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如何让"小微权力"不再任性?安徽省天长市通过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村干部积分制管理,压实镇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体监督、群众民主监督职能,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让权力运行更规范。  相似文献   

2.
正涉纪信访案件七成来自村(居)一级;一次村级财务大清理,前后立案处分村干部近800人。2017年初,湖南省娄底市在涟源启动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体系试点时,发现面临的问题是沉重而棘手的。"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娄底市纪委副书记李建设坦言:村级"微权力"腐败问题已成为群众关注的聚焦点、影响基层稳定的"大祸害"。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村基层微权力监督十分必要,只有监督才可以加强党建引领,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夯实政治根基,稳定基层秩序,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采用权力清单方式加强监督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需要做好制度设计,通过建立差异化微权力清单,织密农村微权力监察监督网,同时确定三大监督重点,填补制度漏洞,健全"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规范农村微权力运行,打好监督"组合拳",形成多方合力。以北京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讨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对身兼"国家代理人"和"村庄当家人"双重角色的村干部进行监督,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正>村级监督联络站肩负着监管小微权力运行以及收集化解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光荣使命。保障权力运行不越轨、民主决策不失范、村级利益不受侵害、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是村级监督联络站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就村级监督联络站如何开展监督工作,作如下阐述。一、存在的问题村级监督工作不受重视。个别村干部对村级监督工作没有敬畏之心。一些村干部还存在村民自治“我说了就算”的错误思想,办事优亲厚友、  相似文献   

5.
拥有"双重角色"的村干部在土地流转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使用浙江省5个市的调查数据,从地块层面分析了村干部身份对流转林地租金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干部的"双重角色"具有权力优势和社会网络资源优势,使得村干部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流入林地时,租金均显著低于非村干部;而且村干部在流入立地质量更高、产权更安全等条件较好的林地时,租金水平接近、甚至低于非村干部流入条件较差的林地租金。因此,在推进林地流转市场化改革中,应当防止因政治身份差异所引起的交易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为解决乡村治理中权责界限问题多、手续繁杂流程多、监督管理部门多的问题,认真落实“清单制”,探索建立微权力清单、微责任清单、微事务清单、微积分清单“四微清单”制度,明确了村级工作权责,压实了镇村干部职责,激活了共治促和谐动力,以“四微清单”赋能增效,着力提升乡村治理和为民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3月2日,河南省许昌市纪检委微信公众号"清风莲城"发布了《关于鄢陵县陶城镇后路村村委副主任刘连春等人私分捐赠物资问题》的通报,通报称,三名村干部分别带走2箱群众捐赠的方便面。通报披露,2020年2月5日晚7时许,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全国各省纪检监察网2015年1月-2017年6月通报的村干部违法犯罪典型案例研究村干部腐败现象的相关特征,并对精准扶贫前后进行比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精准扶贫后村干部的违法犯罪的案件数量有所下降;违法犯罪现象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对于精准扶贫前,精准扶贫后村干部违法犯罪始发日到查处日的时长缩短;村党支部干部违法犯罪的可能性最高;个人违法犯罪比团伙犯罪比例高;涉案的村干部基本上都会受到党政处罚,处罚的力度与平均的涉案金额有一定的联系;精准扶贫后的平均涉案金额比精准扶贫前普遍减少;违法犯罪的主要手段是骗取冒领扶贫资金。  相似文献   

