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婕 《经济研究导刊》2010,(15):108-109
为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财产所有者或审计委托人对审计结果的要求,规范与规避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除了要遵循审计的职业道德外还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如何理解"职业谨慎",并在审计业务中保持和强化这一职业要求,应当引起注册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视.阐述了职业谨慎的概念及其五个特征,着重地分析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职业谨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张静  任慧 《时代经贸》2013,(4):94-94
职业怀疑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应有的重要素质,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审计职业界日益强调在审计计划和执行工作中应该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今天,职业怀疑就更为重要。本文从职业判断的固有局限和审计活动的特点两方面入手,对审计职业怀疑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发现审计师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应该要确定合理的职业怀疑边界,在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这两方面做好权衡,从而实现成本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3.
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是指有理性的审计人员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应秉承细心、慎重的态度去实施合理的审核检查,并作出不偏不倚结论时所应具有的职业观念。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是否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是界定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标准。即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谨慎,通常被认为没有过失,无需对有关方承担过失责任;如果审计人员执业过程中未能保持合理谨慎,则被认为具有过  相似文献   

4.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保持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现在浅谈一下谨慎性原则在当前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工作存在的基础,审计目标与社会需求的不一致导致了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误解、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行为的不恰当性、审计准则的局限性等是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从加强与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沟通;重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提高违规成本;促使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逐步消除审计准则缺陷等三个方面逐步缩小内部审计期望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在审计理论与审计环境的不断发展及变化下,为了满足独立审计准则中对报表审计质量提出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能够承担现代审计的能力。其中做好审计职业判断对于审计效率(审计成本)及审计效果(审计风险)的提高与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全程中,同时,还直接决定了审计质量。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审计业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出于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实审计报告或发表不恰当意见而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其划分为审计失职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审计失职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和事实偏离的风险。它是可以完全避免的风险。但也不容忽视。审计失职风险涵盖的范围会随着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加重而扩大。审计职业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发生偏离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由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决定,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受其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认知能力的影响,难以用客观的标准规范。这种判断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对不确定的未来状况进行的判断,必然蕴台风险。另外,审计人员和审计客户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加大审计结论中蕴含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努力研究审计风险,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避免会计事务所承担诉讼责任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高世军 《时代经贸》2007,5(12Z):79-79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近几年的国内外会计丑闻事件再次为审计风险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使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道德等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下面我就给予简要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要求企业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也应该持稳健态度,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要求企业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也应该持稳健态度,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要求企业在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也应该持稳健态度,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相似文献   

15.
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归责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确定,应当同时考虑独立审计的特点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两个方面,无过错责任均不和过错责任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注册会计师恰当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推定原则,即如果注册会计师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已尽注意义务,按照独立审计;住则审计并保持应有职业谨慎,可以免责。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时代经贸》2011,(10):119-120
一、对审计失败的基本认识 (一)审计失败的概念 所谓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履行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财务报告等资料中的不实信息,导致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典型表现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从注册会计师角度讲,如果在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并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即使出具了“存有一般过失”的与经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报告,也不应视为“审计失败”。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就属于审计失败。  相似文献   

17.
销售收入舞弊是财务舞弊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交易的繁荣发展,销售收入舞弊的手段花样繁多且不断升级,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结合实务归纳了销售收入舞弊的特点,并着重从收入舞弊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环节阐述重要的审计方法.经过探讨,本文认为应对销售收入舞弊最重要的方法是分析程序;检查、函证、截至测试等是必要的辅助程序;而审计人员保持职业怀疑和职业谨慎则是审计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也应该持稳健态度,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笔者拟通过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作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生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  相似文献   

20.
张洪波 《经济师》2011,(2):187-188
文章通过分析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体系以及二者的辨证关系,提出只有建立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并认为控制体系的各个层次都能有效发挥作用时,才能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同时认为审计质量对审计准则的反作用,审计准则也会随审计质量的要求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