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究竟指向何方,这是理论界争议很大的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相伴发展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在由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过程中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因此,充分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弄清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对其做出制度性分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性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尽管是与资本主义相伴发展的历史进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不可能是“西方化”、“美国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经济市场化。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是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入这一进程的目的是利用市场经济,为本国经济发展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就范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性必须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作出制度性的分析,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将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使社会主义者理直气壮地坚持欢迎经济全球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尺度。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融合,使社会主义获得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伴随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全球化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的全球化理论是把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亚当·斯密等人开创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学说占有重要地位;一战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和帝国主义论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全球化认识的深化;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罗马俱乐部”开创的全球问题研究和沃勒斯坦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则标志着真正意义的全球化理论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往理论以其科学的交往实践观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现实价值。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其理论的现实意义更显其重要性。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世界历史的形成以及共产主义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对这几组关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日益显现。但同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也遭到来自世界各类型国家的警惕和防范。这主要是由于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发展中大国实行“外向型”为主导发展战略的负面结果。因此,在分析发展中大国制定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大国的经济“赶超战略”阶段进行了划分;并依据我国经济赶超所处阶段,提出贯彻“科学发展”的思想,实施“立足国内市场、全球配置生产”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8.
明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差异性,对于明确中国现代化方向的进程,迎接全球化挑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命力就在于从发展的历史来演义价值变化的现实性。对“价值转型”的历史过程和外延条件的忽视,是妨碍我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本文着力从历史发展变化的现实,来分析“价值”转形的必然性,进而探讨“价值转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在未来社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设想,成为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历史之迷。笔者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通过分析其早年的“劳动异化理论”认为:“个人所有制”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真实体现。“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指社会财富由私有制条件下的剥削被剥削的“现状”向“应当”由劳动者自己享有的现实“回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保证。  相似文献   

11.
<论语>基本的货币现点是重义礼而轻货利;尚节俭而耻奢侈;讲实惠而避空浮.<孟子>根据世界事物各不相同的特点,从价格切入,创造性地提出了"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观点,强调世界万事万物具有绝对的不整齐性,因而表现在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上也就具有绝对的差异性,委婉地批评了<论语>在货币分配上的绝对平"均"论,坚决否定了农家学派许行等在货币交换中的万物价格平等论.该书从"物之不齐"的价格理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分工论并描绘了"制民以恒产"的理想"耕织图",强调货币流通在各个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薇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Z1):233-235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多半描写人采取行动的心理动机,发掘人在现代世界中进退维谷的处境.该文对其中篇小说<熊>的主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揭示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启示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阿瑟·米勒的作品《推销员之死》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美国梦形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因素及美国梦造成的悲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特点和社会环境给人的精神带来的影响,从而启迪人们对人生价值、人类命运和社会前途予以关注与思索,以期使人类走向完善境界.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奥尔特·凡·蒂尔伯格·克拉克的短篇小说<手提式唱机>从几个侧面描写了四个知识分子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仍然痴迷于精神世界的畅游.小说颂扬了人性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寓意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美.  相似文献   

15.
夏江宁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0-121,125
文章从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入手。对诗中所涉及的“檞”字与“槲”字之争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植物学、音韵与训诂学的方法对其是非正误进行较全面的考证判别,以求还其诗歌以本来之面目,同时亦对今世“檞”、“槲”二字混淆误用现象进行了适当纠正。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有关早期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道德修养、学思行相结合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教育仍然有许多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会计学基础>教学应在全面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以账证表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性教学特色.但长期以来该门课程的教学存在重点偏离的问题,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应从授课环节和考试环节入手调整<会计学基础>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因其揭示人物的深刻性和讽刺艺术的独特性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剖析认识了产生这些人物的背景要素,并通过分析其特有的讽刺艺术,领悟出其表现手法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9.
“势”、“市”、“事”,记者在结束与潘铁政访谈后发现,这3个字或许是他创业理念最简单明了的概括。  相似文献   

20.
<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悲剧形象之所以打动读者,在于安放在他的自为意识结构中的一种生活美、理想美.对于葛利高里来说,生活中最大的梦想便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和平地生活、自由地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