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基层工作,对当前农村文化大院里的各种情况比较了解,国家出台了一些惠农政策,尤其是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丰富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农家书屋的闲置问题。 —是没有管理人员。笔者经常下乡,大多数“农家书屋”管理员都是由村干部兼职的,他们本身是农民,有自己家的农活要干,有空了才打开书屋坐会儿,造成想看书的人与管理员的时间有冲突。笔者走过的十几家“农家书屋”里,很多都是晚上才会开门,平时大门紧锁、“有求才开”的情况是普遍现象,只有一些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农家书屋”比较好,在开放时间上和服务上有比较充分的保障,因为大学生村官是单身,有比较充裕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高永刚 《乡镇论坛》2013,(33):45-45
近些年,随着“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为了赚取钱财,把垃圾书刊、劣质音像制品等低级趣味的“文化垃圾”带入乡村,毒害青少年。如何杜绝类似现象继续污染农村这方“净土”?需要在管理和引导等方面加大力度,“管导”并举,刹住“文化垃圾”下乡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王轩玲 《乡镇论坛》2014,(12):11-11
要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老百姓没有不拍手欢迎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下乡”活动都能让老百姓拍手叫好。像有些“草台班子”打着“文化下乡”的旗号,演出一些低俗节目。还有一些文化单位下乡带着经济、场次指标,为了挣钱.也演一些低俗节目以招揽生意.老百姓看了就会摇头。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是一种误导。如此变了味的文化下乡活动不如不来.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匮乏,有关部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但也有些人搞假文化下乡,他们打着“文化下乡”的旗号,把“文化垃圾”送到乡下,骗取农民钱财,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一是演出垃圾。一些不正规的演出团体,经常打着“送戏下乡”的名义,在一些乡村剧场演出一些格调低下甚至不健康的文艺节目。一个没有演出许可证明的歌舞团,在某乡演出时,竟有几名女演员跳起了脱衣舞,直到派出所到场干预,这场丑剧才告结束。某马戏团为了招揽生意,竟让几名女演员穿着“三点式”在剧场门口亮相,丑态百出。二是书刊垃圾。一些不…  相似文献   

5.
《乡镇论坛》2008,(4):5-5
岁末年初,各地文化下乡活动如火如荼。然而,在这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同时,也有部分“草台班子”,假借“文化下乡”之名,以拙劣、粗俗甚至下流的表演,把一些不缝康的“三流”节目送到乡下,污染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呼吁各地宣传、文化、公安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乡演出人员的审核整顿,严格审查演出团体及内容,给下乡文化过过筛子,严禁“文化垃圾”假借“文化下乡”之名扰民害民,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袁玉芳 《管理观察》2017,(20):57-59
村文化室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是农民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最贴近农村群众的基层文化阵地。建立以村文化室为中心的农村文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夯实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强的文化保障。本文以桂林市S村为例,针对目前农村村级文化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S村文化室建设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7.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怎么样?目前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期待是什么?不精细化调查了解诸如此粪的问题.就开不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精准药方。师正伟和件建峰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为例,深入全县10个乡镇、30个村庄,通过与部分农民、文化专干和乡村负责人座谈交流,还通过现场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了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给出了调查的数据,给关心“三农”文化问题的人士以量化的数据参考。师正伟和仵建峰的调查分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当前农民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加强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对策建议”三部分。这三部分既可独立成章单独发表。也可一次性发表。限于篇幅,本刊分三次发表.  相似文献   

8.
《乡镇论坛》2008,(17):7-8
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社区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首先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通过大力推进广播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包括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到底怎么样?目前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期待是什么?不精细化调查了解诸如此类的I"*-1题.就开不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精准药方。师正伟和仵建峰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为例,深入全县10个乡镇、30个村庄,通过与部分农民、文化专干和乡村负责人座谈交流,还通过现场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了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给出了调查的数据,给关心“三农”文化问题的人士以量化的数据参考。师正伟和仵建峰的调查分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当前农民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加强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对策建议”三部分。这三部分既可独立成章单独发表,也可一次性发表。限于篇幅,本刊分三次发表。  相似文献   

