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引言镇江为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苏南地区,按江苏统计局定义,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五市。然而作为传统意义上富裕的苏南地区中的一员,镇江却与其他各市差距很大,属于名副其实的经济"洼地"。  相似文献   

2.
王一涵 《中国市场》2014,(42):13-14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我们对其中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本文将就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运用比较法,对比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用各市之间人均GDP的变异系数来衡量经济发展离散程度,结果表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区域之间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经济一体化使得分工逐渐细化,产业内与产业间联系明显加强,企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由分散逐渐向集聚发展。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分析企业集聚、劳动生产率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投资,企业集聚与技术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显著正影响。分地区看,人力资本投资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最大,而企业集聚对中部地区的贡献度最大,劳动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衡量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对新疆喀什与其他各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地解析了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为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商》2015,(32)
基于全国各地区2004-2013年省级截面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研究了全国各地区财政支出水平差异和影响财政支出水平的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具有不断缩小的均等化趋势;人均gdp、人口数量、区位因素是影响财政支出水平的三大因素。其中人均gdp对财政支出产生了正的影响;人口数量对财政支出产生了边际小于1的正向影响;中央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大于东部,体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7.
会计准则是一个国家会计工作的指导文件。如何加快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化趋同是当前会计发展的主要问题。美国作为最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之一,其会计准则基本上已经代表了国际会计的最高水平,对其他国家和团体的会计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中美两国会计准则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原因,以期能够加速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为我国会计工作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倍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江苏虽然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同样存在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问题,其内部差异的扩大将影响江苏省经济快速、持久发展。本文针对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区域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内生增长理论,运用全国31个省市2000-2008年相关数据,构建人均GDP与相应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比较人力资本水平效应与结构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影响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力资本因素中,结构效应比水平效应具有更强的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呈现出各地区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巨大差异性,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与税收贡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基础不同,导致发展不平衡,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本文从经济增长、宏观税负、边际税负角度,运用回归模型、聚类分析等方法,讨论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税收贡献的联系与差距,以期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注意解决这些差距,逐步实现区域间经济、税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加工贸易整体规模较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地区在加工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地区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水平、利用外资质量等条件不同。提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加工贸易协调发展;加快苏南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壮大苏北地区加工贸易规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文兰 《市场周刊》2020,(18):0112-0112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必须提高对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注。首先,东部地区的企业环保投资对企业的价值有正面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负面影响;其次,企业环保投资在企业价值提升方面的作用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文章从区域经济差异的角度着手,对环保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提出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人口增长率递减趋势和城镇化率变化的逻辑斯蒂曲线规律预测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利用各地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据将流动人口对各地的城镇化贡献进行了评价;采用单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程度,对各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潜力作了初步的定量评价。主要结论有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区位商同城镇化率呈正相关,轻工业比重工业更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同外界的交往程度是推动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工业区位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度决定各地的城镇化发展潜力;劳动力资源、工农业分行业的劳动力密集度,以及工业污染指数是城镇化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县城为中心承接大中城市产业扩散等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科学语言具有普遍性、精确性、直观性、实用性的特征,而文学语言具有特殊性、模糊性、暗示性和审美性的特征.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适用范围、思维方式、使用功能和产生效果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何国民  王红 《适用技术市场》2011,(3):107-108,111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反映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十一运会综合得分与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结果发现十一运会综合得分与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皆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总额与十一运会综合得分相关,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十一运会综合得分不相关,地方财政收入是影响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测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程度.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程度又存在何种地区差异,如何有效的测量这一差异,也都是值撑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索落增长模型,将外商直接投资纳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带入1987-2005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增长具有较大贡献;同时地区之间FDI的贡献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证研究产业集群的专业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选取宁波服装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指标作为参考序列,分别选取1997年——2006年的宁波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作为比较序列,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灰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4)
本文采用STIRPAT模型对比分析了2007-2012年间影响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强度是影响苏南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影响程度依次减弱;2苏中地区能源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3对苏北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城镇化水平、能源强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0.
地区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价格水平差异,中等发达地区会出现工业消费品价格高于其他地区的现象,其形成机制与“中等收入陷阱”所体现的问题有类似之处.本文基于国内的要素流动情境对“巴萨模型”加以拓展,并从产品制造生产和销售服务两大环节分析消费品价格的构成.结果表明,当生产率提升速度随着技术追赶、差距缩小而减缓,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存在障碍时,城市工业消费品价格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会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生鲜农产品价格则更多地取决于销售环节的要素成本;减少物流成本无法改变地区间价格的对比关系,但有助于降低商品价格.基于2012-2013年56个城市、41种商品实际价格的短面板计量分析印证了理论推断.由此表明,要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就应促进要素、产品的自由流动,转变导致同质化的“跟风”式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