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始,多元化经营战略逐渐为我国企业所青睐。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凡是进入我国企业100强排行榜的上市公司,几乎都存在着跨行业经营的现象。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决策不仅受到公司个体特征的影响,而且会受到不同公司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部分学者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同群效应(Peer Effects)理论引入到公司经营决策研究中,发现特定群体内部的公司之间的治理行为呈现趋同性的特征。而随着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现象的普遍化,多元化经营决策的同群效应逐渐凸显出来。基于已有关于企业经营决策中同群效应的文献,本文将介绍同群效应理论,通过分析多元化经营同群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试图探讨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与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对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管理层也存在运用盈余管理操控公司业绩以提升自身薪酬水平的动机。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可能会产生利益侵占效应或利益趋同效应,有必要对大股东的存在及其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可从大股东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大股东控制程度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机制和内在机理,并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现状探究大股东控制程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普遍建立了与企业业绩相关联的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该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且在大股东控制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且伴随着大股东与企业利益的趋同,大股东会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增强薪酬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作用,即大股东控制与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在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3.
夏峰 《商业时代》2015,(2):106-107
本文以2003-2011年中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普遍存在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行为;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能够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因此本文认为应当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盈余管理行为,并从战略的角度积极引导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009年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盈余管理成本影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而当企业本身的会计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时,管理者则会倾向采用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熊亚楠 《商》2014,(24):146+277-14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中应用盈余管理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上市公司通常会为了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如提高发行价格、达到配股条件、避免ST和摘牌等而进行盈余管理,以粉饰公司的对外财务报表,影响其会计盈余信息。盈余管理已经由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盈余管理既具有正面影响又具有负面影响,然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的滥用已经使得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远远超过其积极作用,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影响着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限制和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背景和类型,接着揭露了其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及建议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商》2015,(29)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由来已久。本文认为,由于市场制度不完备、竞争制度不规范、公司治理制度不合理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力的行为很难禁止。盈余管理的不力行为不利于我国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进行相关分析,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损害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盈余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司治理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就我国而言,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为管理当局操纵盈余提供了机会。因此,要有效治理盈余管理行为,必须要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为如何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建议和决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决策的行为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深层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与控制应该双管齐下。既要通过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选择的手段,又要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对少数股东的利益保护机静】,从根本上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使得公司的财务报告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董事会规模、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选用2011至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通过修正的Jones模型测度盈余管理水平,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同时基于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探究企业董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行为及审计意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9-2012年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高管减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以配合高管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减持事件加大了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概率;高管减持幅度越大,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强;进一步区分高管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情况后发现,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较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12.
刘志新  夏倩 《商业研究》2011,(10):93-97
中国上市公司的生死存亡与自身净资产收益率息息相关,上市公司会尽一切可能将关键年度的ROE调整到"恰好"满足生命线的要求。本文先采用频率分步法检验新准则实施前后各一年及实施当年,上市公司调整ROE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有显著变化,再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三年的应计利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整体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既无扩大也无缩小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化工行业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该行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手段达到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加入董事会规模及独立性、股权集中度及股权性质等代表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管理行为,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董事会独立性削弱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进一步提升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厘清该行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对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保证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加了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采用股东提案数量来衡量股东的积极主义行为,修正的Jones模型衡量盈余管理,实证分析了大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显示:股东提案数量与公司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大机构股东的控股比例与公司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会减弱股东提案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会减弱大机构股东控股比例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这对我国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横截面数据、修正的Jones模型的对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状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确实大量存在盈余管理现象.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进行的统计检验和回归分析,表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高危群体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显著相关,说明了注册会计师在发现盈余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威 《现代商业》2020,(12):118-120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监管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证券交易过程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审核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这就导致了许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面临退市警告的公司即*ST公司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保壳摘帽"的目的,解除退市危机。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准则下*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整体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及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希望能为遏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薪资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特有的连续三年亏损,且之后一年未恢复盈利即退市制度的存在,亏损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数据更显得格外重要,这也增加了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将利用财务分析的手段,以A公司为案例,通过对其具体的财务报表数据与披露信息的分析,识别其盈余管理行为的手段,并对其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探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后,本文以非经常性损益为盈余管理代理变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政策选择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上市公司通过增加非经常性损益来抵消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治理结构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相对于国有和非ST类上市公司,民营企业、ST类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交叉上市有效地降低了盈余管理水平;央行调整贷款利率时,不同治理结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没有显著差别。另外,货币政策工具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作用不同: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的调整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企业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我国2006年配股政策的变动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选取2006—2011年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样本,利用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6年的配股政策的变动并没有改善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企业仍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为迎合证监会的配股标准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逐渐清朗明晰,会计界和实务界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将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盈余管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使得盈余管理备受关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别是它的动机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有助于使用者正确理解盈余管理行为,作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