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2.
钟凌 《南方金融》2004,(9):35-37
近年来,在国际收支顺差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从过去的“轻人重出”实现了向“进出并重”平衡管理的转变,这一转变既出于宏观经济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包含有经济和政治安全的考虑。本文试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走势做一预测。  相似文献   

3.
4.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日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再次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增长使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使央行的宏观调控更加复杂和困难。本文通过对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及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测度等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来自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两个不同的项目,而最终对中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综合性影响更大的则是由于双顺差而形成的储备资产。所以,本文拟用外汇储备代表国际收支这一综合性的概念,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成因及影响,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四大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一。近年来,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双顺差现象呈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或减少双顺差成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减少双顺差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矛盾,本文拟通过分析调节双顺差与国内宏观经济目标的冲突,诠释维护内外女的复杂性、艰巨性,并尝试探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甘肃省进口额大幅上升,导致全省外汇收支自2005年以来连续3年呈现逆差,表现出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完全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蒲应 《浙江金融》2007,(3):16-16,15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加充分、迅捷,跨国公司出于比较经济优势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需求,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而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留在了本国。这促成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在这种国际生产力布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使得中国处于制造业的终端,承担了许多亚洲国家的转移顺差。  相似文献   

11.
张明 《上海金融》2012,(6):3-9,116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是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应当高度重视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相关政策,校正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纠正"双顺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台湾调节国际收支顺差的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经历了国际收支长期、持续较大顺差的过程。1980年,台湾外汇储备仅有22亿美元。从1981年开始,台湾国际收支顺差大幅增加,到1987年,外汇储备已达到767亿美元,是1980年的35倍。  相似文献   

15.
方鑫 《中国外资》2013,(16):32-33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大国,自1994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处于双顺差,而相反,日本基本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通过分析两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得到两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从而寻求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政策决策者在今年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外汇资产的持续剧增。据估计,2007年外汇资产净增可能多达5700亿到6800亿美元,大大超出官方46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量。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本文试对我国大量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作以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已达16年之久。截至2008年6月,我国已经累积了约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储备固然表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但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收支与金融账户收支同时出现顺差的经济现象。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在1992年后的我国的大多数年份中存在。但有关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经济学含义及双顺差究竟是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反映还是消极体现,国内经济学者较少探究。本文试图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及国际收支各项目间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