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免检制是指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产品实行免予政府部门实施的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免检)制度,获准国家免检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免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抽查。实行国家免检制度同开展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活动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我国质检部门扶优扶强,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我国优势产生及产品的社会影响,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三大举措。日前,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相关文件,对2006年度免检工作进行了部署,省质监局也已下发文件要求各级质量部门积极组织我省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产品。我省企业应对2006年度免检政策充分了解,才能顺利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监督与选择》2005,(10):61-61
《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实施几年来,免检制度已深入人心。而对琳琅满目的免检产品,普通消费者怎样看待“免检产品”,记者随机走防了几位消费者,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免检制度实施8年来,已有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220家企业的196类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2007年国家免检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名单。这次评选,经过企业自愿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社会公示、国家质检总局审定,共有1302家企业申报的产品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其中初次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证书的企业共有865家。从本期起,本刊分两次刊登2007年国家免检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名单,希望能对您选购产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监督与选择》2007,(4):13-14
按照2007年改革完善国家免检制度的工作要求,根据《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总局9号令)的有关规定,为做好国家免检制度有关具体实施工作,明确职责任务,规范程序条件,加强免检工作的监督指导,提高免检工作有效性,总结多年来免检制度实施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印发了《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规范》,对各级质监部门在免检工作中的职责;免检产品类别目录的确定的原则、范围及程序;申报免检的基本条件和证明材料;申报、审定的程序;免检证书和标志的形式、内容、使用、变更;对获准免检产品的监督管理等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规范了各个环节的工作用文书。  相似文献   

5.
2001年2月1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一批54家企业生产的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4类72种产品符合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的条件,授于这些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资格,并为获得免检的生产企业颁发了免检证书。推行产品质量免检,企业是主体。2月11日上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免检家电产品生产企业座谈会。会上,企业代表针对国家出台的这项扶优扶强,减轻企业负担的免检制度,畅所欲言,在肯定免检制度的同时,也对如何更好地搞  相似文献   

6.
近期,个别中国名牌产品或免检产品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一些媒体借此对实施多年的名牌、免检制度提出质疑。中国名牌和免检制度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实施,本期质量会客厅特邀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先生,请他就此为我们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7.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3月14日发布实施第7号局长令《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免检办法》),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产品实行免于政府部门实施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以下简称免检制度)。该办法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产品免检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避免重复检查,对于有效控制对企业进行的经济检  相似文献   

8.
免检问答     
《监督与选择》2008,(4):14-16
4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08年实施国家免检产品目录。2008年新增对26种产品实施国家免检制度,同时,对2008年免检有效期满的54种产品开展重新申请工作。2008年新增的26种国家免检产品有哪些?2008年有效期满重新申报国家免检的54种产品有哪些?2008年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的核心任务和总体要求是什么?国家质检总局从哪3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免检门槛?对涉及重新申报54类产品的免检企业重新申报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申报材料填写、装订的要求有哪些?……本刊就这些问题特组织了一组专题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理解免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亮 《监督与选择》2005,(10):60-60
作为推进名牌战略的有效手段,免检制度已经历四年的历练。所谓免检制度,是指部分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产品标准严的优秀产品可在一定时期内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监督与选择》2007,(4):12-12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免检制度的权威性,确保免检含金量,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产业政策,落实对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要求,今年免检产品的申报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志坚 《监督与选择》2005,(1):D003-D004
问;免检的含义是什么?免检是一种制度,它是指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产品免于政府部门实施的质量监督检查的活动。获准免检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2.
3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08年国家免检产品目录,对80类产品实施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新一轮的中国免检工作正式展开。据悉,2008年新增26种产品实施国家免检制度,到期重新申报国家免检的产品共  相似文献   

13.
《监督与选择》2006,(12):12-12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9]24号)和《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号)的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对66类产品实施国家免检制度。经过企业自愿申请、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审查,决定授予66类、1822家企业申报的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并已正式向社会公布(国质检监〔2006〕568号)。为充分发挥免检制度扶优扶强的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拟于12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对新获免检资格的企业颁发奖牌和证书。近日,总局将部…  相似文献   

14.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7年实施国家免检产品目录,对55种产品实施国家免检。其中,新增对26种产品实施国家免检制度。对29种至2007年免检有效期满的产品生产企业开展重新申请国家免检资格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监督与选择》2007,(7):9-9
(本刊讯)近日,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公布了全国产品质量免检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报告通过翔实的调查分析,显示,经过七年的深入实施,免检产品的影响不断扩大,免检制度的成效显著发挥,免检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为切实做好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企业的后续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免检企业有关报告制度,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免检企业后续监管严格执行有关报告制度的通知》。《通知》强调,免检企业报告制度是政府对免检企业进行后续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免检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免检企业,严格规范地执行年度质量状况报告、生产条件重大变化报告等各项报告制度,包括质量状况报告、生产条件重大变化报告等。现将《通知》全文刊登,期望对广大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因部分免检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对产品免检制度产生的质疑,本文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宏观大背景下对免检制度产生的背景和作用作了阐释,并对免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现实操作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监督与选择》2006,(4):11-11
免检证书是证明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和产品使用免检标志的证明文件。根据新发布的《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规定,免检证书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作、编号和颁发。获得免检证书的企业在免检有效期内,可以自愿将免检标志标示在获准免检的产品或者其铭牌、包装物、使用说明书、质量合格证上。不得以非免检产品冒充免检产品,不得伪造免检证书或免检标志,不得转让免检证书或免检标志,不得擅自扩大免检证书或者免检标志的使用范围;违反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19.
《监督与选择》2006,(7):74-74
一、2006年度实施免检的产品有多少种类?具体包括哪些种类产品?2006年对24类产品实施国家免检制度。具体包括:1速冻面米食品、2啤酒、3冷冻饮品、4休闲肉制品、5数码信息产品、6体育用品、7皮革皮具、8玩具、9乐器、10纺织品、11化妆品、12家用电动食品加工器具、13汽车摩托车零配件、14安全防范产品、15税控加油机、16建筑工程材料、17钢材冶金产品、18能源化工产品、19有色金属及稀土、20气体压缩机、21制造工程机械、22农林机械、23输变电设备、24基础电子元器件和材料。二、24类产品生产企业申报免检的条件有哪些?24类产品申报免检的生…  相似文献   

20.
4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7年实施国家免检产品目录,对55种产品实施国家免检。其中,新增对26种产品实施国家免检制度,对29种至2007年免检有效期满的产品生产企业开展重新申请国家免检资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