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预决算偏离意味着政府预决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之间出现了偏差。我国政府预决算偏离度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反映了政府在预决算管理实践中缺乏科学性,预算存在软约束问题。本文从我国30个省预决算偏离的情况切入,利用200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试图探析财政透明度、财政垂直失衡与预决算偏离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与预决算偏离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财政垂直失衡加大了预决算偏离的程度,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推动了财税体制的改革,也使我国面临艰巨的结构转型.财政分权催生了县乡财政困境,进而影响农村公共严品供给;结构转型也深刻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和更高层次的公共产品.本文首先介绍了财政分权对农村公共卫生供给的影响机制,并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农村公共卫生供给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文又引入了结构转型对农村公共卫生需求的影响路径,从经济和体制层面分析农村公共卫生供需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缓解供需失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证政府间财政分配平衡是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在阐述政府间财政失衡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地罗列出其所导致的五点危害,并提出纠正其所需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汤慧颖 《山西农经》2020,(6):71-71,73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贸易失衡逐渐成为各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贸易失衡结构并分析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贸易失衡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经济与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庭关系是否均衡、和谐,在农村不仅是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而且是个经济问题,关系到一个家庭能否迅速脱贫致富,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本文对当前农村家庭成员与青少年之间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做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失衡的成因及后果,并对如何重构和谐家庭代际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粮食供求失衡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重大粮食供求失衡状况的回顾,得出若干重要启示。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构问题已经超越总量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稻谷、粮食主销区和口粮分别是导致我国粮食供求失衡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品种、敏感性地区、敏感性用途;品质结构对于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不断加深,历次粮食供求失衡都与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波动有密切关系;农业政策的调整对于粮食供求失衡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促进粮食及其主要品种供求平衡的政策调整,不仅要重视粮食市场供给与需求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协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更要重视粮食综合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在全国范围内,现阶段土地财政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调递增的关系,暂时否定了本文所构想的土地财政库兹涅兹曲线假说;(2)在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虽然呈现出不同的曲线形态,但就现阶段而言,三大区域的土地财政指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都呈上扬之势;(3)城镇化、工业化在全国及三大区域对土地财政指标发挥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作用的影响。研究结论:要化解土地财政引发的各类矛盾与问题,应该从财税体制、政绩考核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入手,充分考虑区域差异,系统构建分类治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化制度体系和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财政与银行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资金关系问题。即财政与银行参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资金总量和分配结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财政与银行所能动员的资金总量和分配的结构,可以极大的影响社会经济状况。所以,寻找更好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更快的发展。 影响一定时期内分配格局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对融资方式的要求不同;二是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分配体制是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成本"高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因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成为重要选项。但是,我国在与沿线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进口额一直约为出口额的两倍左右,究其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区域分布均处于失衡状态。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FDI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劳动力就业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通过FDI对东道国就业的直接及间接效应分析,认为在就业总量上的直接效应已经弱化,然而对劳动力需求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成为我国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的重要诱因之一,并提出应对这种失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失衡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的交往备受关注,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中美贸易失衡进行研究。通过理论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经济的积极影响,进而更加公平、公正地看待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方娟 《绿色财会》2002,(6):44-45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符种指令性计划直接平衡社会供求以及安排社会供求结构的经济基础不断弱化,市场机制与间接调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传统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机制越来越弱.因此,我国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确定新型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对称以及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有关.应通过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品供给制度、科学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供给机制以及切实有效解决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公共财政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其目的是中央要适当集中财政收入,并增加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补助,以利于运用财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但是,对县级财政来说,却面临着一场新的考验。它不仅是利益分配的调整,也给县级财力结构带来新的变化和影响。一、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0年已把高度集中的‘大锅饭”的财政体制改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其目的是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从实践看,“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打破了旧体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94年正式建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在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划分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体现了中央集中财力的原则,在共享财政收入划分方面实现了规范化,大体上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财政体制的框架。但是这次改革是在不触动地方既得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也只是规范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的一个基本框架,原财政体制的许多不足并没有得到改进,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暴露出越来  相似文献   

16.
马恩涛  李鑫  姜超 《中国农村经济》2024,(1):149-174+187-194
“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两种典型现象——财政纵向失衡和横向政府竞争,是影响地方政府预算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省级和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和横向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偏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纵向失衡和横向政府竞争会直接降低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偏差,但这一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突击花钱”的风险;另一方面,两者会通过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间接加剧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偏差。预算审计能够削弱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偏差的影响,但并未影响横向政府竞争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和横向政府竞争会降低地方政府全年支出预算执行均衡性。与省级层面相比,财政纵向失衡和横向政府竞争在地级市层面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影响,提出平衡国际收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体制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先后经历了由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到财政包干制再到分税制的演化过程,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在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自利性行为的内涵及特征,并分析了其具体影响的表现形式。通过研究得出克服政府自利性的三大路径的结论:一是构建约束政府自利性的制度安排,二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三是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月我国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财政体制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0.
矫正结构失衡 促进经济增长于灵文,于溪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农垦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黑龙江垦区必须努力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一、垦区经济结构矫正的出发点和基本取向近十多年来,由于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科技含量的不断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