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滔 《中国农史》1999,18(3):32-42
本文对明清时期南京地区市镇的数量、规模和经济功能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这些市镇对活跃农村市场、繁荣商品经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当地商品经济尚限于自然经济的补充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镇经济的健康发展。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其地襟江带淮,上接九江江西之灌输,下引吴会浙闽两粤之朝宗,贡赋甲于天下”①,是南北东西交往的必经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该地区在明清两朝涌现出一批商业性市镇。与太湖流域相比,这些市镇的规模、数量和繁荣程度无疑要逊色得多,但其特色和对当地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忽略。研…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繁荣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认为江南专业市镇非常具有内生发展的典型性,该地区市镇能持续发展最大的驱动力来自其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江南市镇特色产业的发展研究,试图从内生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发展的驱动力,以期对当代特色产业小镇格局的形成与建设,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路径创建。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认为当时该地区市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职业分化和向市镇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城镇化的表现形态。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梳理,力图从城镇化的角度来把握其内在本质,以审视当代城镇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明清杭嘉湖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村经济的主要变化。在农业种植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农民将生产的重点由粮食作物转向了经济作物,商业性农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经营结构上,为了交纳赋税,维持再生产,农民将重点由农业经营转向了副业和手工业生产。这种生产主要不是传统的男耕女织,以副补农,而是以交换为前提的小商品生产。在这种生产中,两极分化不断出现。由此反映了明清时期杭嘉湖农村经济已开始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作为商品交流、交换中心的市镇,就是在这种生产前提下产生和扩大的。市镇繁盛的程度、分布的密度与当地经济发展大体成正比,也反映了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江汉平原明清时期农业开发对商人活动和市镇发展的影响作了较系统的考察。指出该地明清时期在农业全面开发之后,有大量米粮、棉布和少量棉花输出,于是吸引了以徽商(贩米)和晋陕商(贩棉布)为主的外省商人和以武汉附近地区商人为主的省内商人积极参与江汉平原与境外的商品交易活动。这种商业活动不仅有利于加速江汉平原农产品的商品化过程,也促进了该地农村市镇的繁荣,具体表现在市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和种类多样化方面,并出现一些小型专业市镇。然而该地的一切商业活动均只限于初级农副产品的输出和境内外物质的简单转运贸易。市镇的功能显得过于单一,反馈于农村则不利于该地农村经济突破种植业的樊篱,因而江汉平原始终只以农业见长。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江苏长江以北的地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自北宋以来,黄河蜿蜒几千里,在苏北境内南下与淮河合流入海,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亦在徐州以下与黄淮交错并行,淮河下游平原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由于黄河、淮河和运河的安流关系到国计民生,明清两朝政府先后拨了大量库帑整修黄淮,兴修了许多巨大的水利工程,曾经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封建时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朝廷以漕为先决条件的治河方略根本无法彻底治理黄淮的水患,苏北地区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农村经济难以正常发展,淮河流域带的百姓灾难深重。一、明清时期的黄淮下游的水利状况自宋元以来,黄河、淮河和运河等大河流在苏北境内交织南下,水利状况错综复杂,关系到粮赋的北运和王朝政治的稳定,也关系到淮河两岸千百万百姓的生产和生命的安全。明清两代的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水利非常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兴建了许多巨大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7.
卢勇  李燕 《中国农史》2013,(1):61-69
明清时期的苏北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这些变化和本时期频发的旱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大量的湖泊和河流淤废,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沼泽和滩涂湿地显著增加。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异导致苏北地区稍旱即灾,而且旱蝗相继,灾情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持续灾害的影响,苏北地区的社会环境恶化。乡风民俗颓变,消极宿命,逃荒成风,抗旱精神不足。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则使得旱灾降临时的自救和抗灾能力几近于无,频频陷入小旱大灾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栽培兴盛,苏州府、常州府、湖州府、嘉兴府等都形成了菱的著名产地和优良品种,菱的传统栽培技术和加工利用方法也趋于完善。这一时期太湖地区菱角等水生作物生产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直接原因是菱的种植可以增加菱农收入,还可代粮充饥,对维持水乡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菱种植的扩展与当地的水环境变化和市镇经济繁荣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芳 《中国农史》1997,16(1):24-31
本文对明清时期中南、西南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状况作了综述,文中依不同的地形区域及开发程度分区进行纵横分析,揭示了山区各地农田水利发展的进程、特点和规律。又结合山区的自然特点,分析了明清时期南方山区水利发展与梯田开辟、立体农业、粮食生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山区水利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中国明清时期油画是我国油画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也决定了中国明清时期油画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所以对中国明清时期油画收藏价值做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明清时期油画市场价值做出分析的基础上,从文化与历史价值角度,对明清时期油画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