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贫困是家庭唯一的"资源" 我叫余志强,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康家村.父亲叫余友田,母亲叫沈丽辉,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懂事以来,就知道家里很贫困.父亲是个老实农民.为了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1991年9月他到乡石灰窑去打工,负责最危险的凿眼放炮工作.1992年4月11日下午,我放学刚出校门,就碰上本村的李村长,他见了我就说:"志强,你父亲在乡石灰窑炸石头受了伤,快回家去安慰你母亲".我拼命往家里跑.谁知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当时就疯癫了.安顿好母亲后,我们又往医院跑,赶到乡卫生院,只见父亲全身除了脚掌和嘴巴露在外面外全身都用绷带包裹.一路上邻居不断叮嘱我和哥哥姐姐,见了父亲不能嚎哭,不然对父亲治伤不利.我和哥哥姐姐见了父亲真的没有嚎哭,但泪水却象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  相似文献   

2.
幸福人生     
一个乞丐在墙角躺着晒太阳,嘴里哼着小曲儿。一个富翁正巧从旁边经过,见乞丐如此悠闲深感不解,便停下了脚步。 “我真不明白,像我这样富有的人还有很多烦心事,你不过是一个乞丐,穷得一无所有,为什么还会这么高兴呢?”富翁问。 乞丐瞥了富翁一眼,伸了个懒腰才说:“其实咱俩是一样的,都是乞丐!”停了一下乞丐解释说:“不同的是我是小乞丐,别人给点吃的我就心满意足。而你却是一个大乞丐,向别人要不算,还要绞尽脑汁向自己要,要够了自己的又想给儿孙要,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这就是咱俩不同的原因吧!” 是的,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烦恼,就因为自己是一个永不满足的大乞丐。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正>成功经验记者请教一位千万富翁的成功经验。"我之所以会发财,完全是我太太的功劳。"富翁感慨万千地说。"尊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呢?""嗯,告诉你好了,"富翁说,"那是因为我好奇地想知道,究竟得赚多少钱她才会满足?"  相似文献   

4.
一个孩子站在比他高半头的自行车前问父亲:我什么时候会比它高?父亲说,当你会骑自行车的时候,你就比它高了.父亲的话饱含哲理,人驾驭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大,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
临窗     
喜欢临窗,这是我从小就养成的习惯.那时,一家人住在深山小镇一间幽暗的小土屋.每天清晨醒来,我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条件反射似的朝床头那一扇玻璃窗望去.尽管窗口很小,但衬着黑糊糊的墙壁和朦胧的晨光,却显得异常的明亮,耀眼.门吱呀响了一下,我知道,是早行的父亲要出门了.父亲总是风雨无阻早出晚归,奔走四乡八村.那时我常常被忙于生计的父母亲单独锁在土屋里,那扇窗便成了我每天唯一的企盼.  相似文献   

6.
感悟人情     
耄耋之年的父亲常遗憾没能给我留下什么财富,就一册账簿。那是识字不多的父亲的手迹,或许父亲担心他会突然间辞世,就将账簿及早转给了我。一天。我偶然翻了翻,其间有些东西,是我怎么也读不懂的。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此以后,父亲就按照他说的去做了.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其问原因.  相似文献   

8.
天冷得出奇,年迈的富翁坐在炉火旁豪华的座椅上取暖,熊熊的火焰照亮了富翁肥胖的脸庞.富翁渐渐觉得身上发躁,脸上发烧,一妒火太燥了. 富翁环顾四周.怎么四个佣人只来了三个?那三个佣人告诉富翁:另外一个佣人跟管家请假了.  相似文献   

9.
周日从省城出差后回到乡下老家,父亲问我是否打听到了王队长他们.这个老问题,也不知父亲问过多少次了.父亲要我去找的人是曾经在我们村插过队的知识青年,他们来自省城银行,负责人姓王.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那以后,父亲就按照他说的去做.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问其原因,老先生说,因为用旧报纸写字,总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会认为无所谓,反正以后还有机会,所以就不能完全专心:而用最好的纸,你就会感觉机会的珍贵,从而也就比平常练习时更加专心致志,用心去写,所以字也就能够写好.  相似文献   

11.
粮票岁月     
小时候,看到父亲从外面拿回的粮本里夹着一叠花花绿绿的小纸张,一下就被它漂亮的图案吸引了.我问是什么,他说是粮票,是准备寄给我农村的爷爷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粮票. 粮票不仅好看而且实用.  相似文献   

