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籍政策与人口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户籍政策的形成背景及特殊意义,指出尽管户籍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其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消.据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分强调人口向城市聚集,代之先进要素向城市聚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以职业转换取代空间转换,或采取人口迁移的反梯度政策,走先发展经济,后进行人口空间聚集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媒体近日报道户籍改革设想为许多市长所反对。笔者认为,不必完全怪罪市长。这不过再次显示了户籍改革要想成功推进,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所谓“福利与户籍脱钩”问题。而全国户籍改革破冰,应以大城市户籍改革先行。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住房市场出现了非理性膨胀,已经发展到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无法持续健康发展的地步。为彻底遏制投机和过度投资,被称为最严厉楼市调控政策的限购令应运而生。一、限购令调控房价的原理商品住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拥有投资和消费双重价值属性,所以它的供给和需求明显区别于普通商品。时下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持续,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商品住房的投资、投机需求将会长期存在,具有保值增值性双重功能的商品住房仍将成为投资客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中华工商时报2月15日载魏文彪的文章,文中提到目前各大城市在公布经济运行数据时,纷纷以本地的“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作为“人均GDP”的计算基数,得出的数据虽然因此而“缩水”,但却更能反映本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已持续了将近两年,但从目前地方和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各大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价格依然一路高走。由此,我们不得不对调控的政策和措施本身进行反思。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经济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价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顾建发 《上海房地》2011,(12):10-13
由于"限购令"的影响,2011年上海商品住宅市场急剧萎缩,成交量有可能创下2003年宏观调控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价格在10月份以前,依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临近2011年终,出于年报需要以及资金链的紧张,一些楼盘率先拉开"跳水"大幕。与冷清的商品住宅市场相比,住房保障市场可以说是风风火火的一年,保障房市场已经成为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7.
2010年初,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是党中央加强民生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正面影响,阐述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弊端,提出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新科 《价值工程》2014,(12):165-166
以Geoffrey Keogh建立的商品住房市场互动关系模型为基础,对我国商品住房投资规模不断迅速增长的现象提出了合乎规律性的见解。同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现象,避免商品住房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商品住房市场互动关系模型上结合政府宏观调控的相关职能,建立了商品住房市场互动关系深化模型,该模型为政府干预商品住房市场,保证商品住房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行,各种城市化模式也不断涌现,已有研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总结。但是,既有文献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多是针对城市整体进行的,对于一个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其郊区是如何进行城市化的,尚缺乏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从分析和修正传统的城市化测量方法入手,对北京市郊房山区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房山区的城市化水平在北京郊区序列里处于中上水平,但仍显滞后。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北京城市发展中的中心城区偏向政策、北京城市发展中增量资源分配的南北差距、中心城区的主导产业与郊区产业的对接状况不理想、人力资本状况无法对城市化进程予以有力支撑等因素相关。这表明,在经济转轨时期,一个特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是无法支撑的,还需要政府担当重要职责一一改变不合理的既有政策,提供有利的配套政策措施,以保障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房地产》2006,(11):65-66
9月初,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市规发〈2006〉1101号文件正式发布,从而基本明确了北京市对于执行国办37号文及建设部165号文件的细则。自2006年6月1日起,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同时指出,各地应根据当地住房调查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当地新建商品住房总面积的套型结构比例。对于2006年6月1日前已经取得相关批准文件.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这将使国内油价更为灵敏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化.该降就降.该涨就涨。之前2008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GMM动态面板模型等计量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后发现,人口年龄结构解释变量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对城市房价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代表人口户籍结构的流动户籍人口比则有助于城市商品住房价格提升。从人口年龄结构看,一线城市人口抚养比对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最大,三线及以下城市最小,且中西部地区人口抚养比的提升确实能对当地商品住房价格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从人口户籍结构看,流动户籍人口比对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和东北部地区城市表现最为明显;人口抚养比对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流动户籍人口比升高则会对临近城市商品住房价格形成一种反向抑制作用。基于此,未来应探索建立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导致房价波动的反馈协调机制;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都市圈城市群集聚的客观规律,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城市建设用地的城市间配置;加快推动住房供应主体多元化,优化住房供需结构。  相似文献   

13.
限购令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旦 《上海房地》2011,(1):13-15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其中住房“限购”政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政策措施,旨在调控房地产业非理性膨胀。  相似文献   

14.
一、住房市场基本现状在各项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12年3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6.92,比上个月回落0.97点,跌至连续33个月的新低。目前,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土地市场现状。一季度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住宅用地1534宗,环比减少41%,同比减少46%,成交面积692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3%,同比减少51%。楼面均价为1388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1%,降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邹毅 《房地产导刊》2006,(19):86-87
在国内资金流动性无较大程度减少的前提下,房价上涨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说,宏观调控需要时间,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国内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建立起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房地产的强大刚性需求决定了房价的走势适度上涨,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从1998年我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大力培育发展住房市场,到2003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偏“热”的背景下。对房地产特别是住房市场进行密集性调控,我国城市住房市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城市住房发展政策也经历了若干的调整.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准确理解我国城市住宅发展政策调整的宏观调控背景。分析政策调整对我国房地产业乃至经济的影响效果及存在缺陷,对进一步明确我国城市住房发展目标,完善我国城市住房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截至11月18日,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楼市调控政策全部出炉——“深八条”、“京七条”、“沪七条”和“穗六条”如一盆盆冷水浇向已经火热起来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范围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3%,发展到1900年,也只有14%。而经过1900-2000这一百年的时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55%,取得了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非凡成就。1950年世界上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84个,1970年增至84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1950-1970年间由71个增至157个,1980年达到234个。根据美国《全球2000年报告》,全球已有400个城市突破了100万人口大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受人民币未来升值预期和资本市场利差的吸引,海外资金前仆后继投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由此引发的“外资加速房地产过热”的呼声不绝于耳。2006年7月24日“限外新政”的出台,更使外资投资内地房产成为众矢之的。文章在解读限制外资政策内容和分析外资进入国内房产领域利弊的基础上,对限制外资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呈现出生产要素由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大城市化现象,即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要素率先由农村集聚至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为大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大城市则通过其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吸纳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具有短期动态效应。未来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使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