9.
正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需要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作为村级事务管理的核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流程规范、公开透明是基本要求,还需朝着精细化管理方向做出更大努力。实现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基层力量来自群众,要推进农村财务精细化管理,就要善用三种语言,消除农民群众对村里记账结果和财务信息的信任度不高的"痛点",打通村干部不敢花钱,怕违规,宁愿不作为不干事的"堵点"。找准"共同语言"。当前农村基层暴露出的大多数财务问题,都与村一级公权力运行不规范有关。找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与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共同语言",是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通关语"。在打造村级财务管理风清气正、规范有效的共同目标指引下,化解农村基层干群之间的信任赤字,实现干群同向发力,让村干部敢于"按制度花钱办事",让农民群众主动"按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置换政策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通过重新分配权力而对主体利益获取产生重要影响。在农民以宅基地置换集中安置房,由分散居住形态向"城市化"社区集中的过程中,其他利益集团——地方政府、开发商、村干部利用各自优势参与制度设计与执行争而分利,形成三个层次的利益集团博弈。在这一改革中地方政府掌握权力资源且目标多元,开发商凭借经济优势寻求政治偏袒,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获取额外收益,导致农民这一弱势利益集团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处于劣势。破解这一难题要求制度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农民利益;设立第三方监督机制,保证制度有效性和权力资源合理使用;农民提高谈判能力克服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村社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的村社权力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村社权力效能与集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村民选举赋予村干部权力,政权意志制衡村社权力,干部素质决定了村社权力效能。在农村集体经济活动中,村社权力处于治理地位,村社权力具有协调集体经济的功能。只有激活村社权力,重视村干部选择培养与利益实现,约束村社的法外治权,才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拥有'双重角色'的村干部在土地流转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使用浙江省5个市的调查数据,从地块层面分析了村干部身份对流转林地租金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干部的'双重角色'具有权力优势和社会网络资源优势,使得村干部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流入林地时,租金均显著低于非村干部;而且村干部在流入立地质量更高、产权更安全等条件较好的林地时,租金水平接近、甚至低于非村干部流入条件较差的林地租金。因此,在推进林地流转市场化改革中,应当防止因政治身份差异所引起的交易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案件村里有多少资源?每笔开支用在了哪里?村集体财产怎么处置?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对137个村(社区)启动"三资"清理工作。8月15日该区发布的通报显示,截至7月20日,清出村级虚假债务8136.9万元,增加集体资产7483.36万元,查实387笔不合规支出1765.38万元,收回村干部乱开支69.56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正>《南方农村报》报道,近日,广东省检察院通报去年以来开展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的情况。2016年1月至今年8月,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查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涉案169人。检察机关分析,案件犯罪主体以乡镇、站所和村"两委"人员为主。从查办案件看,村支书、村主任及其他村干部占立查总人数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小微腐败及引发的村级矛盾纠纷,宁海县在全国首创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厘清小微权力运行边界,制定权力行使流程图,确保权力运行规范有序,并通过目标管理考核、宣传教育、联动监督等办法,推动"36条"落地生根,真正"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相似文献   

16.
正为全面反映村干部任期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让广大群众了解干部、正确评价干部,确保村街"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对村干部任职期间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农村干部离任财务审计是预防"微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离任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既要保证全面审计,又要做到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在村街"两委"离任和换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笔者认为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在中国具有普遍性。本文基于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相互博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从农村集体资源产权界定不清和宗族分化相互作用的角度,为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研究发现:村干部掌握农村集体资源的非农用途转让权,故村干部职位具有潜在的租金收益,落实监督制度妨碍村干部获取租金,因而村干部反对落实监督制度;乡镇干部因和村干部分享租金,因而不会促使村干部落实监督制度;村民为了分享集体资源的收益,反对村干部不落实监督制度,但其反对只有村民达成集体行动后才能生效。在存在宗族分化的行政村,本族村干部对本族村民具有天然的正外部性,所以村民都偏好本族村干部。这种偏好和村干部的分而治之政策,导致不同宗族的村民达不成集体行动,结果监督制度缺失成为均衡。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不仅是"资源诅咒",也是"血缘诅咒"。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定,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所谓"权力清单",简而言  相似文献   

19.
今年年初,我县大部分村都进行了村干部换届,换届以后,少数村干部利用手中权力,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随意撤换村会计,把这个岗位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因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引发的上访事件频发,根源就在于村级财务不清、管理混乱、透明度差。而这背后,则是国家审计范围有限、乡(镇)机构改革后监管体制不畅、个别村(居)干部经济责任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了当前村干部经济行为和村级财务监管不力。"村官"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空白点",这造成了"白条"抵库、挪用公款、出入账不规范等现象频发。加强对村干部经济责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