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98艺术区的马拉松式园区整修接近尾声,这块亚洲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画廊交易区不管是在整体规划,还是在内部环境上,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奥运期间国内国外无数个十分重要的团体到访。那么,身处其中的各种类型的画廊对此是如何反应的?整修后的798是否能为它们提供良好展示平台呢?预备阶段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从侧面体现了当前画廊的行业状况,以及为画廊提供服务的艺术园区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化的先锋,今天的艺术从本质上讲,关联甚至取决于权力系统,并反过来被体制及市场的成功盖棺定论。而同时当代艺术正日益演变为某种风雅人士的娱乐消遣,潜身名利之所。它受到人们空前的欢迎,成为无数媒体和市井流言的焦点,披着艺术创造、艺术革新甚至艺术挑衅的外衣招摇过市。另一方面,照经济全球化的逻辑,当代艺术体制及市场的成功主要涉及那些非西方的国家——中国、印度、土耳其、俄罗斯  相似文献   

3.
《致富之友》2011,(9):46-49
辛美沙:很早以前就有开画廊的想法,只是东京艺术博览会总监的机会先来 辛美沙(Misa Shin)小姐可说是最有条件经营画廊生意的人。曾任职东京艺术博览会总监五年.累积无数的人脉、经验,辛美沙画廊(Misa Shin gallery)成立不足一年已举办过4次展览.参与个6个亚州博览会;  相似文献   

4.
苏伟 《致富之友》2011,(10):83-84
贝尔廷在这个短小的章节中引用温克尔曼、瓦萨里等人的例子简述艺术史叙述模式成型的具体环境和过程。温克尔曼的例子被学者们无数次地引用和评述。在他奠基性的著作《古代艺术历史》中,温克尔曼用热烈而独具文采的笔触高声颂扬古希腊艺术,推崇它为人性的美与神性之美的完美结合典范,呼唤人们回到古希腊,因为只有在那里,人类才有可能变得伟大。  相似文献   

5.
一个农家弟子,凭着他对盆景的喜爱,放弃办厂经商的念头,而立之年,从事树桩采集和盆景制作。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盆景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引进徽派品种,种出了生态型盆景,保护了山林资源。这一切,出自他对大山的爱和对盆景艺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苏伟 《致富之友》2011,(12):90-91
贝尔廷在这一章中讨论了先锋艺术和伴随它发展的艺术批评在不同语境中产生的意义和转变。这段历史无疑是现代主义艺术中最受人关注、同时也不是不断被重新观看的历史。先锋艺术产生时把未来作为实践的坐标系而与抱守传统和历史的艺术研究分道扬镳,但到了60年代,先锋艺术在文化语境的转变中经历了深刻的危机,最终又被守住最后的"风格"原则底线的艺术研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初步形成,每个环节相互影响,作为艺术市场的生产者——艺术家也不例外。考察与他们创作息息相关的艺术工作室群落生态,可以从一个很直接的渠道了解当前国内艺术家在商业环境中的生存、创作状况,其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流通于艺术市场的艺术产品的质量、面貌。其中,对年轻艺术家创作状态的透析,可以最直接地指导艺术品投资者对年轻艺术家的挑选——这恰恰又是艺术投资的最核心部分。早年位于北京的艺术工作室群落有东村、圆明园等,这些画家村都已逐渐消逝。最早由画家工作室构成的798艺术区,因为商业的成功而租金飞涨,逐渐变成了以画廊为主体的艺术区。原住艺术家逐渐开始了以798工厂为中心涟漪扩散式的迁徙,因此,在北京东北四环附近的广阔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工作室群落(每个工作室的租金价格和其硬件条件,离画廊区的距离,业主的租赁调整有关系。)原来这些和农村无异的地区也因为艺术家的进驻开始大兴土木,从一开始少数的仓库租赁变成了兴起平掉土地转盖工作室的热潮。与这一切伴随而来的,是租金的上涨。艺术家是否会再次迁徙?这种游牧状态会延续多久?都成为了新问题。除了成名艺术家,在近年火热的艺术市场号召下,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艺术家都涌向...  相似文献   

8.
《致富之友》2010,(9):82-82
"艺术北京"、《艺术与投资》一直以来都针对艺术爱好者与投资者们的需要作出最专业的建议与真诚的服务。此次由"艺术北京"、《艺术与投资》共同推出,北京匡时独家协办的"艺术北京+艺术与投资讲堂",从本月的这个栏目开始连续三个月以详  相似文献   

9.
王昱臣 《致富之友》2010,(12):62-67
10月底举行的2010年艺术基金会国际论坛是第一个针对国内外艺术基金会发展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28日的公开论坛围绕着艺术基金会的跨地域协作的可能性与对当代艺术的支持话题展开,前后穿插了北美、欧洲、中国大陆、德国、韩国、台湾地区的艺术基金会现况介绍,来自各国的基金会负责人带来了最新的资讯与公众分享,作为东道主的吴作人国际基金会组织举办了此次活动并分享了他们对中国艺术基金会现状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时间:2008年1月24日地点:清华园朱金石:我从1985年就开始观察抽象绘画之外的艺术了。汪晖:你说的抽象艺术之外的艺术是指哪些呢?朱金石: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还有行为艺术、Video(影像)、照片。抽象艺术到了80年代末已经是一个过时的事物。  相似文献   

