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PDC钻头的推广及应用,钻井速度加快、录井岩屑细碎,给现场地层岩性识别带来很大的挑战,其中以潜山地层尤为突出。以渤中22-23构造带为例,在元素录井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薄片、岩心等资料,确定研究区4类主要岩性的敏感元素。以岩性敏感性元素数据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地层岩性识别模型。通过研究区大量薄片鉴定岩样数据的训练与验证,岩性识别的准确度达到90%以上,表明该方法对提高现场岩性识别的准确率有着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潜山地层蕴含的石油储量已成为重要的储量增长点。潜山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变质岩潜山尤为明显。由于井场岩屑相对细碎,无法观察出岩石原貌,且当前还没有被普遍认可的元素与岩性之间数据关联或规律,使得应用元素录井数据识别变质岩潜山岩性成为难题。应用数据降维及随机森林两种算法,对元素录井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和岩性判别建模,建立基于元素录井数据的变质岩潜山岩性判别模型,对研究区13口井的变质岩潜山岩性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岩性识别准确率由60.0%提高到86.5%,实现了对变质岩潜山岩性的有效智能识别。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海拉尔盆地油气水层识别和岩性识别能力,进行了岩屑图像录井技术现场试验。阐述了岩屑图像录井技术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进行了经济效益初步评价,为岩屑图像录井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陆西凹陷M31块九下段火山岩试油试采获高产工业油流,运用岩心、分析化验、地震、测井、生产动态资料,在火山岩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对火山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研究区下一步的评价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历来是油气勘探的难题,本次研究通过对辽河东部凹陷中南段沙三段火山岩岩性、岩相、喷发旋回、期次、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了该区火山岩优势岩性、岩相带,探讨了火山岩储层的控制因素,再结合本区的油源条件及源储配置关系确定了有利的勘探地区,为后续火山岩勘探和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濮凹陷油气藏的重要标志层——盐膏岩,在PDC钻头条件下与粉砂岩岩屑不易识别的问题,从PDC钻头的破岩机理、盐膏岩的地质录井特征,以及盐膏岩与粉砂岩的组成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入手,总结出稀盐酸、氢氟酸滴试、微观对比和岩屑加热结晶四种不同的粉砂岩与岩屑岩鉴别方法,拓展现场录井岩性识别方法,为录井人员准确卡准层位增加了判别依据,提高了异常预报准确性,为安全钻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钻井工艺得到不断的优化,PDC钻头、涡轮钻具组合,以及提速短节的使用,造成岩屑细小,甚至成粉末状,同时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等多种因素,使得传统方式难以辨别岩性。XRF元素录井技术的引入大大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通过在渤海A油田的应用,该技术对于识别岩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岩屑录井走上了定量录井的发展道路。定量化的XRF录井技术则为录井资料的精细研究和深化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应用实例证实,XRF岩屑的检测结果对生产现场鉴定岩性,特别是潜山界面卡取、潜山内幕特殊岩性的识别有很大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井控安全的重要保障。录井做好油气层及溢流层的预测工作是综合录井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地质预告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充分结合地震剖面寻找标准层做好随钻地层对比工作,提高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发现、溢流监测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将预测、监测的结果在第一时间告知钻井队,对下一步钻探工作的安排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溢流往往是井喷发生的一个必然过程,通过多种录井监测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早期溢流是及时发现井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应对溢流及井喷问题,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是在早期监测和识别溢流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陆东凹陷后河地区为一套完整的断裂背斜构造,主力含油层系为九佛堂组,储集层段以细砂岩为主,属于中或低孔、低渗或特低渗储层。通过研究区内岩心分析、录井、试油、测井资料,对后河地区九佛堂组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储层性关系,明确储层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储层有效厚度划分标准,确定储层有效厚度划分的下限,为该地区快速准确地识别有效储层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该区实现增储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民屯凹陷是我国东部油气田中著名的富油气凹陷,勘探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勘探逐渐深入,探井部署的难度逐步加大,探井成功率需要进一步提高.采用PDCA循环法对影响探井成功率的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储层条件复杂及地质构造复杂是决定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并制定了岩性识别、精细构造解释等针对性措施,有效提高了勘探部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受渤海油田地质条件、储层非均质性及流体性质条件复杂多变等客观地质因素制约,给岩性鉴别、油气显示识别及评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单一的油气检测或识别技术已不能满足录井需求.