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荒”事件的爆发一度把农民工就业权问题推上了风头浪尖.立足于“民工荒”视野下,从推拉理论、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权利贫困四个理论基点出发,更有利于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就业权保障的种种弊端,并由此得出建议对策:完善福利待遇,增加城市就业拉力;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消除劳动力市场隔阂,促进跨市场流动;增强就业权法律保护,消除权利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2.
陈曦 《特区经济》2013,(1):176-177
劳动力流动是人力资本动态配置的实现过程。虽然流动本身并不能增加人力资本价值,但流动可以促使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组合的不断优化,使潜在资源变为现实生产力。更为重要的是,建立高效、统一、公平的全国劳动力市场,赋予劳动者自由的工作选择权利,将有效促使劳动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机会,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将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对人力资本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劳动力价值新认识的基础上,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背景,研究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价值构成、计量以及其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等问题,得出了人力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在价值形态上就是劳动力的价值;人力资本的使用,不但能使其自身的价值升值,而且能给人力资本带来剩余的货币价值;现代企业是或将是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合资企业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为18099万人,需求为17247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为852万人,剩余比例为4.71%,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调查发现,劳动力的这种供求状况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主要表现为耕地撂荒、弃粮从经、降低复种指数和粗放经营等。因此,人们对明天"谁来种地"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5.
产权制度构成一切制度体系的根本支撑,其他制度均由产权所内生。产权制度的基本效能是激励、惩罚和预期,完整有效的产权束由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交易权和收益权所有机构成。一切发展的核心是人的主体发展,其实质是主体自由权利有效而持续的扩展,劳动力自主产权由此成为产权制度的核心构件。劳动力自主产权或主体自由度决定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程度,从而成为解释国家发展差异的根本解释变量,对一切发展而言,劳动力自主产权具有核心价值和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状况分析●吕劲松由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向出现了从乡村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的阶梯转移和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由一产业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化势头,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到今年上半年,离开家乡进城打工或在当地改行转业的福建农民已有500万人,全省1/4的农村劳力成为工人。到2003年底,福建省农村劳动力有1300万人,剩余率达40%。按照福建目前城市所能容纳的程度,每年只能转移15万人。为此,福建着手拓宽转移渠道,采取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利  相似文献   

8.
随着欧盟第五轮东扩的完成,受高工资、高福利以及更好生活环境的吸引,来自于中东欧地区新入盟国家的移民潮开始席卷老欧盟国家。一方面是大批劳动力的西移,另一方面是原欧盟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迟迟不愿开放劳动力市场,使得欧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目标遭遇阻碍。本文主要从制度角度探讨欧盟东扩后劳动力西移与欧盟的就业市场一体化计划之间冲突发生的原因,并认为欧盟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和与就业市场一体化的冲突是能够通过制度的改善来缓解和消除的。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多富余劳动力,使这些人科学合理地转移到其它领域工作,是发展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回眸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转移的状态,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需要重新调整、重新认识、重新提高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慎重审视劳动力的转移,促使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们理论工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拟从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的原因状况,慎选和应选转移模式以及政府应给予如何政策扶持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杜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剩余成为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主要矛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劳动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越来越显现其客观必然性。截止2000年底,江苏省扬州市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43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6.2%,劳务输出对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10-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DID方法分析"租购同权"政策对房价及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租购同权"政策可以抑制房价上涨,但其抑制作用存在一定限制;"租购同权"政策通过限制市住房价格的增长,降低了劳动力流入的迁移成本,使得更多的劳动力愿意流入政策试点城市.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本文从人才引进、土地财政、市场监管、房源供给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提出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资收入权的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泽山 《改革》2004,(6):112-116
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拖欠工资问题是与工资收入权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相关。对工资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对拖欠工资合理与否产生歧议,这使得工资收入权保障制度建设陷于停滞。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当保障制度不完善时,劳动者与厂商之间的利益博弈会使双方背弃劳动力交易关系,转而构建劳动交易关系,结果必然导致厂商以经营状况或第三方责任为由拖欠工资。要保障工人的工资收入权,应当实行合同工资与风险共担、收益分享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分析了UNIDO法、L-M法等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现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借鉴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外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农村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转换系数的计算公式,即农村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之比,并根据实际数据得出转换系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边缘化的外来劳动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昉 《开放导报》2004,(6):37-40
外来劳动力在城市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对待,导致外来劳动力在城市陷入边缘化的境地。要改变外来劳动力的这种地住,惟一的途径是进行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外来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后,能在就业社会保障、获得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的不适应性剩余,农业边际报酬率递减造成的弃地剩余,农业耕地面积减少造成的资源短缺性剩余,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相对性剩余.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反馈可以归纳为三点:造成流出地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短缺;造成劳动力流出地的农地荒废;抬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本,使农村劳动力投入产出效率下降等.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1-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和工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温饱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的转移也有很大区别。这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闸题带来机遇。但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村仍有1亿多中年以上为主、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富余劳力,亿万进城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一个严重困境,就是普遍存在着农村转移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具体表现在未来的21世纪初,不仅有近3亿劳动力潜在剩余,而且每年都有成千万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冲 《山东经济》2004,20(6):40-44
进入新世纪,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不能忽视劳动力这一重要因素。本文从一个新的、管理学的角度对不同劳动力群体——投资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劳动力价值提升进行科学分析,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创造学习型组织、完善激励机制、营造企业文化、开发劳动力资源等渠道挖掘人的潜能,提高劳动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参照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劳动力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动3个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劳动力的基本理论问题,对相关部门制定人口和劳动力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军 《特区经济》2010,(3):228-230
优先权规则是为解决权利冲突而设定的。在现代动产担保交易法中,优先权规则旨在通过鼓励贷款来促进商业发展。在现代经济融资中,只有明确的优先权规则才能鼓励贷款来促进商业的发展。我国应该确立一套完备的优先权规则,而不是将优先权规则分散地规定在其他法律、规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担保权人明确其信贷风险,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