12.
父亲并非作家,但生前写过好几本书,有的还成为畅销书.最重要的著作《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概算编制手册》达百万字,称得上“大部头”了. 这部书的写作,还得从“文革”前说起. 父亲是搞建筑的,专业是工程概预算.他在这个领域专业到什么程度呢?用一句不夸张的话说,他站在一幢大楼前,能够根据大楼的规模和使用的建筑材料,很快估算出它的造价——细化到一吨水泥、一颗螺丝钉的价格.“文革”前父亲在建工部工作,主管概预算这一块.我家那时住在北京百万庄的建工部大院.“文革”来了,一家人被分了几块,我去山西农村插队,弟弟随大流到内蒙兵团,父母下放河南干校,原来的家自然不能保留,只留下一间房给在北京当工人的妹妹居住.一个家就这样散了. 1970年深秋,我在农村接到父亲来信,说干校要解散,但建工部已被取消,北京是回不去了,人员需重新分配.因我在山西,父亲申请来了太原.  相似文献   

13.
林涛 《湖南地税》2009,(3):43-44
回想起来,我与收屠宰税这行当还是有渊源的。我小的时候,父亲在生产大队干秘书,还兼了代征员,每逢开秧门(插秧)、过新年或是娶亲嫁女这些好日子,乡亲们就要杀猪。而杀猪就要来父亲手里扯税票,完屠宰税。学会歪歪扭扭写几个字后,父亲偶尔也要我帮忙开票收税。是那种定额税票,填上名字和日期就行。交税者常有抱怨,父亲却习以为常,一笑了之。我也长久的纳闷,人家辛辛苦苦养的猪,凭什么要收税呢?  相似文献   

14.
不少媒体报道,当今中国随着富翁的不断增加,“小富翁”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不少未满10岁的娃娃如今已成了拥财几百几千万的掌财人.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老富翁”怕国家将来征收遗产税,便未雨绸缪,及早将财富归入儿孙名下.  相似文献   

15.
父亲戒酒     
从孩童记事起,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除了喜好喝酒似乎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工作之余的八小时之外父亲主要靠喝酒打发时间,酒自然就成了父亲每天生活的必需品。父亲与酒有难以割舍的情怀,不知道父亲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只知道父亲太爱饮酒了,有时家里吃饭时缺少个孩子,他会疏忽,但没了酒,父亲就像失了魂似的,小时候感觉酒就是父亲的命根子。我从小并不讨厌也没有理由反对父亲喝酒,就觉得他没我们可以,但没酒却不行。一日三餐中,父亲除早上不喝酒之外,中午和晚上各喝一次,日日如此,月月照旧,年复一年,喝酒的习惯成了自  相似文献   

16.
父爱如山     
我从小一直对父亲敬而远之,这种感觉直到我成家有了儿子后才得以缓解。 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1990年以前唯一考上过大学的人,从徐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乡的中学教书。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大我几乎很少看到父亲对我做出任何亲昵的举动,如对我笑笑或抱抱我什么的。可能我是家中的长子,承载了他太多的期望。虽说我并不笨,但也许儿时过于调皮.以致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的水平,偶尔考好也能让他露出笑脸,然而更多的是叹息与责骂。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云南金融》2012,(2):32-33
精辟的论述 儿子在一旁翻着父亲的书,似懂非懂地问着:“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父亲回答道:“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美元,那就是说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我这儿要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祖父惟一幸存的晚子,晚年得子的祖父,尽管很是贫穷,还是省吃俭用,让我父亲读了几年私塾.正因为父亲在小村子里是为数不多的算个识字的人,农业合作化时,年仅十六岁的他便担任了村会计.  相似文献   

19.
曾志妮 《金融博览》2014,(21):80-80
父亲的自行车是老式的凤凰牌,虽然锈迹斑斑早已“退休”,但仍静静地靠在我们家的杂物房里.父亲舍不得扔掉它,说它承载着自己很多的人生回忆.而对我而言,它则见证着父亲对我无尽的爱.  相似文献   

20.
天涯咫尺     
四十年前国庆节,刚满十岁的女孩,凌晨孤零零守候在兴城火车站候车室,这个女孩就是我,来这里是接从未见面的父亲。据母亲讲,我没出生父亲就去了重庆市,在大山沟搞煤炭勘测。从1959年到1969年,十个春秋,父亲没回过一次家。我是从每隔几个月乡邮给母亲的信件中,得知西南还有一位可以称呼爸爸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