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此刻,该怎样地倾吐心头的思绪,此刻,该如何地弹拔感情的琴音,呵,耳畔如同萦固深情的话语,呵,嘴角仿佛飘荡乳汁的芳芬,我竟象孩提时那样滚滚泪下,党啊,伟大的母亲。那时,我是一个天真的小兵,小号的军装还盖住了脚跟,战斗中,负伤昏倒在前沿阵地,醒来政委的鲜血浸透了我的衣襟,阶级的深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党啊,伟大的母亲.那时。我是牛棚中的一个囚徒,国家的动乱,个人的遭遇使我万分悲愤,午夜,同铺的老书记紧握我的双手:“同志,要活下去,党需要我们……”相抱着,泪水悄然染涅他的白发,党啊,伟大的母亲.是呵,我也曾有过疲惫疏懒的时候,你谆谆之…  相似文献   

2.
在唐人街     
陈晓霞 《秘书》2006,(8):46
一位清瘦的华裔老者身着唐装,席地而坐枯瘦的手指在胡琴里忘情地跳跃二泉映月凄婉的曲调斜挂住纽约的夕阳捧起街头黑色的瞳仁与故乡明月相望老者目光沿着琴弦蹒跚地攀上故国的江南双手已触摸到母亲的体温一曲终了滑落的乐曲如同悠长的叹息像枚钉子沉重锋利地嵌入游子的心脏我想  相似文献   

3.
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妈妈,婚后我该怎么把握爱情呢?”“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呢?”母亲诧异道。“那爱情为什么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问。母亲听了女孩的问话,温情地笑了笑,然后慢慢蹲下,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孩面前。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流失,没有洒落,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滑落。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经所剩无几。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其实,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爱情无须刻意…  相似文献   

4.
第八篇海的女儿 她坐在那儿笑了.一耸肩,一低头,双手搁在腿上下意识地对搓着,眼睛像新月那样弯弯地、秀秀地看着我. 她就这么笑着,定格在那儿,只一双手不好意思地搓着,搓着,搓了好久也没有搓出一句话来.  相似文献   

5.
为母亲梳头     
听到母亲病得不轻的消息后,我从离故乡很远的城市赶回到老家.一进门,就直奔母亲住的房间,希望第一眼看见母亲仍然像记忆中的那样微笑着,拥我入怀.母亲躺在那张老木床上,听说我从远方归来,吃力地起床.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往往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精美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压在箱底,舍不得戴。母…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书信     
自从我当兵到了部队,远方的母亲最盼望的就是我的信.母亲并不识字,那个时代给了母亲耕种的经验,却没有接触文字的机会,但母亲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儿子的笔迹.她说:"我儿的字写得硬实,就像他的性格."这是一种血缘亲情的特殊感应.  相似文献   

8.
黄健 《秘书工作》2005,(5):59-59
我是穿着母亲的布鞋长大的.即使是现在,每天下班一回家,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皮鞋,换上母亲亲手做的布鞋.   小时候,我常常在下雨天,看着母亲把家里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整理出来,小心地拆成几块.天色放晴后,母亲就找块苇席或者木板,把浆洗过的布块一层一层地糊上,等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了做鞋底的布料.然后,母亲会从箱底翻出一大叠各式各样的鞋样,有父亲的,有爷爷奶奶的,有外公外婆的,还有姑姑和小姨的,当然,更多的是我的.母亲按照这些大大小小的鞋样,将大块的布料剪好,约摸能叠到一寸厚时,再用崭新的白棉布上下盖面、纤边,最后用纳鞋线密密地缝订起来.   ……  相似文献   

9.
记得小时候,我烧火,母亲围着围裙在锅台边做饭忙碌的情景,儿时的我眼睛里满是母亲那麻利的舞动着的双手,现在想想手上也许还有切菜不小心弄伤或炒菜时油溅的疤痕,在当时我看来,母亲的手很美,因为心中满是期待。直到母亲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饭桌,我心里才真正找到答案,嘴里吃得香甜,心里美滋滋的满足,脑子里却琢磨开了,为什么母亲做的饭这么可口?用的什么佐料?问母亲,母亲笑着说,没什么。  相似文献   

10.
棉花情结     
真正温暖我们一生的,是母亲与棉花。棉花和人类体贴入微地朝夕相处,呵护着我们的身体和生命。冬天我穿着棉衣戴着棉手套,夏天穿棉布裙子,一年四季盖着母亲缝制的棉花被子。我与母亲一起种过棉花。种棉花是一件很从容的活儿。“春眠不觉晓”,待睡足吃好,太阳已是一竿子高了。不着急,挑一担黑黑的还附着一些白絮的棉花种子,外加一把小锄头,慢悠悠地来到了田埂旁。松软的土被母亲用锄头挖出一个个洞,我抓一把棉籽在手心,随意丢几颗进去,复用土盖好……一次次机械地重复着,缓慢、自然而有序。种棉花是很惬意、很轻松的活儿。种下了棉花,田里便有…  相似文献   

