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去杠杆之争     
今年初以来政府施行的去杠杆政策对经济、金融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市场和监管广泛的讨论。笔者将持续聚焦“去杠杆之争”,系统阐述当下去杠杆政策的观点。本文认为,中国的宏观杠杆问题本质是结构问题,是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2.
结构性去杠杆要求在精准识别企业杠杆率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去杠杆、稳杠杆和加杠杆,而数字金融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政府和金融机构准确识别企业杠杆率和经营状况,为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可行思路。本文根据修正MM理论和权衡理论,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2011-2018年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具有加杠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优质企业具有加杠杆效应,对普通企业具有稳杠杆效应,而对劣质企业具有去杠杆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强化数字金融监管,稳步推动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企业应提高发展质量,保持合理的杠杆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建奇 《新金融》2017,(10):15-19
去杠杆问题不仅是当前金融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对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杠杆率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研究表明,虽然中国的全社会杠杆率并不是全球最高,但非政府部门杠杆率却位居世界前列,这是政府、学术界等部门如此关注杠杆率问题的根源。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加杠杆帮助个人、企业去杠杆是非政府部门去杠杆的主要做法。结合政府杠杆率空间的测算表明,中国政府杠杆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中国政府仍然有较大的加杠杆空间,非政府部门的去杠杆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2016年,中国去杠杆政策实施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同时期发生,是巧合或是必然?造成劳动者福利损失了吗?本文将2016年去杠杆政策作为一次自然试验,基于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去杠杆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表明,去杠杆产生的融资约束和偿债压力并没有带来企业降薪或裁员行为,相反,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更多表现在企业经营成本与财务成本降低、投资效率提高等方面,没有出现“利润侵蚀工资”的现象。该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坏杠杆企业和过度投资企业中更加明显,一定程度抑制了资本过度投入和无序扩张的问题。本文研究为2016年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再次下降的现象提供了微观解释,为明确我国去杠杆政策的积极意义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谈到日本的经济问题,人们一般会习惯性地想起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资产泡沫破灭和经济硬着陆以及"失去的二十年",但大家对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的原因却看法不一。反观美国,2008年史无前例的次贷危机后,仅仅七年后经济就呈现强劲复苏之势。当前,中国正面临金融监管加强和金融去杠杆的紧迫任务,如何借鉴日美经济的去杠杆经历,选择中国式去杠杆的可行路径,已经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更现实的选择是稳杠杆和转杠杆,重点是通过金融监管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降低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以此来带动国企和地方政府降杠杆。  相似文献   

6.
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与中国经济在2008年企业大规模举债、2012年大规模非标融资、2016年刺激房地产的三次加杠杆有着密切的联系。2018年开始的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逐步稳妥地去杠杆,已成为监管当局和各家金融机构的共识。金融去杠杆的实现与中小银行公司的业务转型密不可分。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现状,然后从分析金融杠杆本质及已形成的事实入手,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去杠杆的实现路径,随后对实现金融去杠杆对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稳定负债、回归服务实体本源、提升资产定价能力、量化风险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小银行通过公司业务转型实现金融去杠杆和自身业务的长远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晓晶  刘磊  李成 《新金融》2020,(1):6-13
本文分析了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信贷本质上是借助实体经济活动促进增长,若出现错误配置.过多的信贷将不能带来更快的增长。本文通过对美英日德等发达经济体150年来的杠杆率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发现,杠杆率具有长周期特征,大致呈现三四十年的变化周期。中国改革开放40年至今,宏观杠杆率基本处在一个周期的峰值附近,因此,去杠杆成为必然之选。在政策层面,中国去杠杆过程需稳中求进,要将强制性的市场出清作为去杠杆的前提.警惕強调宽松环境下的去杠杆,故总体上需保持偏紧的货币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和DSGE模型,从杠杆转移的视角出发,对结构性去杠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不同转杠杆政策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紧缩国有企业信贷可以有效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但也会导致经济下滑;(2)在紧缩国有企业信贷的同时,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即杠杆转移,可以同时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和稳增长;(3)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引导银行部门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风险预期比定向调整准备金率更优。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14,(9)
自2009年开始,中国杠杆率开始持续上升,这被认为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罪魁祸首。当前央行实行的紧缩信贷的去杠杆方式负面影响大,不能解决高杠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杠杆率高企的内在原因,探求降杠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地方政府部门降杠杆为主的结构性去杠杆正有序推进.始于2016年下半年的上一轮去杠杆在推动宏观杠杆结构性去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金融风险,也为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再度加杠杆腾出了一定空间.在大国博弈导致外部复杂性上升并经历了新冠疫情冲击的当下,本轮结构性去杠杆所面临的环境与上一轮去杠杆已经有明显不同,因此注定其手段与着力点也将有明显不同.本文将本轮结构性去杠杆与上一轮去杠杆进行了详细比较,详细分析了两轮去杠杆在实施背景、着力点、节奏和力度等方面的异同,提示了本轮去杠杆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相似文献   

12.
