债权债务要进行重点清理,同时强调要密切注意村…  相似文献   

8.
地处偏远的山东省胶州市胶东镇大店村.在毫无区位优势和资金优势的情况下.近年来.通过组织村民生产防尘、保暖口罩.成功地走上了“一村一品”的致富路。目前.大店村年生产口罩2亿多只.产值上亿元.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有名的口罩生产专业村。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30元.比胶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594元。那么,小口罩生产是如何做成大产业的呢?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沛县紧扣富民核心,创薪理念,积极探索推广“支部+协会”两位一体的新型农合组织,通过支部引领,干部创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协会运作,实现了协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强大、支部巩固的多赢局面。同时,新型农合组织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探索出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产业作支撑,保底又分红的土地合作经营形式,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深化土地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目前,全县新型农合组织已发展到458家。会员总数8.3万人,年经营服务收入12亿元以上。带动全县2/3的农户加入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推动了全县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强势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武陟县农民贷款担保协会是农村金融组织的一种创新,是农村信用社“放贷难”与农民“贷款难”博弈的结果,农民担保协会减少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也为农民发展生产解决了资金问题,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由于政府的强力推进,协会组织发展很快,但是平均每个协会为农民贷款的数量逐年下降,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实现村两委(村支部、村委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优势、供销社的服务优势三者有机结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促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居、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两个"延伸。山东省滕州市供销社结合大田作物托管、社村共建工作,先行先试,在滕州  相似文献   

12.
通过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进而拓宽农户致富渠道、推动农户持续增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的增收效应和追赶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从“外生推动”到“内生发展”的转化机制,以及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提低扩中”的追赶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农户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助力农户增收,并促进农户本地就业;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还能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企业创造,助力农户增收。第三,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者管理能力的调节下,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通过提高农户的经营能力与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农户收入增长“内生发展”。第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低收入农户群体的增收作用更强,能有效降低乡村基尼系数与个体收入剥夺系数,助力低收入农户群体追赶中高收入农户群体,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对广大农民共同创造的财富,如何加强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扬中市自2011年创新监管机制以来,以“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建立市、镇(街道)、村三级电子监管平台,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针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及相关知识培训.旨在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培训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实施。根据培训精神和实施要求.广东省从化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2007、2008年培训工作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六步走,培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事关“三农”领域的发展问题仍然对乡村振兴有所掣肘,农民尚需通过集体的力量追求美好生活。而且,当代中国的农民集体诚然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民组成的农民成员集体。所以,为了促进农民获得更好发展,有必要以发展权为根基建构起农民集体发展权,农民集体发展权是农民集体在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主张协调、均衡、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正因如此,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三治”有机结合、优化“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是农民集体发展权的具体实现导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立足实际,突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主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蓝莓生态、高效特色产业,流转土地1.5万亩发展有机蓝莓,加快了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思想引导,营造土地流转氛围。为解决“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三个问题,该镇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和群众“算好账”,让群众认识到流转土地后除可收取每亩600—7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在自家地里打工每天还有近百元的收入,实现了“二次增收”。二是让干部“带好头”,积极发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思想顾虑。三是用宣传“造好势”,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促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诸城市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近年来,我们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了农村改革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38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316个,基本实现了平均每村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4年,全市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473亿元,增长2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8元,增加760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市”称号。一、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多形式创办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使我市培育起了粮食、果品、蔬菜、花生、烟草、大桑、茶叶及肉鸡、生猪…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题?凌云县加尤镇党委提出“农村党支部参与、领办专业协会”的思路,即由党支部领办、农村党员参与,组织农民参加专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19.
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集体资产前清后乱,流失严重的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主体弱化、错位。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属于农民。其所有者代表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但由于长期以来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和职能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组织建设难以加强,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名存实亡,有的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大部分村是以“两委”代替合作组织行使集体资产管理权,政经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集体资产管理主体错位,使现实中的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集体资产被侵占,平调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北端的和平村,属典型的丘陵山区。由于处地偏僻、交通不便、人居分散、农业生产设施落后,2016年以前,这里土地撂荒,发展缓慢,是市级经济薄弱村。而今,和平村以农民综合社作为产业发展引擎,盘活各类集体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双赢”,转型升级、华丽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