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指导下进行的,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中创新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议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据此将40余年国有企业改革分为四个阶段,以回顾理论与实践互动共进的辩证运动。在“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改革第一阶段,政治经济学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理论;在产权制度改革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政治经济学发展了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在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第三阶段,政治经济学建立了公有资本理论,发展了在国有股份资本和公司法人资本两个层次上加强资本管理的理论;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推进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体系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础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在进行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步伐不会停息。  相似文献   

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国企经营管理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一 《经济师》2000,(12):24-25,39
国有企业改革 2 0多年以来 ,一直困难重重、收效甚微。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效率问题。效率是效益的基本保障。企业追求效率和效益的途径很多 ,如改革 2 0多年来 ,国企改革普通采用的方法有“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结合”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 ,有“资产重组 ,股份制改制”的方式 ,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方式 ,有减员增效的方式等等 ,但一直收效甚微 ,除国有企业几匹黑马如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以外 ,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这种状况 ,引发理论工作者和国企的CEO们对改革途径重新审视和思考。国企改革的基本途径不外乎两条 :一是…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革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企结构改革成功不能代替企业制度改革。要警惕各类“消解论”企图消除全民所有制的主张。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所有权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特殊性所有权本身的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1)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国企改革离不开管理者的努力,如何激励国企管理者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国企管理者激励效果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其激励过程中不满意因素,以期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企经济竞争力,提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关系分析法和产权理论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着重强调了国企产权改革的公正性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国有资产出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产权变动引起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调整,要防止利益过分向少数“内部人”倾斜而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要维护劳动阶层的利益.最后,理出了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层面调整。要真正激发国企发展动力,深层次改革必须基于顶层设计,从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着手,重启有序的"国退民进",实现"国民共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其改革的地位提升到了空前高度,将其定性为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正式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主战场。只有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廓清国企边界,充分给予民企发展空间,探索中国的淡马锡模式,才能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同其他企业一样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但是,对国有企业政企分开要作具体分析,既要探索政企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又要将政企分开与国企改革的战略选择结合起来,搞清哪类国企政企不能分开,哪类国企政企应该分开,且怎样分开。搞清这些问题既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所以,不能笼统地讲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国有企业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 国企职工的经济行为,没有个人利益的制衡,就是国有企业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也是国企活力不旺、动力不强、效益不高的产权魔结。怎样解开国企产权魔结 根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光辉思想,结合我国国企的实际情况,在全民所有制机体上重建不完全的个人所有权,承认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构建全民所有(国有)同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的国企双层产权制度,就是解开国企产权魔结的钥匙。国有企业经历了20年的改革,至今仍然是活力不旺、动力不强、效益不高,近年来国企亏损面在扩大,下岗职工人数在增加。外因是市场问题,内因是国企产权机制问题。目前有人关注国企命运问题,更多的人关心国企改革的成效问题。我看,当务之急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一旦人们抓住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就不难找到解开这个主要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一、从目前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说起 前些时候,对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一些争论。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在讨论一个“伪问题”。比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否应该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不是应该停止。这类问题有点像我们吃了几十年的饭,现在突然提出我们应不应该吃饭,是否应该停止吃饭,我们不吃饭身体本来也会好的。  相似文献   

10.
深化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曾先后采用了经济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现在的股份制改革,但国有企业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经营绩效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清晰的产权是预期收益的保障,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不明确导致其预期收益无法有效实现,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明晰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保证国企经营者的各项权益,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是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一、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1.
一、回顾与评价(一 )国企改制简要回顾所谓改制 ,就是改变国有企业传统体制 ,建立适应竞争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行发展、自我约束 ,转变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1995年 ,红河州在取得国企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州委、州政府经过认真调查 ,反复研究 ,提出了国企改革“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完成全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总体思路。至此 ,红河州国有企业改革由“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改革转到了具有明确目标和思路的改革 ,由放权让利转…  相似文献   