翟梓彤 《会计师》2022,(17):52-55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窗口,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下大力气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如何通过去杠杆,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服务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H集团为例,从分析企业去杠杆动机入手,进一步分析其去杠杆的时机和能力,从而研究其去杠杆途径的选择和效果。研究发现,H集团去杠杆主要动机是服务企业轻资产战略转型,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和转型具备了较强的去杠杆能力,并进一步从战略层面、投融资层面、经营管理层面和分配层面分析了去杠杆途径,结果表明,企业去杠杆的效果较为显著,企业成功实现了轻资产战略转型,债务水平和债务风险显著降低,盈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企业未来发展预期较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去杠杆的重点仍是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以及房地产、产能过剩领域。宏观杠杆率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稳态关系,稳杠杆应着力于合理把控债务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企业杠杆率的下降有赖于产权比率的降低、 ROE的提升和总负债增速的下降,通过提升创利水平来降杠杆是可取之道。信贷周期和金融周期均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经济下行期叠加贸易摩擦背景下,宽泛的去杠杆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去杠杆应注重杠杆资源优化配置,纠正杠杆错配,鼓励和支持好的合理的杠杆,降低落后的、过剩的、低效的杠杆,从而提高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去杠杆还应注重与监管周期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效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制度背景,以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构建企业去杠杆策略的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企业去杠杆策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增权”策略,采用“减债”策略去杠杆显著提高审计定价。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述现象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机构持股比例高的情形下得到缓解;企业的去杠杆策略通过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三条路径影响审计定价。最后,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和内生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去杠杆经济后果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文献,而且对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和企业制定去杠杆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去杠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这是对去杠杆提出的总体要求。高杠杆率不利于经济转型发展,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然而,去杠杆不是简单的全面压降杠杆率,要去的是不合理的高杠杆率。在控制杠杆率的同时优化杠杆的分布,杠杆率该降的必须要降,过低杠杆率该加的也要合理增加,要在去杠杆的同时引导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家庭部门去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收入不平等角度揭示上述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整体上,家庭部门去杠杆在短期内会显著抑制经济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部门去杠杆对经济增长逐渐表现出促进效应;第二,家庭部门去杠杆主要通过影响家庭消费增长作用于经济增长;第三,经济体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会放大家庭部门去杠杆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特钢)为例,分析其去杠杆的路径选择,并从杠杆率水平、财务风险、财务绩效三个方面评判去杠杆成效,总结案例,为钢铁行业其他企业去杠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去杠杆要求以来,去杠杆被列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经济工作之一。然而,在诸多现实约束下,高杠杆企业去杠杆并非易事,因而可能出于以下动机进行杠杆操纵:(1)迎合政策和监管要求,形式上完成去杠杆任务;(2)粉饰企业杠杆状况,增强企业投融资能力。杠杆操纵的常用手段主要有:(1)表外负债;(2)名股实债;(3)其他会计操纵手段。杠杆操纵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有:(1)增大会计信息风险,误导股东、债权人和政府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2)增大代理成本,降低企业投融资效率。鉴于此,应当同时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监管层面采取措施,防范和限制企业杠杆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企业的高杠杆、高负债限制了企业进一步融资的能力,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带来的系统风险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促使经济不断下行,进而可能引发全社会的信用危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去杠杆",引导社会资本"脱虚入实"。本文首先从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和企业重复产能建设、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追求GDP为导向的经济增长等入手,剖析企业"高杠杆"的成因;其次,从直接减债、债务重组、企业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探讨企业"去杠杆"的方式;最后,从政府加杠杆、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轮驱动、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创新融资方式以及实行差别化信贷享有权,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等方面,提出企业"去杠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未来中国经济的去杠杆和再加速不能指望外需,加快国内促改革、调结构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