10.
陈景朝 《乡镇论坛》2014,(15):10-10
农家书屋是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看书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基础文化设施。它在特定的范围内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了解市场动态提供参考,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供保障,为基层社会文化、经济同步发展助推加速。  相似文献   

11.
现在各地都在进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但人们却忽略了另一种“下乡”,那就是政策“下乡”。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农村和农民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下发了不少文件,制定了不少规定、政策,既符合农村实际,又深受农民拥护。可是一些政策到了乡、村两级便出现了“断层”,政策入不了户,政府给农民的优惠政策被“卡”在了干部的抽屉里。造成政策脱节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奉行“愚民”政策,将上级的政策“贪污”起来,上面来了文件,抽屉里一锁,口袋里一揣,并不向下传达。有些干部竟然还振振有词,说做不…  相似文献   

12.
赵登亚 《乡镇论坛》2009,(16):29-29
最近,笔者下乡调查发现,不少村子存在着图书室里无图书、阅报栏里无报纸、活动室里无活动、公开栏里无内容的现象,好多文化设施都在唱着“空城计”。很多村图书室是有名无实,走进里面一看,书架空空,即使摆了几本书,也全是些旧书、废书,农民真正需要的实用技术之类的书籍十分缺乏。不少村按上级要求设立了阅报栏,但多数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上面没来人检查时,  相似文献   

13.
在党中央一系列提升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政策中,三农问题也得到了一定解决.但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乡、村"是我国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居住着我国近70%的人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文化建设热潮,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大农村百姓的文化生活,但也不乏一些地区、一些村干部对文化建设并不关心,因为在他们的跟里,搞文化事业是花钱看不见政绩的事,他们宁肯把精力用在搞面子工程上、搞考核项目上,也不愿花钱办文化,以至于很多地方“农家书屋”的书籍得不到及时更新,文化广场设施陈旧没有经费维修,成为领导视察时的摆设,当地传统文化技艺得不到保护而濒临着失传的境地。如何才能让这些领导干部重视文化工作呢?您有何良策和看法,欢迎来信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向农村倾倒“文化垃圾”可耻眼下,各地掀起文化下乡的热潮,城里的各种文化团体和个人或送技术到手,或送文化下乡,或送电影到村,这对丰富广大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这股热潮中,也有一些不法之徒顺风扯旗,打着文化下乡、服务农民的招牌,到处招摇...  相似文献   

16.
张亦斌 《乡镇论坛》2013,(36):48-48
财政部近日下拨2013年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46亿元。这笔资金重点用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和开展宣传培训等支出;“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支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支出;建制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支出等。同时,鼓励地方加大农村文化投入,支持开展农村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等。  相似文献   

17.
彭佑明 《乡镇论坛》2010,(35):31-31
<正>眼下正值农闲时节.各种封建迷信、赌博活动容易乘虚而入。其实,农民群众也想经营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很多农村没有好的文化休闲条件,缺少基本的健身娱乐场所。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令人欣喜的是,各地正在利用眼下农闲这一大好时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可是,有的地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9,(9):14-14
目前,“家电下乡”和“电脑下乡”正实施得如火如荼,然而,相对于在互联网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农村用户购买电脑后对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信息搜索等应用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9.
农民渴望“文化大篷车”下乡来到农村地区走一走,便可听到农民们对单调的文化生活抱怨声声:昔日深受农民欢迎的电影放映队销声匿迹;农民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的演出队早已成为遥远的回忆;乡村百货站、代销店里设置的书柜换了"主人";农民自费订的报早从日报变周报,从...  相似文献   

20.
徐军荣 《乡镇论坛》2011,(32):37-37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我一回到农村老家,待不了几天就觉得烦闷。很多人也有这种感受。仔细琢磨起来,是由于农村文化资源和娱乐设施的落后。在城里,每天可以看书读报,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还可以上网浏览新闻。而在农村,主要的休闲方式就是看电视,主要的文化产品,就是小孩子上学用的课本。于是,打麻将、赌博成为很多农村人的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