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在考虑不同区域存在技术差距的前提下,首次运用共同前沿考察了2002-2012年中国三大区域的创新效率,并定量测算中国区域创新水平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创新效率偏低,创新水平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不同技术集合,三大区域在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呈现不同的发展格局;东部区域与当前全国最优创新水平非常接近,而中西部区域创新技术缺口比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大;三大区域之间的创新水平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正>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机遇。在"二次创业"的大潮中,无锡高新区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成国内有影响的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建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增创新优势,着力营造无锡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力争到2005年,  相似文献   

3.
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在加强自主创新、促进软件产业集聚发展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地已成为杭州都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国主要的软件产业集聚地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22日,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十大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变成为"十加一",在十五期间珠海国家软件基地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山东省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1995年11月成立了齐鲁软件园。1997年3月齐鲁软件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7月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现有一个软件产业基地,三个分园,一个软件学院和八个软件人才培训基地。现有356家入园企业,9家骨干企业,19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3家企业通过CMM2、3级认证。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软件产品500余种,从业人员1万多人。  相似文献   

6.
软件产业布局的演进规律 软件产业布局分析 软件产业布局是指软件产业及其内部各子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包含软件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地域分工与协作"、"空间上的协调与组织"、"产业的空间转移的战略部署和规划"等四方面内容。软件产业是高度开放型的产业,其区域化、专业化水平决定了软件产业资源配置利用的主要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区域)软件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还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区域)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软件产业布局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软件产业集群和软件产业转移。 件产业集群是指在软件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7.
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Tobit回归方法,测算了2003~2016年环境约束下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及其分解情况。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效率均值为0.74,且呈现"W"波动发展趋势。规模效率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三大区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效率体现了一定的区域集聚现象。环境保护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支持力度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辽宁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一是全省高新技术产值由“八五”末期的8%,提高到1997年的19%,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7%提高到9%,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00亿元;二是以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初步形成。其中信息产业是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产值达到了175亿元,初步形成了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最近,经国家批准,大连软件园区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这是我省继“东大”以后又一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为我省高新技术产…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DEA模型对2015—2020年山东省16个城市的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度,同时构建Tobit模型探究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探寻了胶东、省会、鲁南三大经济圈的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实证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政府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程度、产业升级程度对科技金融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程度会降低智力资本投入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近年来山东省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大体呈下降态势,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山东省科技金融效能,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区域,也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三个区域。本文采用Theil系数分析了三大经济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并对利用外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实际利用FDI差异变化平稳,区域内差异显著大于区域间差异;实际利用FDI对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积极的长期影响,都是促成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种影响在长三角的表现要强于其他两大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而发展效率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文章以东南沿海四省一市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技术效率在绝大多数年份都高于沿海其他省市,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长三角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呈上升趋势并超过广东.文章认为这主要源于第三产业自身技术效率递减以及FDI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对本土企业具有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地区2012年的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进行测评,研究发现,不排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干扰会导致中国省区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的高估,而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后发现,中国省区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偏低,只有0.682,规模无效率是阻碍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还发现,东部地区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较高,而中西部则较低,这主要由三大地带间的规模效率差异所致。将中国省区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类后发现,中国没有"低高型"省区,多数省区是"双低型"或"高低型"。  相似文献   

13.
董伟  冯守平 《科技和产业》2010,10(8):1-6,28
以10个省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中东部经济发展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中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要低于东部,中部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依存度较大,但中部的效率变化值很大,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大于东部,中东部经济发展差异存在着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ergy efficiency index based on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 The index is used to examine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Using 1997-2006panel data for 29 provinces, we fin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condary industry share in GDP, the state-owned economic share in GDP and th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share in GDP, and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non-coal share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s a large gap in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eastern region h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 level than the e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industry structur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energy structure, and the technology content in the three regions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王紫荆 《科技和产业》2023,23(10):63-69
合理配置科技领域知识供应链的投入产出规模,可以推动国家经济与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15—2020年高技术产业知识供应链运行效率及变动态势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良好,处于上升趋势,区域间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东部地区运行效率良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动对运行效率影响最大,技术水平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旅游业31个省市在2000-2011年间的旅游效率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并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旅游效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1年,中国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旅游效率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只达到平均0.649。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资源禀赋、旅游投入规模、区位优势等影响,中国31个省市旅游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旅游效率差异随时间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7.
FDI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区域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李莞婕  徐莉  葛涛 《科技和产业》2014,14(12):101-105
采用DEA模型计算2000-2012年我国中部六省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基于Malmquist指数计算分析各省能源效率变化分解,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省能源效率在进入21世纪之后经历了一定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的提升;各省能源效率之间有一定差异;各省的平均规模有所提高。建议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快能源利用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各省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2005—2010年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TFP值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另外,除了四大经济区域技术创新不平衡外,引起TFP值增加的原因也存在差异。文章最后提出国家应加强区域投资,完善产业政策;区域之间要加强合作,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