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理论,对新会计准则下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分析,并与旧会计准则下存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引入有利于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与以往相比,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框架体系、主要概念、会计处理和披露范围等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在对上述差异进行具体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运杂费等。会计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可以准确计算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应该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应支付的其他税费一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进行会计处理。也就是说,对其会计处理的关键点是企业支付的其他税费。为此,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税费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提出,阐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税费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9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时点确认、信息披露、计量基础、适用范围等方面均予以修订、规范和细化。文章主要分析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衔接,以此为基础探讨该准则对会计体系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况为基础,分别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三个方面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区分为两类,即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不满足上述要求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前者简称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者简称按成本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两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处理中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确认损益。根据会计准则判断只有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涉及到损益的确认.而损益的确认又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相关事宜,同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涉及到流转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运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地处理该类问题对确认企业会计要素十分重要。因此,文章对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进行了分析,并就新旧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小一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在交易中仅起补价作用,按规定如果补价额超过交换资产公允价值的25%,仍视为货币性交易,只有补价等于或小于25%才视为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按其资产用途为等售资产与非货币性首次,包括商品、产成品、短期股票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遥债券投资等;后指待售资产以外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原材料、因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同类资产交换是指待售资产或非待售资产之间物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指出,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分别是否补价参照准则处理,本就此谈认识。  相似文献   

9.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实务处理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史明 《商业时代》2012,(32):112-113
财政部2006年2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计量属性、损益确认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并将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引入其中.本文立足新会计准则,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应用的分析,分析在实际账务处理中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新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新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伟 《商》2014,(11):137-137
会计学关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为人力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换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在对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性资产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人力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提出了人力资产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朱英睿 《商业科技》2014,(8):172-172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过程中,双方的交换成本可能并不相等,因此交易过程中补价(即货币性资产)是不可避免的。一项交易能不能被认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补价占这项交易的比重。企业会计准则对涉及少量补价的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作出了原则性的指导,但由于准则只是指明了大方向,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给会计人员带来困惑。本文在对准则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判断涉及补价的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被再一次使用,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在逐渐向国际会计准则靠近。但是,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不够成熟,会计人员水平也不高,使得公允价值计量不具有足够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降低了。正因为如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实际运用公允价值时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的切入点是非货币资产交换理论,针对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比方说对于商业实质的判断,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等。要达到的目标是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能够合适地处理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增强其可操作性,减少其负面影响,并且不断改进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2019年5月,财政部修订发布了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文章在介绍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主要修订内容的基础上,就中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的商业实质的表述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剖析,并就没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辅之以案例进行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商芳芳  李阳 《商》2014,(5):165-165
非货币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自1999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先后三次制定及修订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对准则的适当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完善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19年5月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现了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协调一致。文章重点关注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中换出资产为存货的相关会计处理,并与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以及2019年1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对比,以一项特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为例,说明修订后新准则的合理性。进一步以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为例,分析新准则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周迪英 《现代商业》2007,(26):93-93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颁布实施后,由于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与原准则有所不同,将对企业纳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方小琳 《现代商业》2007,(30):61-61,6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新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新会计准则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其主要的变化是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准则的这一变化引发了一些争论,如何理解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变化的应用?它对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产生什么影响?会计处理有何变化,会不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本文将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原准则相比变化较大,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改变了以前单一采用账面价值计价的做法,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由于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制定的目的、依据的原则不同,导致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处理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