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雨林 《金卡工程》2009,13(7):102-102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自首次提出后经历了的几千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考验,而今却遭到划分否定的评论。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认为,公法与私法、私人自治与公共权力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私法背后具有公法因素,不存在纯粹的私法,故所谓公法私法划分只是一种幻想。笔者基于以上观点对比早期与现代国内外不同学者之理论视角,阐述了最早期乌尔比安公法与私法的划分理论,论述了公私法否定划分理论涌现的原因,然后从各角度批驳了否定论的观点,重点论述了公私法划分之必要性。论证了公私法划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对各国法律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怡芯 《金卡工程》2009,13(10):244-244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现代法秩序的基础,在适用领域、本质、法律地位、精神及其法律关系的内容上具有很大差异.本文将一方面从公法与私法的源头出发探究其自然法意义上的差异从而说明公私法相区分之必然,另一方面,从公法与私法互相完善与促进的关系出发辨证地诠释公私法并存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陈琛 《金卡工程》2009,13(3):56-56
一直以来,法学界对于对法律作公私法划分有没有必要,是否需要建立统一的公法以及如何确定公私法划分的标准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对于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观点:"公法与私法,私人自治与公共权力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即使是最典型的私权--私有财产权和契约自由都不是纯粹'私'的,须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故所谓公私法划分只是一种幻想",本文将结合公私法划分的历史背景,长久以来对划分公私法的不同观点对上述观点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周剑兰 《金卡工程》2009,13(11):111-111
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认为,公法与私法、私人自治与公共权力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对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始终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这是由于社会关系及调整这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我们并不能因为存在这种复杂性就否认这种划分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私法与公法的不断交融使得传统的公法私法二元论不断受到冲击。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私法与公法在法律规范层面存在不同种类的协动形式,私法公法协动论可以有效解释公法私法的新关系。私法与公法的协动既存在于利益层面,也存在于主体层面。利益层面的私法公法协动论主要包括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的重叠型适用、冲突调节型适用和协同型适用三类。重叠型适用主要出于保护特定利益的需要;冲突调节型适用则需要基于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调节有冲突的利益关系;协同型适用本质是对利益的双重连续性衡量过程,可以分为差异化协同、竞合协同和组合协同等不同情况。而主体层面的私法公法协动论主要包括公私协动和私行政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魏丽君 《金卡工程》2009,13(7):72-72
私法公法化是私法自近代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趋势。商法在本质上具有私法属性,但是商法公法化赋与了商法公法色彩。大量公法性规范注入商法,可是商法的私法性质并未因私法公法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苏东波 《中国外资》2014,(2):156-156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始于古罗马,而公法与私法的互动则始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的二十世纪初,其互动关系的典例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民法三大原则(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袁媛 《金卡工程》2009,13(5):109-109
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要求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根据现行的公法、私法划分体系的相关学说,在对NGO法律的性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明确NGO法律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将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是罗马乌尔比安的首创。其后,这一划分又为6世纪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所确认。这种划分确立了公法和私法的职能分工及各自的调整范围,并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规则。私法属于调整人身、财产和商品交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仲伟芳 《金卡工程》2010,14(2):131-131
传统的宪法基本理论认为宪法只具有国家取向,宪法只是用来调整国家与人民的关系。这种看法是基于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元划分以及公私法的严格区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以及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的趋势,逐渐产生了基本权利对第三人的效力理论。本文主要是对于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理论的产生进行理论基础上的前提分析,通过分析论述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理论的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刘露  郭露 《金卡工程》2010,14(3):146-146
公私法的划分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在我国学界还没有这种明确的分类方式,公私法划分的标准和必要性还存在各种争议。本文介绍了公私法划分的起源、历史发展,分析了公私法划分的标准并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提出在我国划分公私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滕璐 《金卡工程》2009,13(3):21-22
大陆法系国家普遍承认法律的公私法二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法律体系,法律原则自然包括公法原则和私法原则。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提供普遍价值根据,因此法律原则对和谐社会法治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侵权法基本理论的建构中,温里布从私法的工具主义论转向私法的道德论,完成了以现代视角来对公共利益和私法之间的本质不同进行解说的任务。他把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进行比较,探求矫正正义的哲学意义和规范预设。从某种程度上说,温里布教授重建了当代私法理论和古典法律哲学。本文通过对温里布理论论证过程的梳理,试图对私法的内在构造合理性进行解释,以规范法学的视角论证作为纯粹私法存在的侵权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睿 《金卡工程》2010,14(6):42-43
民法和宪法的关系,不论是在民法学界还是在宪法学界都一直被关注。民法是私法,宪法是公法,然而,公私法划分理论不应成为民法宪法关系的牢笼。在市民社会的构建中,民法的基础性地位不容置疑,宪法却像一把更大的保护伞,使得民法在其庇护之下能更好的发挥其对市民社会的促进作用。当然,这些论述都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此意义上的民法和宪法都是在特定时期一国法律体系框架内。  相似文献   

15.
征信法在公开信用信息、发展市场经济、实施科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征信法的建立和完善仍存在着若干制约因素。鉴于该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特性,用经济法理路指导征信法治建设,既有理论基础,又是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徐国栋 《当代金融研究》2015,2015(4):150-161
《十二表法》是现代西方公法和私法的重要源头。它制定于远古地中海地区公有制和私有制并行实验的历史时期,最终采用了私有制路线。一旦制定,就完成了习惯法的成文化,造就了平民和贵族在接近法律上的平等,成为罗马的法学的基础。但时代的进步造成该法的一些规定过时,最终于公元前390年在高卢人的入侵中灭失。尔后,它存在于后世作家对它的引述中。近现代许多学者为还原《十二表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较好的还原方法是把该法的条文与还原它依据的史料同时展示。  相似文献   

17.
《十二表法》是现代西方公法和私法的重要源头。它制定于远古地中海地区公有制和私有制并行实验的历史时期,最终采用了私有制路线。一旦制定,就完成了习惯法的成文化,造就了平民和贵族在接近法律上的平等,成为罗马的法学的基础。但时代的进步造成该法的一些规定过时,最终于公元前390年在高卢人的入侵中灭失。尔后,它存在于后世作家对它的引述中。近现代许多学者为还原《十二表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较好的还原方法是把该法的条文与还原它依据的史料同时展示。  相似文献   

18.
劳动基准具有公私法交融的社会法品格,其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其权利主体则有国家和劳动者。当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基准义务,不仅应承担对国家的公法中的责任,还应承担对劳动者的私法中的责任。为追求实质公平、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以及构建与劳动基准法相匹配的责任制度,有必要在劳动基准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麻素崎 《中国外资》2012,(21):196-197
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法》规定了税收优先权的范围和效力,其中既肯定了税收优先权相对于普通债权和担保物权的优先性,同时又对这种优先性做了相应的限制。该文将通过运用税法总论中的知识,探究我国税收优先权的实然规定背后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反对剥削的政治使命和破除城市建设阻力的经济考虑而做出的宪制安排。单纯从私法角度将其理解为国家所有权,不仅面临无法弥合的理论和逻辑张力,而且从根本上限制和剥夺国家针对城市土地的处分和管制权能。其规范意义应当从公私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公法意义在于,在承认国家的政治使命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立法来充实国家针对城市土地的多元角色,同时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防止相关立法偏离宪法目标;其私法意义则在于充实国家针对城市土地的所有者权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