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展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政债券是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是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债券体系中占有显位置,而我国债券暂时缺乏这项品种。从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看,发展我国市政债券市场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秦冬杰 《北方经贸》2007,(10):134-135
在一个健全的债券市场上,债券种类相当多,除了中央政府债券外,最重要的当属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和市政债券,由它们构成的非政府债券市场是整个债券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除了中央政府债券发行外,债券市场还有两大块就是公司债券市场和市政债券市场,甚至在有些国家,公司债券的交易量还超过了国债。在我国,非政府债券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必要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市政债券的发展的是完善的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当前的债券市场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发展我国市政债券一为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准市政债券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美国的市政债券的发展和运作的现状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市政债券的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市政债券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融资工具,在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功运作将有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债券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市政债券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尤其是美国,作为市政债券最为发达的国家,对市政债券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行模式和发行规模分析都有深入的研究,有关地方财政规模与财政制度对市政债券发行影响的探讨较多.考察国外市政债券研究经验对我国市政债券发行模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发展市政债券市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行市政债券已成为地方政府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融资工具。我国已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条件。积极发行市政债券有利于调整国家债务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资本市场均衡发展。构建我国市政债券市场应搞好功能定位、界定发行人及品种,先发行收入债券,逐步完善配套发行,中央政府在政策、法规制定中必须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债券市场金融生态与发展市政债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债券市场是金融生态圈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按照生态金融的要求,债券市场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应实现良性互动;但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各子市场发展非常不平衡,其表现之一是尚未建立与地方政府融资需求相一致的市政债券市场。从我国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市政债券发行相关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已经基本具备。此外,地方金融发展状况对于我们评判地方政府信用水平、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以及地区法治情况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也为我们发展市政债券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市政债券在中国首次发行的现状,将中国的准市政债券与美国的市政债券进行对比,旨在分析中美市政债券市场在结构、规模、发行主体、发行方式、投资主体、偿债担保机制及风险防范机制上的差异性,并就两者差异性的成因进行阐述,得出两国发行模式的优劣。最后指出中国要实现市政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完善法律法规、深化分税制改革,拓宽投资主体,增强市政债券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刘皓海 《商》2013,(24):179-179
中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来发行城投债,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募集资金。同时,地方政府的大力举债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如何正确解读债券融资工具,分清市政债券与中国式市政债券——城投债的区别和联系,会有助于社会正确认识债券市场,理解各种债券融资工具的特点与优势,规范地方政府平台融资模式,从而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遥  杨辉 《财贸经济》2007,(12):11-16
中国现行<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地方债务规模之大,种类之多,增长之快,已不容小视.基于这种状况,本文认为,虽然发行市政债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但是,通过地方债务的债券化,有利于减轻和化解地方债务问题,并充分发挥债券市场操作规范、信息透明以及监督有力的优势,对加强地方财政的约束和监督,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市政债券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成熟的市政债券市场所具有的特征,恰恰是中国发展市政债券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邵帅 《中国物价》2023,(1):90-93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特征。信息披露作为债券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降低债券融资成本,避免逆向选择问题,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市场效率;也能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提振市场信心,淘汰劣质发行人,促进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合理增长。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信息披露方面仍需加强管理。应借鉴美国市政债券信息披露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细化信息披露内容要求,完善集中信息公开平台功能,探索完善债券市场中介机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业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化改革,融资体系仍不完善,需引入新的融资模式。采用市政债券,可以避免融资最大化而过多地出售产权等问题,使城市水业向服务行业回归,提高运营效率。但发行市政债券仍然存在很多风险,需要建立规范的水业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原因、建议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多 《中国市场》2013,(7):51-57
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认为中国债券市场已形成了基本框架,近年发展迅速,公司债券信用类市场跨跃式发展。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尤其是融资结构的变化促使债券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以中石油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对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发展市政债券,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发展次级债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减轻银行资本压力;发展金融债券,专项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挥债券优势,支持保障房建设;推动债券市场开放,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近年来,我国债券的发行数量和种类有了明显的增加,交易也日趋活跃。但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相应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于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的识别和分摊能力还相对较弱。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债券违约进行研究,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近年评级、评级调降以及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影响原因进行探究。旨在帮助债券的发行主体对债券违约风险有预先的判断,及时调整企业运营策略,降低债券违约事件的概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提高对于债券违约风险的关注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111-112
日本基本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国是民主集中制国家,中日债券市场管理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另外,日本战后以美为师,效法美国建立其国内债券市场,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也借鉴美国债券的成功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日两国债券市场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通过对比中日债券市场监管体制的相关规定,对于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监管体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志炜 《财贸研究》2006,(6):139-140
金融市场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乐章,金融市场的运行有其特殊的规律。而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债券市场运行的理论体系框架由债券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两部分组成,主要有债券定价理论、债券市场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我国市政债券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市政债券的信用风险展开论述,将我国市场上现存的市政债券进行分类,并提出促进我国市政债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十分落后,由于市场规模小、品种少、发行主体单一、交易主体不足、市场分割等原因造成了债券市场流动性低的现状,阻碍了债市的发展。为建立债券基金,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利用债券基金具有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特点,在我国建立债券基金将成为未来活跃债券市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达,在发行和管理地方债券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特征和管理经验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发展我国地方债券市场有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债券融资规模过小 ,债券市场远未形成 ,这对企业发展、金融市场的健全是十分不利。通过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的探讨 ,从债券发行的市场化、做市商制度、培育机构投资人等问题入手 ,寻找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6)
伴随着债券市场进一步的扩张,债券定价作为决定供求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债券市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债券市场进一步的扩张,我国的市场仍旧是不完美的。所以债券定价的过程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会计信息对债券定价的影响以期能够帮助债券发行企业合理定价,借此来帮助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