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对馒头比较了解,有句笑话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认真思考一下,其实做馒头与管理层调控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称之为"做馒头之道"。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面"就是上市企业的质量和数量。管理层和投资者要精挑细选"面",企业不仅要质量好,还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就是资金,就是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水"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适应油田发展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客观面对正确分析,找准定位.要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审计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审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在开展审计活动中,以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为目标,对公司在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客观的审查和评价,为管理层改善运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板桥临终教子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虽老来得子,可从不溺爱。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背。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端来。郑板桥却早已断了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显著降低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具体表现为业绩预告准确性和精确度的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通过提高企业业绩波动、增强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两种渠道恶化业绩预告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未采用“四大”事务所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规范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加强监管部门及外部力量对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以及引导投资者辩证看待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豚”法则:科学家对海豚的评价是富于智慧,和蔼可亲,是天生优秀的激励者、卓越的社交者与沟通者,这正是企业新管理模式中最需要的品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运用“海豚”法则,要做到信念坚定,追求公平。管理层要胸怀宽广,乐于接受批评;要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给下属更多的自主权、责任和职责。  相似文献   

6.
天勤 《国际融资》2010,(8):44-47
2007年7月4日,中国“传动”在香港上市。以当日14港元的收盘价计算,市值约28.4亿元,增值高达14倍。而“传动”管理层持有的约5.3亿股,当日市值更高达46亿港元。然而时隔一年,曾经被机构们热捧的“传动”却因股价急剧下挫陷入了危机。而这一切是和一份与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签订的“股份掉期协议”有着密切关系。为何一份股份掉期协议会让昔日的“新股王”陷入股价危机?“传动”为什么要和大摩签订股份掉期协议?其间又隐藏着“传动”管理层何种决策逻辑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成熟。需要管理学家的成熟.更需要企业家的成熟。企业要有更多选择,不“做大做强”,还可以“做精做美”;不做500强,还可以做500年……  相似文献   

8.
张惠芳 《理财》2002,(9):29-29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除垢法(takingabath)。当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发生更替,公司盈利无法达到分红计划所规定的下限,或者公司必须报亏时,往往会压低盈利或将亏损夸大一些。2.做大盈余法(incomemaximiza-tion)。当公司管理层想从分红计划中获取更多报酬及发行股票时,一般会做大盈余。3.做小盈余法(incomeminimization)。当企业为了避税或是为了减少政治成本时,一般会做小盈余。4.熨平法(incomesmoothing)。当公司管理层想将盈余水平保持在分红计划上下限之内,或为保持债务契约上规定的一些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碳中和”“碳达峰”和绿色金融的背景之下,我国企业和投资者更加重视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为主的投资理念。本文以2011—2020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从而促进投资效率的提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有效监督管理层行为、约束管理层权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投资效率;内部控制质量高、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上市公司的ESG表现能够更加显著地提升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提质增效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任何组织提升效率和效果、促进组织发展的重要活动。对“提质增效”四个字人们耳熟能详,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做提质增效?如果这些基本问题不研究清楚,那么把提质增效做到位是不可能的。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尝试对提质增效作如下定义:提质增效是由企业管理层组织的、区别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旨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能够在短期内(一般不超过一年)增加经济效益的专项的提升性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彭博  贺晨 《会计研究》2022,(6):75-89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的信息,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互联网+销售”对管理层业绩预测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互联网+销售”主要可以产生两方面影响:1)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互联网+”能够升级公司的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层对盈余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而促使管理层更及时地发布业绩预测;2)增加销售不确定性,“互联网+销售”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异于传统商业模式的销售环境,这种销售模式的转换会增加管理层对未来盈余进行估计的难度,从而导致其业绩预测的准确度降低。本文针对销售环境的研究还发现,“互联网+销售”降低了公司销售客户的集中度,并且,在不确定性较低的销售环境中,管理层预测的准确度并不会受到显著影响,这些结果都进一步验证了销售不确定性对业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互联网+”如何影响公司信息披露提供较为典型和具体的经验证据,也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制定者合理地甄别和理解“互联网+”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颖 《新理财》2013,(1):75-75
放眼世界,华人在公司管理层的比例还比较偏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也碰到了诸多障碍.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平台.正是给予未来的CFO们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焦点。当前,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都对企业风险管理投入了足够的热情,尤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并有增加之势。企业要拥有一套有效规范的方法来评估、控制战略和执行风险、经营风险、基础风险。而企业风险的智能化管理方法就是风险评估和控制风险。在企业风险智能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风险智能管理的独立部门“专家”来协助管理层——审计部门,这就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4.
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许多工商企业实行了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车间经营”和“柜组经营”。车间或柜组只向企业缴纳一定的承包金或利润,再就是做相关票据的交拨和财务报表汇总(有些车间或柜组甚至无财务报表,企业只是根据票据线索对其财务状况做出大致的反映和汇总)。除此之外,车间或柜组的财务和经营完全独立。这样在企业内部就出现了管理层和经营层:经营层不对外,只与管理层发生上述关系,但它却是贷款的实际使用者,也是贷款本息的归还来源;管理层对外,负责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但却不掌握大量的经营资金,并且只收取有限的承…  相似文献   

15.
创业纪律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行“潜规则”,当官要懂“潜规则”,经商要懂“潜规则”,好像做一切的事情,都必须懂“潜规则”。什么是”潜规则”.就是不可言.难以言而又不得不懂.不懂又要吃大亏,吃暗亏的那些规则。而不懂规则的人.当然既上不得殿堂.又下不得厨房,处处碰壁.举步维艰。那么,创业有没有”潜规则”呢?应该说没有!  相似文献   

16.
《财政研究资料》2005,(15):F003-F003
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问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毅中明确表示:“大型企业不能搞管理层收购,一些中小企业可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刘玉美  张斌 《上海会计》1997,(4):43-43,12
关于企业私设“小金库”的种种表现、其危害,以及应予严加查处的议论和意见,报刊中已常有文章可见。本文从审计角度,结合实践中的调查,举例怎样抓住各种线索进行查处的。1.审变企业存货帐户企业利用存货帐目私设“小金库”的较多,而且较隐蔽。审查这种“小金库”;一是要帐帐核对;二是要帐物核对。审计方法和重点如下:(1)注意是否有高报购进、低报销售,以差价进入对、金库”的。如:某企业10月份应做购进小麦28,600千克,单价每千克1.60元,11月份以同样数量销售,单价每千克1.20元,差价11,440元用来购买大哥大、BP机。(2…  相似文献   

18.
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现状 1、初步建立了董事会(理事会)、股东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但离建立“产权明晰、法人治理、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理事长(董事长)和主任没有分设,已经分设的,其职责权限不够明确,在实践和履行各自职责方面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中管理层收购(MBO)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新型并购手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异军突起、屡见不鲜。我国自从1998年初北京四通股份公司实施“公开”的管理层收购以来,我国公司有上演“MBO”的趋势。随着近期以宇通客车、深圳方大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MBO计划的展开,我国业内人士对MBO提出了质疑。在此,笔者试就当前我国企业运用MBO作一探讨。一、 MBO的含义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管理层收购(以下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  相似文献   

20.
何垠 《金融博览》2005,(4):36-36
近年来,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连续几年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降”。但据我们调查,一些基层银行机构的贷款质量有“假”,应当引起商业银行管理层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