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国际储备是一国经济获得内外平衡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外部经济的冲击更易对一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加可以增强其宏观调控的能力和维持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但是流动性高的储备资产一般收益率低。因此,从成本一收益角度来看,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一个相对适度的规模。自1994年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实行银行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微观数据,对预防性储蓄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在已有的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中,以总量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居多,运用微观数据的尚不多见。本文在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失业风险对家庭流动性资产持有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失业风险增加时,中国城市居民倾向于持有更多的流动性强的资产,即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城市确实存在,不过这种预防性动机并不强烈;而过去收入的波动并不能造成居民持有流动性资产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是指不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并且以合理的成本和很容易买卖一种资产的能力。和风险相匹配,流动性强的资产其风险小收益低。它对被迫或主动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如果缺乏流动性,所有将被迫持有债务工具到期、持有权益工具直到公司清算,或以不合理的价格售出。如果流动性过于充足,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可能意味着失去了高收益的项目,对于整个经济来讲,  相似文献   

4.
李家琪  魏肖阳  姚海涛 《商》2014,(19):102-102
本文从运营资本概念中的广义运营资本即短期资产为出发点,分析和研究对于短期资产的差异性的各种影响因素。以中国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房地产、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五个行业为对象,选取上市公司200年至2013年的数据,以影响上市公司短期资产持有差异的各个因素为变量,构建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公司短期资产持有差异的内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现金持有水平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现金作为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贯穿企业生存发展始终。由于信息不对称、税收等各类外部因素的存在,持有现金可以为企业提供日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支出从而避免一定的外部筹资成本,也可以满足企业对外投资需求。但是,过量持有现金可能导致现金闲置或者是经理人的自利行为。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对现金管理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金作为企业中流动性最强和收益性最差的资产,其持有水平一直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先回顾了现金持有理论的发展,而后从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企业持有现金的价值及现金持有动态调整方面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厉以宁 《中国市场》2010,(16):52-54
要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必须避免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及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贬值。为此,必须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调整外汇储备币种、增加外汇资产等方法用活外汇储备,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对有效市场的检验应该在时间上明确树立短期和长期的概念,并且认为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对资产是合理定价的,资产价格调整合理的时间受制于制度成本;本文提出短期的股价不合理不能否认资本市场长期的资产定价合理性,而长期的异常成为了资产价格扭曲;长期价格偏离合理的实质已经不是市场的行为,而是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的问题。结论是: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降低制度成本,并且政府干预市场的准则是市场自我调整股价的社会成本大于政府干预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9.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与经营业绩间的关系是公司金融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我国上证A股2016年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本研究从信用状况的视角系统地考察了企业现金持有对其经营业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信用状况差的企业持有现金会增大代理成本与融资成本,从而对其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持有适量现金能够降低流动性风险与融资成本,进而提升其经营业绩;而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持有过量现金会导致投资不足以及融资成本增加,使其经营业绩下滑。结论丰富了现金持有与企业业绩的相关研究,同时为我国上市企业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现金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舒苏 《商》2013,(12):121-121,112
对于公司来说,: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而且在资产配置中,现金的地位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公司现金持有的相关理论假说进行分析,并对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金融深入剖析,一起为公司现金持有的后续研究做出铺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后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风险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量集中于美元和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根据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资产现状,应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与储备资产多元化管理;加快增加黄金储备;以债权换技术、以债权换战略资源,且藏汇于民,以加速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遏止资产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后,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实际利用外资量大、外贸顺差大、热钱流入多,而是赶超情结和权力结构失衡双重作用的结果。基于中国解放之后历史阶段的理论分析表明:赶超情结和权力结构的失衡使中国步入了一种“低福利、低权利”的发展模式,劳动力低成本格局得以长期维持。这种格局既增加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获得顺差,也促进了FDI等资本流入,还加剧了中国经济失衡,导致国民消费率一路走低、投资率畸高、商品过剩严重,不得不以出口作为出路。这样就必然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乃至高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3.
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外汇储备理论,一国外汇储备至少满足3-4个月的进口付汇和偿还全部短期外债的需要,而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远超过最优规模。过多的外汇储备不但意味着外汇资产利用的低效率,同时出会增加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汇率风险。因此,改变稳健的外汇储备政策为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减缓超额外汇储备压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秀惠 《商业研究》2012,(4):137-142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下,中国近几年连年实现双顺差、高储蓄,进而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占据很大比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近几年实行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且毫无约束,在帮助其经济走出衰退的同时,亦导致美元不断贬值,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缩水风险。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Foreign investment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Peru's banking sector since 1990. Indeed, as of June 1998, half of all bank assets were foreign-controlled. Much of this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by outside entities can be traced to the privatization drive and to discriminatory reserve requirements on domestic deposits. Despite financial deepening, the analysis conducted here finds that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not become more efficient in lowering the cost of intermediation as measured by the interest spread between loans an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6.
陈炳才 《全球化》2021,(2):27-42,133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涉外金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资本账户开放的安全问题、外汇储备资产或外汇资产的安全问题、国际支付结算体系的安全问题。导致中国涉外金融安全问题的外部原因是本币不具备储备货币的国际地位,需要从外部获得储备货币,必然缺乏安全;人民币汇率的信用依靠美元等储备货币背书,中国经济崛起也曾经依赖美元顺差;美国可以利用美元账户对资金、资产交易、跨境支付结算等,实施行政处罚、限制、冻结等制裁,乃至剔除出账户系统。内部原因是中国经济崛起,美国要打压和制裁;金融开放如果在汇率制度选择、外汇管制和管控上处理不当,允许储备货币资金完全自由进出而无约束,则必然存在金融危机的可能;国际收支失衡导致涉外金融缺乏安全。解决涉外金融安全问题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货币互换和多元化投资等方式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二是通过提倡主权货币计价、支付、结算、融资,以及开展相关制度设计等方式建设好交易和支付结算系统;三是把握好资本账户开放;四是做好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I analyze the balance sheet channels of depreciation of the Turkish non-financial corporations for 2003–2015. Having constructed a novel, hand-collected firm-level dataset on the composition and term structure of foreign currency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 show that foreign currency debt and mismatch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balance sheet effect on capital investment following a depreciation. The results remain same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foreign currency assets and exports. This implies that the contractionary net worth effect of depreciation dominates its expansionary competitiveness effect. The resul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the firms with short-term foreign currency exposures.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contrast the differe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decisions of multinational banks. Employing eclectic theory, an estimation model with panel data from seve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s set to test the proposed hypotheses. The results highlight an increase in foreign assets, removal of banking restriction, banking concentration, and capital cost differential in the local banking system as determinants of specific location advantages for attracting banking FDI. Other factors such as cultural proximity and crisis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anking FDI. Discuss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debated before conclusions are drawn for a future research agenda.  相似文献   

19.
杨艳林 《财贸研究》2013,24(1):115-122
借鉴基本因素均衡实际利率思想,构建对外资产基本因素均衡收益率缺口测算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尽管美元计价资产具有高流动性、安全性,并且供给量充分,但中国、印度、巴西三国对外美元资产均衡收益率缺口为负,美元"过度特权"与本币实际汇率价值损失效应是缺口为负的两大原因。美元主导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等国家对外资产低收益是必然的,即使在多元主权信用货币国际体系下,该现象也不会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货币兑换模型与中国外汇储备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国外汇储备结构不仅要考虑储备货币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而且也要考虑其在国际市场上兑换的方便性和交易的低成本性。本文从国际货币兑换结构模型出发,对美-欧-中三国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变化的不同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