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氧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对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在草鱼养殖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破坏其免疫系统,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会直接导致草鱼的中毒死亡。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是诱发草鱼出血病的原因之一。当水体溶氧不足时,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含量高,导致鱼体代谢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由此可见,控制亚硝酸盐的浓度对草鱼养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正>(接上期)五、亚硝酸盐的治理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养殖水体中养殖动物一旦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现象,说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较高并已维持了一段时间,此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才能防止养殖对象大面积死亡,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治理一直是水产养殖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但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办法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养殖者对水产养殖高产出、高效益的追求,放养密度和载鱼量逐年增加。为了保证鱼类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养殖者不得向养殖水体中大量投喂饲料和投施化肥,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体中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致使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现在整个环境水源条件的不断恶化,养殖水体的总体情况是不断变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毒物质的产生,本文着重对亚硝酸盐的危害,产生过程以及解决办法做一个浅述。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在池塘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已相当严重,不仅导致鱼、虾等抗病力降低,易招致各种病原菌的侵袭,严重时甚至造成养殖对象突然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极大的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所以必须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仙桃地区水产养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养殖密度的极大提高,再加上水体环境的日趋恶化以及不规范用药导致常规养殖鱼类疾病频繁暴发,特别是2011年进入7月份以来,仙桃地区养殖水体普遍存在有机物丰富,亚硝酸盐居高不下,寄生虫和细菌大量滋生,再加上投喂量的快速增加,池塘存鱼量加大,鱼吃食凶猛,鱼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加剧,更进一步加剧了病情的复杂性以及根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集约化养殖的不断扩大,亚硝酸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两年,人们提到其危害性,简直是望"亚硝酸盐"而兴叹。一、亚硝酸盐的危害性亚硝酸盐偏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危害性:1.增加养殖成本。鱼类长期生活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食欲不强,饲料转化率不高,饵料系数升高,最终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2.易引起鱼类疾病的发生。亚硝酸盐超标引起鱼体通透性较差,鱼类黏液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养殖鱼类容易中毒死亡,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比较惨重的损失。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亚硝酸盐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养殖水体常因池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引起水质恶化,使水体中营养元素N、P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养殖水体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养殖水体中,施肥、投饵早已成为常态的养殖方式,外来含氮物质的大量投入使养殖水体中常常形成氮积累或氮污染。相对而言,养殖水体中磷常常成为浮游植物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各类养殖水体常常因为氮污染而使得养殖水体中氮循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环境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越来越高,降解越来越难,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与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输送氧气能力的下降,即使含氧丰富的水体,鱼类仍表现出缺氧的浮头症状。  相似文献   

13.
<正>在池塘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会突然升高,导致养殖对象的突然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养殖对象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影响其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一、生物方法可利用微生态机制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还可利用藻类和水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养殖鱼类出血病多发,在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区由此病造成的损失惊人。笔者在江西的九江、宜春等地做塘口、水库技术服务中化验发病水体水质,发现其共同特点是:pH值8.7-9.5,水温28-33℃;氨氮在轻微病塘中含量为0.2-0.3mg/L,在重病塘中为0.4-1.2mg/L,亚硝酸盐含量在轻微病塘  相似文献   

15.
<正>蓝藻水华是指水体中的蓝藻快速大量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蓝藻群体或者导致水体颜色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严重时可在水体表面漂浮积聚形成一层绿色的藻席,甚至藻浆,蓝藻水华发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水体富集了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蓝藻水华在养殖水体中呈现高发、频发、暴发态势,笔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蓝藻水华的常见危害及防控  相似文献   

16.
<正>养殖水体中,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水底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形成。水体颜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浮游生物的运动以及它们生理的变化引起的,因各类浮游生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当水体中浮游生物(藻类)种类和数量不同时,养殖水体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和浓度。浮游生物不仅是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  相似文献   

17.
<正>温室养殖属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养殖生态系统中大量投饵及药物防病,造成温室池水中残饵、排泄物和药物残留增多,水体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各类有害因子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对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一、形成原因亚硝酸盐是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加工生产企业的增多增产、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对渔业生产的大量需求,一些养殖生产者盲目追求利润而忽视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与环保生产的要求,高频度地大量使用某种饵料,造成养殖水体中营养成份含量过度增加,水体生态平衡因子失衡,使养殖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最终导致渔业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不良藻类往往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的生长,导致水体的自然生产力下降,致使水华发生频率和面积不断扩大,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致命性危害。虽然有过不少受害报道,但是仍难引起养殖业主的注意,以至此类现象屡屡发生,愈演愈烈,甚至造成残酷的损失。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水体水华现象的发生,避免危害,加强本方面的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五、幼虾的培育 离开母体的幼虾体长大约在1cm左右,虽可直接放入水体养殖。但此时的幼虾由于个体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躲避敌害的能力弱,直接放入水体中养殖将影响幼虾的成活率,从而影响成虾的产量。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幼虾培育,将幼虾培育到3cm左右时,再放入成虾养殖水体中养殖,可有效地提高幼虾的成活率和成虾的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