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毅军  李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1,(4):137-140,165
分析了承接高端制造业如何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并将这种影响分为直接带动影响与间接带动影响。并在这种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资本及技术转移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时间。进而提出积极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对外转移的浪潮正在兴起。尽管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领域,但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因此,正确把握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构筑有利于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平台,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转移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服务外包产业的研究分析,提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方石玉 《当代财经》2007,(6):81-82,86
我国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争得了"世界的加工厂"地位,同时也对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较大程度的破坏.如果单纯依靠高能耗、高资源消耗加工工业,我国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当前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对追随制造业FDI的生产者服务业FDI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随着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向中国不断转移,会对中国的加工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对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转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当前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趋势着手,结合服务业自身的特点,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分析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和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内服务业迎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优劣势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业已经成为继上世纪80年代国际制造业转移以来席卷全球的新一轮产业转移.这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印度、墨西哥等国家抓住机遇已经成为世界外包的中心.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国际软件外包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7.
现代服务业业已经成为继上世纪80年代国际制造业转移以来席卷全球的新一轮产业转移,这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印度、墨西哥等国家抓住机遇已经成为世界外包的中心。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国际软件外包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不断提高,势必会对服务业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OECD投入产出数据和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分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服务业女性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对服务业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使从事家庭生产的女性减少,服务部门的女性就业增加(创造效应);同时使女性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转移到服务部门(转移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分销、金融、电信和研发投入服务化对服务业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服务要素投入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超过国内服务要素投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受教育年限较长的女性群体的就业影响更大,并且提高了女性的创业动力。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互动发展的,但具体到特定发展阶段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不一定依赖于制造业。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上海市制造业转移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制造业转移是必要的而且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持的;上海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多来自于本地服务业的需求,制造业向外转移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未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结构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作磊 《经济管理》2007,29(1):72-79
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表明: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以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以教育、医疗卫生业为主的社会服务业就业增长推动的。生产者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是今兽譬国就业增长的主要领域.但服务业难以承担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是今后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以协同创新为中介变量、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转移二者关系的理论模型。以我国2002-2015年省域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转移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转移有正向影响;协同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技术转移的关系发挥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协同创新与区域技术转移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技术转移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多主体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实现。结论可为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转移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多主体协同创新和区域技术转移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协同创新为中介变量、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转移二者关系的理论模型。以我国2002-2015年省域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转移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转移有正向影响;协同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技术转移的关系发挥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协同创新与区域技术转移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技术转移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多主体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实现。结论可为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转移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多主体协同创新和区域技术转移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动因、模式和发展趋势,论证了滨海新区利用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可行性,在分析滨海新区服务业投资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滨海新区应以总部-制造基地为目标、以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为先导、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依托,有效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有研究多从高校内部组织机构视角探讨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科技园模式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忽视了外部市场化运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基于技术转移理论模型和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理论,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法对24家组织机构的深度访谈数据进行逐级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机理包括职业技能服务—专利质量—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商业运营服务—关系质量—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增值业务服务—转移素养—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3条影响路径和一项政策环境的调节作用,由此打开知识产权服务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作用关系的理论“黑箱”,对于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和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需要引进外资来发展服务业,使服务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就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中国来说既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又是一次很难得的机遇,既带来一定的冲击又带来了很大的福利效应。主要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所带来的三个方面的福利效应,即技术效应、资本效应和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16.
WTO: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将程度不同地冲击国内第三产业的不同部门,同时在发展速度、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推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应抓住入世机遇推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采取妥善措施平稳实现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扶持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升级;加快人才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减缓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区域经济转型不断深入,新城及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但"空城"现象也逐渐凸显。"空城"现象主要是由于区域高素质人才流失、规划超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未能如愿承接转移及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原因导致。应采取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调整和优化劳动力结构、改革户籍制度、依托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招商、改革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措施来避免"空城"出现。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带动下,服务业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附加值,许多新兴服务正在不断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国际分工的新热点。以发达国家为轴心的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任金玲 《时代经贸》2014,(6):156-157
本文对河南承接我国产业区际转移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用经济学工具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最后根据前面分析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借助产业转移构建河南省区域内“总部基地+制造基地”的区域内生产网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过程和制造业一样,都必须依靠跨国投资来推进,这种跨国投资称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简称服务业FDI。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在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服务行业开始履行入世承诺,服务业FDI逐渐大规模涌入中国。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已达600多亿美元。随着这样大规模的服务业FDI的流入,势必会对中国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服务业FDI不断流入中国的背景下,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契机,有效吸引服务业FDI,优化中国服务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指出中国通过利用服务业FDI能够改善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