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抒望 《宁波通讯》2012,(21):10-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4.
薛全录 《魅力中国》2011,(20):64-64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促进我们事业科学发展的一大法宝。笔者认为,集团公司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5.
徐寒春 《魅力中国》2013,(10):64-65
党的十八届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各行各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胡锦涛同志在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要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东北之窗》2014,(3):10-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鲜明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对党内外、国内外关于我们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集中而鲜明的回答。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柘晶 《浙江经济》2007,(20):8-9
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七大报告中的一系列新提法、新表述、新论断,系统地反映了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当代陕西》2001,(7):77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又进一步加以强调."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对党的先进性作了新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从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回答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江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13年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建党75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认真探索和回答了当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对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作了精辟的阐述,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我们党的执政使命和战略任务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结晶和实践导向,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拓展了党的执政目标,阐明了执政使命;深化了党的执政宗旨,回答了为谁执政;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注解了为何执政;阐释了党的执政方略,论述了怎样执政.中国梦成为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旗帜.中国梦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政治理念,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6.
姜信治 《发展》2005,(6):6-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同时也回答了党在新时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来看,它必须反映…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起至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到“完善”,我们党用了十年时间。对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创新、认识深化的过程、解决了公有制能不能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找到了以多种形式的股份制作为与市场经济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提出了国有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此形势下,如何建立新型的二轻集体经济? 如何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是我们探索和实践集体企业改革道路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是发展。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的中心任务、发展的领导力量和发展的全面内容,是构成这个主题中的分主题。这些分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发展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发展的全面内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不同的回答,构成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总回答,即发展的总主题。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认真分析党的历史地位和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政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等重大课题。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念,使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深刻总结的历史结晶,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为实现我国各民族"两个共同"目标提供了新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