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讲座(3) 泥鳅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泥鳅自然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  相似文献   

2.
《渔业致富指南》2014,(8):33-34
<正>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泥鳅育苗的经验教训,将影响泥鳅育苗成活率的这几个普遍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一、亲鳅选择及比例选择好亲鳅及比例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很多育苗企业正是因为亲鳅选择不当导致育苗失败或泥鳅苗种成活率低。可按下列标准选择亲鳅:1.外表无病无伤、行动敏捷、各鳍条完整;2.冬龄在3年以上;3.雌鳅肚子发红,雄鳅轻挤腹部可流出精液;4.雌雄比例1∶2左右。二、分池培育亲鳅人工催产前,必须对选好的亲鳅进行分池培育,以免提前产卵,从而导致苗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泥鳅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出口订单络绎不绝,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良好鱼种。为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泥鳅的苗种成活率从而达到增产目的的研究就刻不容缓了。一、亲鳅的选择与培育1.亲鳅的挑选挑选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和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作为繁殖的亲本。泥鳅雌雄个体主要通过外部形态来区分,雌鳅  相似文献   

4.
<正> 泥鳅属淡水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它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坑凼、稻田中都能养殖,是发展农村家庭副业的一个门路。 泥鳅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5月中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其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相似文献   

5.
<正>泥鳅人工繁殖包括以下程序:亲本的选育、亲本的催产、产卵受精、孵化。1.亲本的选育1.1亲鳅来源:亲鳅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行动活泼,体表光滑圆润、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1.2亲本雌雄鉴别:雌,胸鳍短圆,扇形;雄,胸鳍尖长,镰刀状。1.3优良亲本选择:水温达22℃左右时(18~30℃),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养泥鳅,是在稻田实行鳅-稻连作或鳅稻轮作,是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稻田沟中养鳅,沟上田块种稻。泥鳅可为稻田除草、除虫、减少劳力投  相似文献   

7.
<正>一、苗种繁育。1.亲鱼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份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繁殖期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胸  相似文献   

8.
生态养鳅     
<正> 生态养鳅包括稻田养鳅、茨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水田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茨菇、荸荠等)是很好的遮荫物,水深符合泥鳅生长要求。泥鳅在田中捕食害虫,钻洞松土,增加肥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同时又符合泥鳅、农作物(水稻、茨菇、荸荠)需水、喜肥的习性,从而共生互利,互促  相似文献   

9.
<正> 一、人工繁殖 1、亲鳅的选择。亲鳅要求体型端正,体质健康,无病无伤,体色正常,体长15—20cm,体重30—50g。雌鳅要求腹部膨大,富有弹性;将肚皮朝上,目视要有透明感,颜色微红,腹中线扩散;用手抚摸,肋骨明显。雄鳅只要胸鳍上有“追星”,个体尽可能不要与雌鳅悬殊太大就行了。雌雄1:1.5或1:1为宜,如果雄鳅不足,也可能雌雄比降为1:0.8。雌雄鉴别为: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养泥鳅,包括稻田养鳅、慈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模式。水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慈姑、荸荠等)又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泥鳅生长。泥鳅在田中钻洞松  相似文献   

11.
<正>一、流水健康养鳅技术(一)网栏流水养鳅选择水源丰富、水流不断、场地狭窄的溪流、河沟,可利用起来养泥鳅。方法是在上、下设网或栅栏;或者用网或栅栏围圈起来。水流通过,但又防止泥鳅逃跑。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各地纷纷兴起养鳅的热潮,但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鳅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现根据我镇养鳅专业户赵金忠等同志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何捕捞养殖泥鳅的几种实用操作方  相似文献   

13.
农存 《农家之友》2011,(10):21-21
生态养鳅,包括稻田养鳅、慈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模式。水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慈姑、荸荠等)又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泥鳅生长。泥鳅在田中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既有利于农作物  相似文献   

14.
<正>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在池塘、坑塘和稻田中都能养殖。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在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  相似文献   

15.
<正> 养鳅科技户说:“泥鳅生物养殖好,省工省料效益高”。实践证明,利用生物养殖泥鳅,不仅可以省工、省钱、减少投饵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改善泥鳅品质、增加产量。 一、浸秆养鳅法泥鳅法可用砖(石)、水泥砌成,深度以1米为宜,池底铺一层15厘米厚的肥泥,肥泥上铺一层10厘米厚秸秆,上覆几排筒瓦,便成为泥鳅窝,然后放入40厘米深的清水。7天后,当水中出现许多幼小昆虫时,即可每平方米放养3厘米以上的鳅苗30-40尾。采用此法,可适当减少饵量。按常规管理,6个月即可捕捞上市获利,比全部人工饲养提前3个月,节省饵料40%。 二、遮荫养鳅法在1米的土池中,铺设一层无  相似文献   

16.
水生作物田养殖泥鳅,属生态养鳅。主要有茨菇田、荸荠田、茭白田、藕田养殖等模式。这些田中腐殖土含量一般都比较高,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如水蚤、丝蚯蚓等小型水生动物的繁殖。由于泥鳅喜钻泥,又能促进田内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加之农作物也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适合泥鳅生长。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kg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取0.5kg成鳅,农作物与鳅兼作两相宜。  相似文献   

17.
<正> 利用木箱养泥鳅,是适应山村条件的一种家庭养鳅方式。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准备工作。养殖泥鳅的木箱规格为2—3米,宽1—1.5米,高0.8米,要求木箱内壁光滑,在箱的一面或两面开设3厘米直径的注、排水口,在注、排水口和箱上盖设置铁丝网。 2、苗种投放。在木箱内堆放泥土和切碎的稻草或堆肥(每箱3千克左右),注入温水,深以浸过土层30—50厘米为宜。在箱内泥土中埋没数支互相连接的水管,保证注、排水。每个木箱约注水1.8—5升左右。3—5天后,每平方米投入鳅鱼种1500—2500尾左右。放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势头很快,出现了苗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利用鳅池繁育苗种有利可图。现将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花陇村养鳅专业户赵金忠利用鳅池培育泥鳅苗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由车轮虫大量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部而引起的疾病叫做车轮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鳅病之一。(1)症状:患了病的鳅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镜检可以看到虫体密密麻麻地布满整个鳍部,如不及时治疗,不久就会引起泥鳅死亡。(2)流行情况:主要以鳅苗种期危害最大。此病很常见,全国各养殖地区均有发现,以5~8月份最为流行,特别是密养的鳅种和瘦弱的病鳅最  相似文献   

20.
<正>7月7日早晨,200万尾泥鳅寸片苗种,从嘉鱼县潘家湾镇复兴洲村泥鳅繁育基地打包装运,远赴湖南澧县安家落户。这是该县首次对外输送泥鳅苗种,也是水产养殖户杜显和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首次攻克泥鳅"寸片死"难关,取得鳅苗繁育成功的标志。基地负责人杜显和介绍经验时说:"泥鳅‘寸片死’不是发生在鳅苗体长3cm左右,而是发生在体长1cm左右,此时鳅苗体色正处于由黑色转为黄色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