11.
刘元亮 《乡镇论坛》2010,(35):34-34
<正>红花草是一种草。她生长在水田里,开着紫红色的小花,为早稻作肥料。在家乡的村庄里,她是极其平常的,但我却对她情有独钟。小时候,春暖花开时节,母亲去挖野菜,我总是爱跟在后面。田野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红花草,郁郁葱葱,仿佛一床床又厚又大的花棉被覆盖在一丘丘的稻田里。这时候我就会挣脱母亲,展开双手,尽情地在田野里来回奔跑着,呼喊着。累了就躺在厚厚的"地毯"上,仰望天空,看白云在蓝天上飘荡,看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实在是惬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书     
父亲被矿上开除的那一天,我一个人去井口迎他,怀里揣着母亲给他准备的午饭。路上,一辆辆满载着煤炭的东风汽车不断地经过。这些怒吼的怪物,在窄窄的道路上汹涌流动,不断地向我撒落一些恶意的煤块。我只能警惕地远离路基,做一个礼让三先的孩子。可是,越接近矿井,煤车越多,我一次一次地站到路边,惊慌失措地等待着。  相似文献   

13.
兆艮 《中国审计》2007,(1):65-65
伴随着黎明的第一丝曙光,我被大地母亲双手托着降临在这个世界上。那一刻,广阔的大地,圆浑的天空,那样的陌生而安详。  相似文献   

14.
那是1989年的冬天,我上高一,在省城一家医院治疗两个月后,返校不到一个星期,我再次因头痛难忍而被同学护送回家。 母亲看着痛苦不堪的我,眼睁睁看着我的学业就这样被耽搁,泪水哗哗地从那双惆怅爱怜的眼睛里涌落下来。母亲本是个坚强的女人.在繁重无助的劳作中瘦弱的她一个人耕种着十余亩田地,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她都未曾哭过。这一次母亲却哭了,哭得很心酸,我知道她不仅是为了疼爱,更重要的是她不能看着她这一生中仅存的梦想就这样  相似文献   

15.
吃粥     
我是米粥养大的。小时候,母亲天天早起,在火塘上架起一只大鼎锅,划一根火柴点燃锅下的干柴,一般浓烟袅袅升起,旺火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锅底,母亲就微笑着去忙别的农活了。我坐在锅边看火,不时往火塘添柴。等到粥煮开了,母亲告诉我,用铁夹把燃烧的柴火夹出来,盖上一层草灰将其熄灭。等到阳光照到窗子的顶部,就可以吃粥了。 一日三餐吃粥,饿坏了身体。一次,我病得快不行了,母亲把我抱进一辆两轮木头车,一颠一颠地把  相似文献   

16.
读懂母亲     
1 开车去接母亲的时候,亲戚邻居把老房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婶问:"姐还回来不?"姨在旁边抢着答:"还回个啥,城里头好耍,享福咧,哪个还要回山旮旯来!"母亲笑得像朵花,说道:"回,回,有空了回." 我一边帮母亲收拾东西,一边在心里答道:不回不回,永远不回! 终于收拾完毕,我启动车子,母亲还站在院子里,她的目光留恋地扫过院子里的每一寸……我叫一声:"妈!"母亲这才回过神来,上了车. 一路上,我都在给母亲讲述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新房子很大,楼下就是小区广场,常有老人聚集在一起,下下棋、跳跳健身舞什么的……母亲一直在微笑. 小镇终于被完全甩在了视线之外,我长呼口气.回想起过去,在我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我从小的理想就是终有一日,可以带着母亲离开这贫穷落后的小镇,在城市拥有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7.
波涛 《房地产导刊》2010,(9):111-111
母亲22岁生下我,现在我45岁了,已经半年没有回家看母亲。而母亲已经67岁了。如果母亲可以活100岁,那么母亲还可以活33年。想到这些,如果我依然半年回家看她1次,我这一生和母亲就只有66次见面机会了。  相似文献   

18.
与母同行     
从小我就是母亲的“影子”,也可以叫“跟屁虫”。两岁那年我随母亲去作一次漫长的旅行,目的地在千里之外,而我讨厌汽车那种大老远就嘎嘎叫的习惯,因此刚上车我就一头扎进母亲怀里,母亲怕我背过气去,伸手扒拉我的头,我不予配合,结果被她揪住耳朵给生拉活扯出来。要是在平常我非耍赖哭个地动山摇不可,但那会儿我紧闭双眼,一声不吭,差点把母亲吓哭了。实际上我啥事也没有,下车后一双贼亮贼亮的眼睛骨碌碌乱转,气得母亲扬言要将我当小狗仔卖掉。  相似文献   

19.
男孩不许哭     
小时候,我胆子非常小,身体也弱,常受到其他男孩的欺负。当我流着眼泪向母亲告状事,母亲不是我想象中的把我搂在怀里哄着,而沉着脸喝道:男孩子不许哭。受了欺负不小哭,天底下哪有这样不关心自己儿子的母亲?我恨母亲的不通人情偏向外人,只好一次收起眼泪和万般委屈,咬着牙忍受着身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0月,国家标准总局调我去北京工作。离开沈阳时,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对我说:“妈妈穷苦一生,没给你留下任何财产,这个给你。”我双手接过纸包,打开一看,是一块约为两厘米长的黄连。看着这块极普通的中药材,几十年的往事一齐从心底里迸发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