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两个问题孟昭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有一部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经济学。它应该是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经济学,是一部中国的致富论。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把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从理论上规约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本质属性,而且在实践中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继承与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形成、发展本质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成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上位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上位学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地位共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旨归、研究对象、研究主线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厘清三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突出它的特殊性,而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学。迄今,所有的经济学由于其任务和宗旨不同大体可分四种类型、四个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根据它的任务和宗旨,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分析其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中国的个性,揭示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范畴和逻辑起点的理论规定性,进而全面展开,创立新的架构。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一项艰巨的理论建设工程,引发诸多争议势在必然。笔者仅就有无必要和可能构建它、以什么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问题、如何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畴、如何全面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等四个争论较大的问题,做一些释疑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顾海良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7):5-1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创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科学。构成这一经济科学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从经济制度理论到经济体制理论,再到经济发展理论,再到对外开放理论,是这一经济体系的主导理论。这些主导理论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主导理论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生成其他一系列衍生性的理论。主导理论和衍生性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陶庭马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10,(4):2-5
在比较视阈中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社会制度上与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而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扬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的界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着眼点,探讨其如何围绕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性,解决和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探索不断中国化,并形成了其理论化的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其进程分为初步形成、不断发展以及逐步深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多元化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化,绩效审计的目标多元化、范围多元化、方法多元化、程序多元化、报告方式多元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阶段,正需要绩效审计发挥其多元化的特点,构建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多元化模式,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全方位的评价结果,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全面化的促进功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整体系统结构的分析,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历史时代既与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结构不同。并依此为前提,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基础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 也不是完全和绝对地等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私有制不是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逻辑层次。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是这个科学体系的价值层,也是这个体系的核心;新发展理念是这个科学体系的理念层,是价值层到方法论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介和过渡环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这个科学体系的方法论层,是连接价值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间环节;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是这个科学体系的制度实践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原创性的凯恩斯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夭折”了,它的革命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阐发与传播。从范式角度比较和分析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和三个凯恩斯经济学流派之间的本质关系后发现,后凯恩斯经济学对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局限性说明,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一种制度的演化的经济学范式,从而推动凯恩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理论创新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实际,运用"两只手"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中的特殊关系,构建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空间结构,形成全国整体综合优势,通过全面发展实现区域间共同富裕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John J. Struther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3,47(4):1133-1154
Abstract:The pre-WWII approaches to trade unions were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viewpoints of early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rade unions were conceived of as politico-economic organizations whose members were motivated by relative comparisons, and also we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of equity and justice. In the post-war period, there was a major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hift toward the idea of unions as optimizing economic units with well-defined objective functions, which are optimized subject to purely economic constraints. This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took place mainly through the Dunlop -Ross debate, in which John Dunlop conceived of unions as analogous to business firms, as opposed to Arthur Ross’s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approach. However, after decades of analytical developments, the current state of trade union theory has not produced very impressive theoretical results. We trac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rade unions from a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We also examine the methodological reasons for the dominance of Dunlop’s approach,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 and the contemporary criticism toward – the established theory. Furthermore, we discuss the contemporary efforts to build a mor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rade union theory and trade union objectives, also incorporating Ross’s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insigh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