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杰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3):166-167
如今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势必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的运行之中,外汇储备应作为我国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而更好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我国所面临的外汇储备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令人惊叹,外汇储备地超额增长已经引起政府及各界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国带来相关利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增添了许多苦恼。我们有必要对外汇储备的相关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将运用机会成本理论着重探讨外汇储备的成本问题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外汇储备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鉴于此,无论在国内经济环境下,还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外汇储备问题,理论与现实意义都将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外汇储备理论,一国外汇储备至少满足3-4个月的进口付汇和偿还全部短期外债的需要,而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远超过最优规模。过多的外汇储备不但意味着外汇资产利用的低效率,同时出会增加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汇率风险。因此,改变稳健的外汇储备政策为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减缓超额外汇储备压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英国经济学家葛逊于1861年提出国际借贷说。该理论认为汇率波动决定于外汇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是由国际借贷所引起。商品的进出口、债券买卖、利润的转移与捐赠、旅游支付、资本交易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但只有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保持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至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0663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其对中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分析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机理入手,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指出了其可能引起的风险,并提出了对此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疏腾 《商业科技》2014,(32):160-160
中国的外汇储备远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规模的急剧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引致通货膨胀、增加了我国的长期负债等影响。应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汇率制度改革、打击境外游资投机活动等方面改善外汇现状。  相似文献   

7.
国际储备可以使一国政府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可以增强一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对外信誉,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但是过快的外汇储备增长,也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种种弊端。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外储备规模过多的现象,从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方面入手,对我国适度对汇储备规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过快过多的外汇储备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合理利用外汇储备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过了理论上的最优规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顺差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以及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导致"热钱"聚集等原因造成。科学管理并使用这些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迄今已超过1.8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在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强大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弄清外汇储备规模快速膨胀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和判断外汇储备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对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尹鹏  肖峰 《现代商业》2008,(5):28-28
我国外汇储备在2007年突破15000亿美元,给国内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从外汇储备增长的来源分析,5个因素造成了当前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我们应该从来源分析入手,采取措施,应对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1.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筹备成立标志着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的根本变化,文章认为外汇储备投资除满足收益性和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使命外,应重点保障我国资源需求的战略目标;资源战略储备的形式除实物储备外,还可以直接购买或参股资源矿藏、购买资源类企业的股票以及通过国际期货市场进行运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搞清楚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因素则变得非常重要。当前比较流行的协整分析方法,虽然有效地克服了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存在的伪回归问题,但是它只能描述非平稳序列之间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对于非线性的相关关系则无法描述。本文根据外汇储备理论,构建外汇需求模型,通过GMDH网络数据驱动型的数学方法演绎,得到了一个实证研究具有良好拟合优度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非线性模型。主要结论是在美元贬值的预期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受到人民币持有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相似文献   

14.
全球外汇储备激增及管理策略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明东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3(5):113-116
自1995年以来,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国家外汇储备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特征:规模急剧增加、国家集中度提高、地区分布特征明显等。外汇储备激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增加了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本文对外汇储备激增国际背景下全球主要储备国或地区外汇储备管理的经验做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本质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加工制造业的产业倾斜导致产业结构畸变,直接造成贸易结构不合理,引发经常项目顺差。同时,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兴旺发达是FDI进入我国的关键动因,FDI的持续涌入不仅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成因,而且进一步加大了加工贸易顺差,导致贸易结构更加不合理,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能否改变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运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Johansen检验、VEC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截取1982-2007年间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年度流量指标和2005年7月-2008年9月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中国贸易顺差月度流量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互为因果;(2)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且相关系数变化图大致呈‘U’字形;(4)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5)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无因果关系;(6)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本文结论如下:(1)贸易顺差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且近年来贸易顺差对中国外汇储备的贡献越来越大;(2)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3)USD/RMB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较小,故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中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趋势。弹性理论分析表明中国贸易顺差增大的原因是:(1)中国出口商品弹性小;(2)中国内需不足。故此提出以下建议:(1)加速启动内需,特别是农民消费;(2)调整对外贸易产业结构;(3)促使人民币真正‘弹’起来。  相似文献   

17.
分别阐述了我国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各自居高不下的原因,比较了两者原因的相似性,运用多种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论证了两者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高额居民储蓄与外汇储备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建立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并加入遗产因素,尝试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研究了外汇储备增长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外汇储备规模与少儿抚养负担率负相关;与老年抚养负担率正相关,而与利率正相关,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这三个因素将对外汇储备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外汇储备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检验结果来看,短期和长期外汇储备的增长源于经济增长,但外汇储备只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由于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是短期行为,要真正促进经济增长还需要依靠其他政策综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汇储备与CPI波动动态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IS-LM-BP模型并借助1994年1月~2008年6月(174个样本)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物价波动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和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对物价波动均产生正向冲击;进出口贸易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外汇储备不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证实进出口贸易和货币供应量短期内减缓物价波动,但是长期内对物价波动冲击效应显著,加剧物价波动。由此可见,在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物价波动的外部传导机制,内外经济问题都需要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