12.
陈爱贞 《当代财经》2005,(12):14-18
在席卷全球的经济管制改革中,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和产权多元化也成为我国经济管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但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低和管制框架不完善等原因,出现了产权改革与引入市场竞争之间的悖论现象。基于我国经济管制改革的特殊性,我国在构建产权改革基础的同时,必须把握产权改革的“度”。其中对“广度”的把握应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基准;对“深度”的把握应以引入市场竞争为基准。  相似文献   

13.
姜作培 《经济师》1994,(4):20-21
产权制度改革应实现“六化”姜作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现在的问题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应该怎么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实现“六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结构与经...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经济》2005,(6):5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深化国企改革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邱兆祥对国企的产权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综合起来看,国企问题并不单纯是进行产权改革和进行股份制改造所能解决的。国内有些学者认为,现在国企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由单一的产权带来的,他们认为抓好了产权改革,进行一些单纯的产权制度改革,现在的问题就能解决。有些学者提出要进行国企民营化的改制。国有企业几十年来搞不好,而私企老板短时间就能救活?如果私有化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为什么美国每年还有许多私营企业破产之后重组呢?俄罗斯推进私有化的初衷是克服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然而在私有化以后,至今私有化的企业并没有显示出更好的效率,在很多领域还不如原来的国企。其实国企老总当中也有经营行家,只是由于经营体制的关系.我们疏忽了他们.私企老板中尽管有不少的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15.
简平 《发展研究》2001,(4):25-26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基本实现,标志着我国国企改革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在新的阶段,国企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深化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一、关于产权制度 从产权角度看,没有能够对市场供求与价格变化作出预测并及时灵敏地调整以适应市场竞争变化需求的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成为一句空话。自主地根据市场信号去配置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并承担经营风险,享有经营成果,是市场主体正常运行的一般条件。但在我国,这个一般条件长期受到体制的困扰。因为所有者缺位而造成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晰而影响企业追求自身利益、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不健  相似文献   

16.
国企产权主体虚位的问题 ,使国企人不尽责 ,资源浪费 ,成本不降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亏损面过大 ,造成国企改革步履艰难 ,成为改革中的“老大难”问题 ,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 ,国企改革必须产权主体到位 ,建立劳资共有经济与按全要素分配的制度 ,实施股份制。通过多元成份化管理 ,使企业高层、中层、基层股份及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国企产权的“主人”方能到位 ,国企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7.
利丹 《广东经济》2004,(11):33-3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进场挂牌交易”,这已是防止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结合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就完善全省区域性产权交易所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在不断完善产权交易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由香港学者郎咸平引发的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状况的争论,引起了各方热议。针对国有产权制度改革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在有关研究报告中强调要遵循四项原则,即实现进场交易,公开披露信息,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加强产权交易监管。在遵循运用四项原则中,产权交易所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实现更加充分就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国有企业如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肩负起“稳就业”的社会重任,成为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目标。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稳就业”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在平常时期减轻国有企业的冗员负担并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率,促使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速换挡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实现“稳就业”目标,具体表现为国企整体就业吸纳人数的上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速换挡期承担“稳就业”责任后,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资源支持并提升资本市场价值。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经济目标和促进就业稳定的社会目标之间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属四中主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进行国企改革,作为一条重要指导方针,并且提出了“有进有通,有所力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增创国企发展新优势,进而达到盘活国有资产、提高生产效益这个目的,是我们进行国企改革的关键,也是一个根本的宗旨。如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这个目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建立新机制、创建新环境,增创国企发展新优势。龙岗区国企改革的实践也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区国有企业经过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大大提高了经济…  相似文献   

20.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五化”弊端(静态)和四大问题(动态)是我国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深层次具体化原因。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需明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两大功能及七个要求,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理顺国有企业各层次的产权关系,明确各个权利主体,并相应界定产权规则,以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要解决好国有企业产权独立化和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等经济主体的重塑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