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关注弱势群体发展和谐社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弱势群体,作为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矛盾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可从经济学和制度学两方面进行分析。改善弱势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要从社会发展观念及国家比较优势战略等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弱势群体,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当前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主要对策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形成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但更多的是客观原因所致。因此,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帮教是必不可少的,应从经济角度、心理角度和学习角度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帮教。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弱势群体的形成,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也有社会转型因素。缓解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如下:(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2)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清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获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资料;(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初次分配实行按劳按贵分配。再分配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5)构建就业援助体系。运用社区力量扶助弱势群体;(6)通过立法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必须放在制度变迁的框架内、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下岗失业人员是制度变迁以来才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城市农民工、农村的农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制度变迁以来,尽管仍然是弱势群体,但其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是制度变迁的成本之一。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对进一步制度变迁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我国城乡中经济收入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具有农民身份的经济活动人口组成的群体从其人口范围看,主要是指绝对贫困农民和相对贫困农民,它包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农村老年人群体、农村残疾人群体、农村病患者群体等四大特殊群体。从其基本特征看,农村经济弱势群体除具有社会弱势群体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就业产业的落后性、制度安排的边缘性、经济贫困的难扭转性、文化生活的贫瘠性等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弱势群体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由社会弱势群体引发的社会风险正在日益增加,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出现,引起了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城镇弱势群体,首先就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现状展开分析,点出了我国现行的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不足,最后深入探讨了我国加强城镇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工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制度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法制任务。我国许多法律部门都应该立足自己的价值取向发挥作用,而经济法是对此最能发挥作用的法规。目前,由于经济立法的滞后以及内容上的欠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法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以期完善。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终极模式,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目前我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制度选择上应该实现在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维度整合.  相似文献   

10.
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影响力的、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社会保障缺失的困境。本文基于公平正义视角,深刻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和壮大,是同无数中等收入的形成和壮大联系在一起的,也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断跃迁、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特别是中等收入的特质及其影响力,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的。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提高低收入收入水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和壮大,是同无数中等收入的形成和壮大联系在一起的,也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断跃迁、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特别是中等收入的特质及其影响力,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的。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提高低收入收入水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凸显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对我国目前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革,应进行包括社会管理的主体、社会管理方式、社会管理手段及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等内容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4.
贵州农村地区薄弱的经济基础,有待健全的法制和社会信用体系等突出问题造成了贵州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无法支持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当着力通过以下路径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各种渠道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法制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形成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不能漠视股份合作制的历史贡献。股份合作制不是时髦的舶来品,而是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体制第一次转轨条件下的产物,由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自我创造,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当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土地流转、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为抓手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局部试点和推进,日益凸显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固化、自我封闭、管理粗放、缺乏发展后劲等弊端,这些缺陷客观上也影响其体制绩效和改革红利的释放。实际上,股份合作制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亚制度形态的选择方式,从完善的产权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来看,股份制才是我们经济生活的主流与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16.
信任程度和履约意识属于社会资本范畴,现阶段中国农村存在信任程度缺失和履约意识淡薄的现象。根据案例分析,绩效较好的集体经济一般都是内嵌在较高信任程度和良好履约文化的非正式制度中。在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信任程度和履约文化等非正式制度是影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具有一定信任程度的合作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所以培育包含信任程度和履约文化在内的非正式制度作为市场化的“土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理论分析结论提出三项政策含义:一应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完善人力资本市场激励制度;二应建立农村征信体系,提高诚信收益与违约成本;三应培育农村经济中介和社会中介组织,实现非正式制度的自我传承。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10年的逐步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三项”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城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均等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一定程度体现了全体国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机制的初步建立。但目前的“三项”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仍存在不公平问题、管理体制问题、“碎片化”问题等,医疗服务机构也需深化改革。应开展城乡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试点工作,将“三项”合并“两项”,并针对特殊嗜好开征相应的税收,现实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的公平享受;实施“碎片”整理,深化医疗服务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自贸区战略布局大幕的开启,对于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接国际经济贸易新规则,以及用开放倒逼改革,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近年来中国的社会诚信问题已然成为最严重的社会病之一,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也影响着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本文从分析社会诚信危机及其影响入手,进而探讨如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自贸区战略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社会转型正在进行之中。为了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对中外社会转型进行简单地对比研究与分析,深刻认识我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将对深化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政府介入社保体系的经济学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之中,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讨论政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不仅是我国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引入公共政策分析、制度经济学分析探讨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制度缺陷,以期为下一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