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二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在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虽然道德与法律价值取向一致,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理性法治社会,应突出法治的价值,以法为主,同时辅之以道德调控,达到社会规范治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规律是经济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产与消费相互适应是人类社会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在人类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一规律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揭示、概括、认识这一规律,对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错误,科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述:艺术与科学的异同,艺术、科学与时代进步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作为新世纪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主流等。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人类只追求技术发展,忽视人类的道德与价值观,使社会进入了风险社会的视域中,科技的线性发展是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推动力,而科学家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后现代理论的兴起,科学共同体传统的普世、统一的价值观受到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创新化的新价值观,它不仅弥补了旧有科学共同体价值观的缺陷,而且使人类更加清醒地面对风险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现代体育运动发展得越来越快,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人们增强体魄、增进健康的有益手段,也充分体现出人类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各种体育美的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中日趋精细化。研究体育审美意识有利于促进现代体育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从其产生起,两者之间就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既相互矛盾、冲突,又相互独立、促进,但在传统的观点中,往往夸大对立冲突的一面,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势不两立的。其实,科学与宗教也有和平共处的一面,在某一时期还表现出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利用:宗教生活不仅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宗教还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一种终极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目标。同时,宗教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包含着科学的内容,宗教信仰对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很多福利,宗教又可用这些便利的条件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卢琳琳 《现代经济》2009,(10):67-68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是人们从古至今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网络媒介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带来极大的便利。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应地给艺术创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拓展了设计师的思维,与此同时,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艺术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主要从艺术与科技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高科技技术开始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科技在战争中的使用使战争的破坏性空前增加。同时,一战也带来了一些知识上的后果,如医学、心理学有了极大的发展,对社会科学及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知识上的后果在生活中带来了相应的实践效果。更好地理解进步与发展、理解科学和人类发展的关系,保持理性审视与哲学反思,是人类需要一直努力去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经济生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经济生态指的是经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经济系统与社会其它子系统、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相互转化的有机互动关系;经济生态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稳定与整合、发展与创新、联动与涵化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一些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的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不论是物理学还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都是想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采取行动,使事物能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为人类谋取福利。?因此,经济学和与物理学必然有某些内在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空前迅速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态环境。现代科技文明使人类在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享受到的高度物质文明是以严重的污染为代价的,人类环境问题遇到了空前的挑战。本文在肯定了当今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从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入手,指出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必要性,呼吁: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坚持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真正做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审美与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普及,人类已进入了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时代.与人类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相比,网络时代有它完全不同于此前任何时代的特殊性.那么,这一特殊性又如何作用于人类的审美和艺术,对审美和艺术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对网络时代审美和艺术的基本特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这部作品中,威尔斯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通过怪诞的故事,反映并预见了当代社会的种种危机和异化,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和异化。本文把马尔库塞等西方批判理论家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的社会理论用于对这部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从人性的丧失、人类的分裂、身体的衰退、精神的颓废四个方面展示了科学的不当运用,即技术理性给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深化我们对这部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前景的文学作品的前瞻性主题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造可持续发展系数和可持续协调系数对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属于中等协调,经济、社会、科教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良好,而经济、社会、科教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不理想。武汉城市圈应尽快转变发展模式,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休闲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然而现代社会出现了科技进步与休闲缺失的矛盾。本文利用体验经济理论对科技环境下科技进步与休闲缺失之间的矛盾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了理论和实践层次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并举,并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对立根源于科学主义思潮。法兰克福学派以放弃科技发展的悲观主义姿态构思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前景,显然无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终解决。只有正视科技给现实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体认科技活动的生态关怀,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绘画是画家对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理解。如何通过思维的分析判断,从技术升华到艺术,再现事物本质始终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在具体艺术创作过程中,要通过处理好主观与客观、整体与局部、写型与传神、艺术与科学等方面的关系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同时要注重画品和人格的修炼,对社会发展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行为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科学作为管理科学的基础之一,它的发展,为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它研究需要动机理论和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及劳动的心理活动,这些都直接促进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