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如何在我国既弘扬以《易经》为源的中华文化,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考古发现,《易经》在三千两百多年前已传入希腊;文献记载,16世纪《易经》译为拉丁语及法文传入西欧;18世纪中国哲学已进入德国大学课堂,黑格尔讲授了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此时《易经》的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西方学术领域。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导致的"天灾"和"人祸"时,呈现出来的生态思想,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易经》的哲学观念,而不是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天人对立"的哲学观念。这有力证明了《易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农村改革注入发展活力的城乡互动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快速发展的城乡协调阶段、形成战略思想不断缩小差距的城乡统筹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一体化的城乡融合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历史进程的梳理,将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主线归纳为对城乡发展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可以概括为递进的三个层次: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的坚持,满足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寻求工农城乡关系变迁的总体路线;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在农业哲学思想、农学理论和技术实践及其农业政策思想上存在明显分野,在实践上表现为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殊异。农业社会学从多功能角度揭示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本质和区别。生态高值农业是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借鉴和超越,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虽然邓小平没有自己的代表性哲学专著,但他深悟哲学的真谛,把握哲学的实质,熟练地把哲学的理论和方法渗透到他的思想活动、言论著作和实际行为中,尤其是他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发表的一系列科学著作,凝结着他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任何哲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时代的产物,其价值取决于反映时代现实和变革的需要.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总设计师”,其理论成为当今时代的哲学是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仅就其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谈些学习体会.一、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时代性:它蕴含时代的精神,正确分析和反映时代的新课题.任何时代的实践都反映该时代的理论指导,而时代本身也提供了产生这种理论的基  相似文献   

5.
对工业企业集团生态工程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工业企业集团自身的特点,对工业企业集团生态工程的内涵、生态理念、生态规划、清洁生产与产品生态设计、绿色营销等理论等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指出:树立生态观念是工业企业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前提,科学的生态规划是工业企业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行动纲领,组织清洁生产是工业企业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重要途径,开展绿色营销是工业企业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归宿。还运用生态工程理论对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的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自然资本理论是生态税法适用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外部性理论为生态税法解决循环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或者活动带来的正负外部性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前提;公共物品理论为生态税法解决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的"搭便车"和"公地悲剧"问题奠定了基础;自然资本理论为生态税法主动性解决自然资本作为限制性因素引发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生态经济学理由。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祖"。马克思原创性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历史领域,可以被归结为这么两个哲学思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两个基本哲学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当代主流哲学中"珠联璧合"地占据着突出地位,并获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工业企业生态位及其“生命过程”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位的理论思想与研究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将"生态位"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到工业企业生态位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动向。工业企业生态位表现出多维度、生命体及其适应性、自组织及其平衡性等特征。工业企业生态位中的"态"与"势"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因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属于"内生因子",复合系统中需求、资源、技术、制度等属于"外生因子"。内生因子与外生因子共同影响企业的生命过程与运行机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思考法律问题,必须要有全球思维。马克思、恩格斯囿于时代限制不可能为我们提供一套现成的全球视域下的法哲学理论。本文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中的法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类,把这些思想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统一的法律"的法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的法哲学思想,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生态文明已成共识,且已成为国家意志.但由于其出现的时间较短,所以对于何谓生态文明,它与工业文明的区别及特点何在,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关系作何理解,学界众说纷纭.对此,作者给予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颇具争议的五个问题,即中共关于“生态文明”提出的时间问题;生态文明能否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人类的心态平衡究竟是“可持续生存”还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究竟应“以人为本”还是“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关于技术问题.最后提出中国一步步走近(进)生态文明的12个阈值指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作为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其形成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最终是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考察,确定了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随着其接受的思想、法学观点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对法的认识,同时,法律本身也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法的探究中,始终以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和权利为主线。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现代唯物主义"是对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唯物主义的束缚,具有"物性论"色彩;它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在理论高度上存在相当的距离。马克思不仅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分析方法,还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将黑格尔的思维形式与近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德国式科学主义的思想方法;恩格斯则把黑格尔的思维形式与"绝对精神"一起抛弃掉了。恩格斯过于偏重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劳动就业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之一,直接关涉着社会建设的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述了深刻的劳动就业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就业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就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就业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韬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二期和第六期上分别发表《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两篇文章,文中的一些观点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马克思恩格斯原文的引用也不完整,误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向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他们的学说伊始,就把实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定位为科学共产主义的目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起的这两对矛盾,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加深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这两大矛盾同样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两对矛盾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推进生产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6.
谢韬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二期和第六期上分别发表《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两篇文章,文中的一些观点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马克思恩格斯原文的引用也不完整,误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第一次公开系统地阐述自己的经济学哲学思想。其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普鲁东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论,阐述了分工、竞争、所有权、罢工和工人同盟等经济理论.宣告了自己的“形而上学”,即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问世,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公开宣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把俄国"农村公社"这一独特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作为其设想的起点,得出俄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结论。恩格斯把这一设想扩大到其他类似的国家。列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在一国胜利论指导下的中、俄等国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这虽然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极端不幸,但先天不足的弊端又给我们出了一道历史性难题:如何建设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已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给这道历史难题下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现代化启动的三种类型——以英国为典型的"内生主导型"现代化,其发生现代化的动因主要来自国家内部;以印度为典型的"外向依附型"现代化,其推动现代化的因素不是来自国家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压力;以俄国为典型的"阶段跨越型"现代化,其现代化就是"直接过渡",即从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向高级的共产主义公有制过渡。由此可见,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方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实践本身是包含着精神、思想、观念、认识、真理和逻辑以及感觉、直观在内的整体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阐述过理论和感觉等在检验真理和确认真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本文提出整体的实践,即包括精神性因素在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种整体的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并不构成逻辑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