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作为西部地区活动最早的初级经济门类,是对西部生态安全影响和依赖性最大的第一产业,又是西部国民经济的基础。西部4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有赖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关联效应”。就西部国情而言,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安全等问题主要在农村,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体,是解决西部生态安全预警机制构建的根本。无论是从保障民族人口消费品供给这一生活现实看,还是从农业生产的剩余是社会其他分工的起点这一经济学原理看,从农业开始树立生态安全意识,就探寻到了21世纪关于西部人口脱离贫困、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才开发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艳霞 《经济论坛》2004,(18):108-1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市化发展是人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一个制约因素是农村城市化程度太低,把开发开放城乡结合部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突破口,以此提高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本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西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当前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存量巨大,素质低下,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转移方式单一,转移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制度,提高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5.
何秀玲 《经济师》2004,(9):113-114
文章对西部地区非农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部地区非农化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水平低 ,关键是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非农化的道路选择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以及剩余劳动力的外流化。  相似文献   

6.
加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张锐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有12亿人口而9亿人口在农村的中国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更为重要。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并...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西部农村调研证实,西部农村分工简单,大部劳动力集中在种、养业领域;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大多数无村办企业,少量集体、私有私营企业,基本停留在手工业领域和“家庭作坊”阶段。这是制约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西部大开发,应该明确把“三农”的发展作为战略重点。西部必须更加珍视农民土地权利,以真正赋予农民长期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为保证,以提高农业组织程度和农户经济能力为核心;同时,加快西部农村体制改革,在赋予和保障农民家庭财产权、收益权的基础上,发展基层经济和政治民主,推动村域由传统农业社会加快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这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西部农村农产品的市场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进上步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就必须从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着力改善农产品品质,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加工境值,发展新型农业,培育农民经纪人,建立农村中介组织,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等方面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摆脱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充分有效地开发显得紧迫而重要。本文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统一的必要性,并针对西部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西部开发的步伐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时最重大的战略性决策。从一定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各地区造就若干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城市。一个必须认清的事实是,西部大开发不可能、也不应当是在现存人口分布状态下的就地开发,我们应当走向城市移民的道路,从而发展城市经济,实现向城市转化,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城市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城市历来对人口、经济活动和信息有巨大的集聚能力,它还具有比乡村地区高得多的产出水平。因而城市化是调节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方式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成人教育在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党和政府面向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要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机制和创新的科技,而这些创新都必须有创新的人才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前提。因此我们认为,要实现西部地区的科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首先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西部的人力资源大开发和西部人口整体素质的跨越式提高。成人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形式之一,在西部大开发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已经成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富平县是陕西关中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71万;总面积186.2万亩,其中耕地110万亩;2001年全县GDP为1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25.7%;地方财政收入8555万元,来自农业农村的占65%以上,其中农业四税占40%。要实现富平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切实解决好以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与江西省工业化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六大指标综合评价,江西省工业化所处阶段为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阶段;江西工业化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央临着历史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加快江西工业化过渡的战略选择必须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顺向选择工业发展方向,以产业联度为依据择定工业主要\部门,结合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农村工具,加快农村小城镇以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宏观经济研究》2001,(12):3-10
农业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1世纪初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在农业发展的战略上作重大调整,加快实施关系我国农业发展全局的科教兴农,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村城镇化、西部大开发、“走出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七大战略。  相似文献   

16.
1.统筹城乡发展。(1)加快小城镇建设。在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中,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工业化转型。(2)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应加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产业,走规模化、节约化、产业化之路。(3)发展区域经济。加大对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开发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雄厚工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2.调整分配政策。(1)调整城乡收入结构。应通过减轻农民税费负担,提高包括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在内的资源价格等措施,加大财政转移和扶持力度。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主体作用,用人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然要求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以牡丹江市为例,探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央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我国本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舆论界为民言:没有美国西部的开发,就没有美国的今天,没有中国西部的崛起,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加快西部发展,促进西部崛起,不仅是西部地区数亿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中华民族新千年再创辉煌的必然趋势。云南作为农业省区,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农户家庭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后劲,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比较正确地处理人口生育、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实现农村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农村劳动力思想道德素质落后、文化技术较低、农村生活环境较差和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西部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只有转变观念,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和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强健体魄,才能为西部培养新型农民,加快西部农村经济向小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务院于1988年起动了农业综合开发这一社会工程。十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根本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大作用。到1997年全国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3亿亩开垦宜农荒地2492.3万亩,造林1.5亿亩,改良草场1732.8万亩,1997年我国粮食由进口转为出口,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然而,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就总体而言,至今尚处于非系统的探索阶段。加之市场形势的迅速变化,致使农业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