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郑丽琳 《特区经济》2007,(5):255-257
本文从流入地、流出地两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本区域流动的扩散效应和回浪效应,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地区人力资本流动与当地人均GDP的关联程度,测算了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流入、流出以及综合影响系数,得出人力资本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上升趋势,而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本区域流动拉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基于DMSP夜间灯光数据及灰度密度-人口密度模型,在探讨模型阀值确定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8~2012年常住人口,以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表示净迁移人口,作为人口流动格局研究的基础指标。全省人口净迁移量的Moran’I与GetisOrd Gi*计算结果显示,广东省人口净迁移量呈显著空间正自相关,广东珠三角为人口净迁入热点地区。进一步的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特征聚类分析表明,2008~2012年省内各市人口流动变化模式可归结为5种类型,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地区呈两极化格局。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人口流动研究在时空尺度、数据来源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安全的敏感性区域,其中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域内县域为分析单位,对2007—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人口增长率、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人口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人口多,为人口净迁出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低.区域存在人口总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发展水平低、外出打工农民比例大、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不强烈、劳动力素质低、区域贫困人口多等问题.最后,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的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对我国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人口、人均GDP、高等学校数和高等学校毕业人数为指标,选取我国2001-2008年31个省市的多指标面板数据对我国私营企业就业人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人口和人均GDP均为非平稳序列,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与人口和人均GDP之间存在着显著地稳定关系;一个地区的人口数对该地区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的作用大于人均GDP对该地区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群体。随着移民人数的上升,移民在城市里居留时间延长,流动儿童日益成为移民潮中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里的大量随迁子女,特别是那些没有户口的暂住人口,既是其父母的大问题,也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分析1995年广东省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就学情况。依据199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我们研究外来人口的流入地和流出地数据,估计流动儿童,永久移民,流入地以及流出地原住人口的子女入学率。这个对入学情况的多元分析主要有两大结论:第一,与本地市民子女相比,流动儿童入学率要低得多—特别是移居时间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而令人吃惊的是长期迁移的儿童,就学率则要高的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许可归因于有户口的和流动儿童父母的高度差异。第二,来自广东农村的流动儿童就学率低于流出地的未移民。由于教育对中国社会流动性的影响日益重要,临时移民所面临的劣势极可能对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产生长期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5年和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出地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人才流出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社会影响.黑龙江省人才流出规模不断扩大,集中流入东部地区;流出人才以青年为主,人力资本水平较高,从性别上看,2015年和2016年男性平均年龄分别为33.6081岁、34.7971岁,高于女性的31.3044岁、31.5196岁,女性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4.8997年、15.2064年,高于男性的13.7201年、14.3114年;流出人才职业层次较高,分布在二三产业且以技术密集型职业为主;30岁以上的已婚流出人才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更高.黑龙江省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迅速发展,提高人才吸纳能力,缓解人才流出,为加快黑龙江省经济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人口变动对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人口危机和经济增速较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是基于宏观数据和定性分析,利用2013年的数据从生育及流动两个角度对东北人口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低生育率、低生育意愿造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和人口净流出的累加效应是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科学的人口决策和增强经济吸引力是东北人口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高宇  侯小娜 《山东经济》2012,(6):143-14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和"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区域性发展战略,带动山东省经济强劲增长,但也带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首次利用Theil指数测算山东省17地市2000-2010年人均GDP的差异,证明存在区域间差异扩大的趋势,并进一步测算了人口净迁移、地方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长具有扩大差异的效应,人口净迁移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应注重制定人才引进的相关人口政策,以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9.
张森春 《发展》2001,(7):50-52
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难点   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看,甘肃民族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1998年甘肃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均 GDP仅为全省人均 GDP的二分之一强,尚不足全国人均 GDP的三分之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的 70%、全国的 50%。在甘肃民族地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 89%,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力占 77%, GDP构成中农牧业产值占 37%。因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甘肃平均水平。   1991年到 2000年的 10年间,是甘肃民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横向分析,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全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人口流动理论为基础,以陕西相关人口流动数据为依据,利用灰色预测和马尔科夫链预测分析了陕西人口移动趋势及空间格局变动趋势,得出持续发展陕西经济有助于改进人口空间配置效率等结论。陕西的后发优势将会改变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口已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陕西要建立陕西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库;政府在居住证办理、住房保障、子女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在职职工年人均缴费额、职退比、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对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化率对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在职职工年人均缴费额和职退比是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我国调整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缺乏科学的依据,具体表现在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与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宋钊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41-144
针对安徽省1980-2012年度数据,利用VAR模型和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安徽省近30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收入和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经济变量之间在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各经济变量对GDP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和居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13.
查志伟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66-171
基于2000—2019年江苏省用电量和影响因素的数据,运用非参数回归方法探究了一维变量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与用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参数回归方法的拟合效果是很理想的。运用半参数回归模型探究了多维变量人口数量、人均GDP、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与用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对于江苏省用电量具有显著的参数效应;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对于江苏省用电量具有显著的非参数效应;两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毅  孙慧  张志强 《特区经济》2013,(9):147-148
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采用新疆1990~2010年统计数据,对新疆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新疆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人口规模每提高1%时,碳排放总量增长率将分别增长1.938%、1.233%、0.346%、0.329%。当新疆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每提高1%时,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率将分别增长2.742%、1.713%、0.477%。  相似文献   

15.
最低工资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劳动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利,保障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文章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角度,应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对1993-2012年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最低社会保障线、人均消费性支出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远低于40%~60%的国际标准,与人均GDP的比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需要进一步改进或完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老龄化下人均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涵语  马磊  夏中泽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44-49,107
文章从曼昆、罗默和韦尔的总量生产函数出发,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老龄化因素,据此分析了老龄化所致人口结构变化对于人均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影响,并对所建构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1978-2004年老龄化因素下的人均经济增长变动率一直为正,但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对其变动作出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2035年以前处于人均经济增长变动率为正的人口红利期,在2036-2055年则处于人口亏损期.针对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吴九兴  何丹 《科技和产业》2023,23(10):80-87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均衡发展对构建国家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10—202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考察中部六省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人均GDP、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城乡收入、城乡差距等的变化趋势与特征。研究表明:(1)中部六省的经济规模都在不断增加,但数量差距在扩大;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率在整体上呈现降速趋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湖北、安徽、湖南的人均GDP的增长较快,而河南、山西、江西的人均GDP增长较慢。(2)中部六省中除湖南外,其他五省的常住人口规模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部六省的人口密度除湖南省比较稳定外,其他都具有波动性特征。(3)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别较小,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上是缩小的,但山西、江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存在回弹的现象。最后提出积极寻求基于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推动以区域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沈永昌 《科学决策》2014,(10):66-84
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平滑转换自回归理论,选取1992年至2012年欠发达地区三废排放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非线性检验,建立平滑转换回归模型,进行变量的平稳性和非线性协整检验,采用较格点搜索更为简便的通用全局最优技术获得初始值,最后再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得到参数估计值。对实证结果分析可知:以安徽省为例的欠发达地区三废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倒U型假说,即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机制转换关系,并求得转换的门槛值;进一步分析了造成门槛值不同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