11.
常旭阳 《致富之友》2009,(12):22-25
西方的艺术博览会大致分两类,现当代艺术博览会(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Fair)和艺术与古董博览会(Fine Art andAntiques Fair)。按时间划分,现当代博览会作品以现当代艺术为主,从印象派一直到当下创作,特别注重开发年轻艺术家和实验艺术的市场,全球最知名的现当代艺术博览会有巴塞尔Art Basel、伦敦Frieze、巴黎  相似文献   

12.
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看,艺术的发生、发展均与人类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情感作为艺术的基本属性之一,它贯穿了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一点不用展开细说了,已经成为共识性的认同了。情感作为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必需的资源,它将直接产生创作动机,调动意识和身体的各个部分进入艺术表现临战状态,这种冲动是情感的原生态体现。  相似文献   

13.
1、今日的艺术经验与历史学性质的艺术研究2、今日艺术中的艺术史:告别与相遇1、今日的艺术经验与历史学性质的艺术研究人们关于艺术终结与艺术史终结的谈论已经足够多,虽然说这两大议题的提倡者并非相同的人,而且它们也并不处于同一种关系域中。"艺术的终结"常常被用作呼唤新艺术诞生的标语,而认为"艺术史的终结"已然到来的  相似文献   

14.
卡地亚总裁阿兰·佩林(Alain Perrin)说:艺术赞助不仅是企业公关的利器,更可平息任何批评企业的声浪,并获得舆论的认同。而公关公司作为企业形象推广的重要一环,在搭建企业与艺术行业之间关系上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国内企业对于艺术赞助关注的缺失,国内的公关公司对于艺术赞助的关注也不多。就艺术赞助的问题本刊与太立德仁公关传播机构(1993年创立)策划部副总监李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5.
《致富之友》2011,(6):102-111
对于国人来说,东南亚艺术既似曾相识,又充满异域风情。这片土地到底孕育出怎样多元而独特的艺术?有着殖民历史和正在经历"后殖民"的东南亚,其现代和当代艺术呈现出怎么样的不同?东南亚艺术的市场收藏潜力如何?让我们慢慢进入这块绚丽的艺术沃土。  相似文献   

16.
《致富之友》2011,(3):26-27
苏富比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专场主要有两个场次.2月10日的“Looking Closely:私人珍藏”与8日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场。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市场     
《致富之友》2011,(1):12-12
艺术与市场,看似应是一件非常简单、清晰的互为主客体一种关系。有艺术。才有艺术市场;反之,有了艺术市场,艺术才可以存活。但事实是.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市场,问题也许并没有这么简单.其复杂性是极难以估量和辨别清楚的。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金钱     
艺术与金钱的关系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艺术可被视作流通于艺术市场的作品之集合。在这种情况下,谈起艺术与金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近年来艺术市场蔚为奇观的飞速发展:现当代艺术现身于拍卖行中,吸引各路主顾在它们身上一掷万金,如此情形比比皆是;我们在报纸上读到的关于当代艺术的报道几乎都在围着这一点打转。今天的艺术完全可以在艺术市场的语境中加以解读,而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可成为商品,这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杜卡 《致富之友》2009,(2):60-67
过往20年来时尚奢侈品牌与当代艺术的联姻已经司空见惯。而改革开放之初,当中国开始复兴民族艺术时,肯定未曾料到日后的全球奢侈品产业会成为支持甚至推演本土艺术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品牌纷纷瞄准中国,一边展示产品,一边与本土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多元合作。这种品牌实践的风生水起在中国还只是近几年的事。奢侈品牌拼命往艺术圈里钻,要的就是那个看似虚无缥缈却能带来真金白银的"艺术气质";艺术家则嘴上虽不说可是心里都个个明白,成为时尚明星几乎就等于搭上火箭:名利双收!即刻到达!急于建立声名和财富的中国艺术家与要在中国创建良好声名以及更多财富的西方奢侈品牌;这种无可救药的一拍即合,让二者成为双生姐妹,一路并行。天然的双赢关系,牵引着奢侈品与艺术圈的不断合谋。然而,即使奢侈品有艺术感,像艺术品似的,用艺术形式包装的,甚至是对某些艺术圈产生影响的,但它仍然不是艺术。而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正因有着独立自省的审美和非功用性的思绪。不可能相互成为对方,恰恰才产生了这绵延不绝的若即若离的友好张力。  相似文献   

20.
策划这个专题主要是针对现在环境中新媒体艺术发展的一个梳理,此次收录了很多珍贵的文本,因其来自不同的时间和线索,自录像艺术开始的角度和后来新媒体的态度,其中新媒体的发展必然的还涉及到DV革命与社会中出现的博客现象。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从录像艺术到大型的国际新媒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