本文介绍了渤海油田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通过多年不断的技术探索、创新和实践,从以钻井液为载体的油气检测技术及以岩屑、井壁心实物为载体的油气识别技术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海上作业条件下油气快速检测与识别技术及评价标准,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呼和湖凹陷位于海拉尔盆地东南部,近年来的勘探实践揭示呼和湖凹陷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在呼和湖凹陷H9井、H10井、H12井勘探中应用轻烃录井技术,通过轻烃的组成特征分析,在天然气识别中见到较好的效果,证实呼和湖凹陷的天然气是由本地生成的煤成气和从深洼运移过来的凝析油伴生气组成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试油和分析化验资料,结合生产动态及工艺措施,对泌阳凹陷环凹带东部的油水层进行了研究。为了定性识别油层,研究了储层四性特征;应用多参数交会图技术,建立了油、干、水层的识别标准及图版,研究认为该区油层电阻率R≥120Ω.m,声波时差△t≥190us/m,0.35≤SP/SSP <0.6。在此基础上,运用该图版对该地区所有老井进行了复查,新解释油层4层,显著提高了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合水地区油田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在侏罗系油藏中出现的低电阻率油藏引起了重视。对于该类油藏的特征,油层识别,以及出油下限的确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例统计得出该类油藏大多受地层水矿化度、束缚水、岩石润湿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低电阻油层。现场实际要综合岩性、录井、测井等手段综合识别该类油层。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油田花庄地区XX区块是江苏油田的主力产区之一。在录井解释评价工作中发现,录井现场对油气显示的解释精准度不高,与试油结果符合度仅为60%~65%。为增强对该地区储层流体的录井现场识别能力,提高储层流体录井现场解释精准度,对该地区储层的综合录井评价技术进行研究。文章旨在通过对研究区块内相关井的录井资料,结合试油等资料,分析该区块储层流体在地质录井、气测、地化等方面的响应特征,探索形成一定的评价解释标准,以期对该区的录井工作及资料评价解释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激光岩心分析仪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有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基于创新型QC小组活动,对激光岩性分析仪进行小型化研制。通过QC活动,设计优选了技术方案,研制出的小型化激光岩性分析仪体积、重量均得到显著下降,通过创新型QC活动可以有效解决录井行业技术问题,促进录井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渤中34-9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广泛钻遇古近系火成岩,由于火成岩岩性多样、成分复杂导致常规测井解释图版识别岩性精度较差,而在随钻过程中准确识别火成岩岩性是工程上规避憋、卡、漏等风险的重要前提。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线性判别分析(LDA)与KNN算法运用于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随钻测井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了随钻过程中准确、高效识别火成岩岩性的目的。进一步将线性判别分析的降维结果代替原始测井曲线作为K最近邻分类器的输入,实现两种算法的有机融合,并对油田5口开发井建立的测井数据集进行机器学习,火成岩岩性分类准确率高于90%,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为常规录、测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提供了新方法,多方法的结合也为油田勘探作业过程中的分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莫里青油田位于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西北缘,油藏类型为复杂的断层-岩性-低渗油藏。伊45~59区块于2008年全面投入开发,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其中流体识别困难给生产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高阻出水和低阻出油,已有的流体识别图版准确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面对以上问题开展了伊45~59区块流体识别研究,为了认清流体性质,本文对区块影响流体识别的因素做了探讨,同时在原有流体识别图版的基础上,针对原因寻找识别方法,总结出4种有效的识别方法,作为图版的补充,有效的指导了措施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措施有效率,同时为区块小层重新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是国内石油行业成立最早、技术成熟的专业化录井公司之一,主要承担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地质录井、地质研究、数据处理和录井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工作。在现场及时发现并准确评价各类油气层.提高油气层的录井解释符合率是我们所必须达到的质量目标而东濮凹陷广泛分布的薄油气层却由于其储层和油气性质的特  相似文献   

20.
帅垛油田位于溱潼凹陷西斜坡带,紧邻深凹带,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文章浅析了戴一段油藏类型和成藏模式。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及岩性油藏,在砂岩发育区易形成断层夹持的构造油藏;在沉积末端砂岩尖灭带附近易与断层或靠尖灭线形成构造-岩性或上倾尖灭岩性油藏。通过解剖戴一段成藏模式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发现了一批优质储量,为油田上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