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世界零售业两大巨头,家乐福和沃尔玛在中国市场上一直进行着精彩的博弈。两大零售巨头在中国的不同表现,足以引发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新财富》2008,(2):108-111
目前奢侈品业各大子行业的渠道铺设路径出现了较大分化。在钟表和钢笔等中国产品缺失的领域,国际巨头运用更为准确的市场和文化定位“精准推广”;而在烈酒、珠宝和服饰等中外产品共存的领域,奢侈品巨头开始布局中国本土“奢侈品”。这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培育本土奢侈品牌的沃土,本土企业缺的是国际奢侈品巨头运作品牌的经验与手段。  相似文献   

3.
海宝  MG 《环球供应链》2005,(12):72-74
德尔福的轰然倒塌,有可能是跨国零部件巨头在中国新一轮争夺战的开始,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岌岌可危[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在“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与亚洲、拉美国家数十位商界巨头及500名中国本土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商业与环境难题,作了题为“中国企业有个性才能发展”的演讲,呼吁中国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中国零售市场开放元年,舆论倾向认为本土零售业已是最危险的时刻。与此相印证的是,近一年多来倒闭的本土大型超市就达150多家。值得业界注意的是,那些零售巨头也不是全都在状态,包括那些洋巨头——原以为可以一马平川的中国零售市场也给这些零售巨头出了难题。  相似文献   

6.
虽然与本土零售企业相比,外资零售巨头确实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将会主导本土的零售业,并不意味着本土零售企业已没有生存空间。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是本土零售企业的必由之路。零售业开放至今,期限已失去意义,如何竞争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出口形势因特保案恶化后,中国轮胎依靠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渡过了去年的难关,但眼下面临跨国轮胎巨头的步步紧逼,本土轮胎企业的生存空间无疑将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张伟靖 《新财富》2014,(6):62-66
外资日化巨头全方位布局中国,本土企业凭借细分小品类抢占市场。虽有露华浓败走中国市场以及欧莱雅砍掉表现不佳的品牌,外资绝对领先中国日化市场的态势并未改变。但从小护士到美即,本土品牌已有质的提升。一方面,随着外资品牌摸准中国市场的脉搏,被收购本土品牌的命运将更为乐观,另一方面,本土品牌也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努力对接资本市场或吸引更多的财务投资。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通用、德国大众、法国雪铁龙,到日本丰田、本田、日产,跨国公司在中国精心布下一个大局,牢牢控制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节奏,在年增长超过50%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呼风唤雨。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很难追赶上跨国巨头的脚步,中国人自己造汽车的路将越走越窄。然而,吉利、奇瑞和中华三大本土汽车异类不信宿命,奋力搅局。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国入世。与汽车、金融等行业的保护期不同,流通业率先对外资巨头开放。一时间百安居、欧倍德、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头兵临城下.中国本土零售企业面临一场特殊的战略战争。张宏伟的呐喊向政府警示了流通业全军覆没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广告导报》2007,(11):22-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本土日化行业经历了一次繁荣期。如美加净、活力28、白猫、熊猫、中华牙膏等,但是随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日化巨头的进入,中国本土日化开始经历最为艰难、低潮的时期。但是,本土日化从未放弃对市场的信心。以隆力奇为代表的一批本土日化企业正在掀起绝地反击战。  相似文献   

12.
王西  刘向铮 《中国市场》2014,(14):103-104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国的快递业发展迅猛,以联邦快递为代表的快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对中国本土的快递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联邦快递的在华经营现状、经营策略,总结了其在中国快递市场的成败,为中国本土的快递企业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新 《三联竞争力》2005,42(8):8-10
中国本土市场正被控越来越开放,跨国巨头的进入,使中国公司的舞台越来越小,很多企业认为与其被控“长征”转移,不如主动“千里跃进大别山”,跳出去打。跳出去打并没有错,很多中国企业错在“盲跳盲打”,跳进国际化并购陷阱,打得赢竞购,打不开市场。  相似文献   

14.
《连锁与特许》2008,(11):48-48
“世纪中心·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新闻发布会暨招商会”在华侨城洲际酒店举行,宣告中国最大家居零售巨头红星美凯龙正式落户深圳,其深圳首店将与深圳本土家居零售企业世纪叶心合作创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日化巨头入住中国并不断发展,本土日化品牌及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分析本土日化企业的发展环境,树立品牌管理意识,采取有效的品牌管理策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是本土日化品牌坚守"民族品牌"阵地的不二法宝。  相似文献   

16.
从1995年第一家外资零售业巨头家乐福跨入中国,到2004年年底中国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及股权和数量方面的限制,中国零售市场的格局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与国际零售巨头的正面交锋中,本土零售企业如何应对外资冲击所带来的零售业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说来惭愧,广州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在零售市场上却少有“巨鳄”,看不到哪家本土零售企业有着行业领导者的气质或魅力。到目前为止,除了家乐福、易初莲花、正大万客隆等入驻了广州市场外,无论是中国零售巨头还是国际零售巨头都没有“现身”广州,哪怕是被国家用行政手段入选进入“零售国家队”的广东物资集团,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知者寥寥。这是广州零售市场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伊始,众多在华跨国公司频繁进行人事变动。在这些大公司大集团的领导层纷纷走马换将的背后,激烈竞争已隐约可见。中国已加入WTO,在中国这块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后的市场上,一场激烈的经济大战正在酝酿中,能否进入并占领中国市场,已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跨国巨头们重新安排21世纪经济格局的关注点。跨国巨头们在此时也发现,他们曾不一屑一顾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发足狂奔,与他们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已经培养出诸如海尔、TCL、联想等等众多自己的优秀企业。这些本土企业在与拥有雄厚资金、先进技术、高质量产品、强势品牌以及丰富经验的老牌跨国公司进行的面对面激烈竞争中,从根本上说已经毫不逊色。频繁更换在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只是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调整众多举措的一方面。然而,要真正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必须要真正“植根中国”。于是本土化战略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所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被取消了商业领域种种限制的外资的各种手段渗透下,零售业格局在发生这种大的变化,外资零售企业正加快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布局。面对外资零售巨头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在WTO的大背景下,外资零售企业的迅速扩张应引起本土企业零售企业足够警惕,并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应对,求得民族商业的生存、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赵连城 《市场周刊》2005,(39):13-13
随着中国入世以及物流市场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全球知名的物流巨头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中国市场渗透。在这种物流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本土的入侵者,同时还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然而,从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物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