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与监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业务进_步相互渗透、融合,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变得日益复杂,己经成为金融监管面临的难点。因此,要以证券公司流动性、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监管重点,通过明确监管主体、建立预警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等方式,切实加强跨市场金融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创新步伐的加快,一些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多个市场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行业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带来了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风险.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市场效应是金融创新的动因,也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本文从金融创新理论出发,阐述了国内商业银行跨市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内涵、特点及其效应,以深圳银行业为例,将金融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归纳为银行传统业务整合创新、银行传统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创新、银行服务与非金融服务业组合创新、深港两地境内外市场联动创新等四个方面.作者还提出加快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的策略是:建立跨市场金融创新机制,培养跨市场金融创新人才,防范跨市场金融创新风险,完善跨市场金融创新监管,营造跨市场金融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跨金融部门、跨业务产品、跨市场类别经营行为日趋普遍,在带动交叉性金融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风险亦不断攀升。本文详细剖析了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结构及主要模式,认为交叉性金融业务具有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链条拉长和投向集中的特点;相较于传统银行业务,其风险也呈现高关联、高隐蔽、高复杂和高集聚的突出特征。在深入分析交叉性金融业务现行风险治理体系及监管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目前风险管控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障碍因素,并据此提出优化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宏观监管协调、完善金融监管规制、督促银行强化风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种金融工具,体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蕴藏着跨机构、跨市场风险。目前,投资者尚缺乏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全面了解,风险意识不足,金融机构还未建立起有效的交叉性金融业务风险防范、内控机制,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6.
交叉性金融是指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金融业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下同)交叉性金融发展,既是我国金融改革先行先试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无疑也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并对央行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冲击。未来需要以"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适时有序组织试点"为原则,"成熟一项、推动一项",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经营成为国际性潮流的大背景下,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各管一段”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如何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做到既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成为监管真空,导致跨行业、跨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又防止各监管机构同时监管形成监管重迭,已成为完善现行分业监管体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银行经营业务向其他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成为适应金融综合经营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夏令武在陆家嘴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业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交叉性的经营.然而,交叉性金融业务是银行为了实现经营市场化,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内生的自我创新的产物,具有规避严格的分业监管的特点.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和银行有必要积极探索交叉性金融风险传递的防范和监管措施,保证交叉性经营业务的有序进行和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交叉性金融业务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具有创新性质的跨行业金融业务。交叉性金融业务具有以下特征: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多个金融行业;通过业务创新方式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中的两个或多个业务有机融合;体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追求收益的最大化或规避风险。由于交叉性金融业务不仅跨越了原有的业务范围,还对其涉及的其他金融领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交叉性金融业务及其风险的研究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增多,如何在我国分业监管现状下更好地实现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宏观审慎监管,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对美国交叉性金融监管的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我国在交叉性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新趋势,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局限性,从观念、人力机制、经营策略、信息服务、跨围经营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创新步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何虹 《金融纵横》2014,(7):29-32
理财融资类交叉性金融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开发的主要理财产品之一。理财融资类交叉性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经营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理财融资类交叉性金融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却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理财融资类交叉性金融业务主要表现形式及潜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就如何防范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董丽 《甘肃金融》2005,(6):24-26
●跨市场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内涵   目前,学术界及实务界尚未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的定义达成共识.根据我们理解是,跨市场金融风险是指在交叉性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等创新型金融产品、金融业务开发、推广、应用及以产融结合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控股公司或准金融控股公司形成过程中,原有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被打破,银行、证券、保险及实业之间业务相互交叉、融合,资金在多个金融机构或多个金融子市场之间流动,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网络,任何一个债权债务清算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链条断裂,从而使得某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子市场的风险损失通过这个网络迅速传递、扩散到其他环节,最终使金融活动每一个参与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农业银行的业务是否需要创新?作为恩施州最大的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应该如何创新?本文认为当前的金融创新与市场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地域经济对金融业务创新有明显的特殊需求,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步伐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5.
碳金融发展与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决定了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路径选择,而碳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空间、高成长性以及国际性则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保障。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新一轮金融格局调整中,必须适应碳经济发展,加快确立碳金融交易定价主导权,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构建碳金融业务创新体系,完善碳金融业务发展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经历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的重要时期,伴随产生的跨市场金融风险因其复杂性与危害性而亟待研究。本文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界定后,将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分为三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全国公开性金融市场、金融控股公司。剖析了跨市场金融风险在不同载体中的传递方式与风险特点,并基于前文分析建议构建我国的"伞式综合监管 功能监管"模式,以有效防范跨市场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金融快报     
《安徽农村金融》2006,(3):87-88
央行发布2005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的2005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推动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密切关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发展状况,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补偿机制。报告还具体分析了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8.
金言 《银行家》2008,(1):32-33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后,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目前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路径:一是交叉性金融业务模式,主要是金融机构提供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如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等.二是金融机构间交叉持股模式,主要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直接作为投资主体跨行业控股或参股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设立或入股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非上市银行股权和证券公司,以及资产管理公司设立证券公司等.  相似文献   

19.
在梳理金融机构交叉性金融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环节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交叉性金融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应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健全监管协调和风险监测机制、强化金融机构交叉性金融业务内部控制、增强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外部市场约束等措施来加强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创新,通过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提高银行业的经营活力,促进商业银行竞争,推进商业银行整体改革,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变其长期形成的经营方式,进一步加快了商业化步伐。但由于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老化,知识结构失衡,高水平人才匮乏,与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制约了这些地区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