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员工都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情绪劳动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已是共识。过去的情绪劳动研究多涉及员工与顾客之间,后发展至上下级之间,但主要基于领导的视角,下级对上级的情绪劳动研究较少。按照资源保存理论,员工的情绪劳动是对自己内部资源的一种损耗,需要员工进行情绪调节与改变行为,下级对上级的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有影响。对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237份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下级对上级情绪劳动的表层行为对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有正向预测作用,对低成就感的影响不显著;下级对上级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与自然表现对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均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程红玲  陈维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117-121
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通常会经过概念的引入与明确、概念的争议和完善、概念的融合与统一三个阶段。情绪劳动这一概念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概念的引入和明确、概念的争议和完善阶段,现存的争议极大地阻碍了情绪劳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有关情绪劳动概念的发展历程和现存争议,可以发现关于情绪劳动概念的不同观点正在逐渐趋向融合与统一,为了促进情绪劳动的概念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提出了情绪劳动概念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情绪劳动策略是指员工为满足组织的情绪表达规则而使用的调节情绪表达的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情绪劳动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情绪劳动策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重点从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效果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进而探讨了情绪劳动策略变化性及其影响结果,最后指出以往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邵建平  谭新辉  范雯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157-160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研究了中国情境下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管理人员情绪劳动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学历对情绪劳动的影响有整体性差异,表现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情绪劳动显著高于高中(中专)学历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情绪劳动整体在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三个维度上有所差异。并以此为基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酒店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由于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付出情绪劳动导致酒店员工离职率偏高,以大学生为主的实习生成为了酒店员工的重要群体。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构建以组织自尊为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与情绪劳动的关系模型,综合考量和探讨酒店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个人与组织因素对其情绪劳动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组织自尊对情绪劳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组织支持感、组织自尊越高,酒店实习生越倾向于采用深层行为,组织自尊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基于此,酒店在管理实习生过程中应着重提升组织自尊感,重视其情绪劳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客运段列车员情绪劳动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沈阳客运段列车员情绪劳动管理存在不重视员工的个体情绪需求、员工情绪调节缺乏组织支持、片面地关注情绪表现规则要求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绩效考评与激励管理策略、情绪劳动价值的文化体系建设策略、组织保障与支持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情绪劳动的概念、特征、策略和结果等几个方面对当前西方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且指出 ,情绪劳动理论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组织中工作分析、劳动管理之类的问题 ,而且深入研究情绪劳动过程、情绪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情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体验经济”、“服务经济”和“情感经济”等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运用情绪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中介效应层级回归模型来研究情绪劳动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效应。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深层扮演和真实情感表达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层扮演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真实情感表达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组织管理层和组织员工应分别从改善领导和修炼技能出发,不断提高组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9.
赵玉婷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11-117
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双元压力对员工情绪劳动影响的过程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35名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双元压力及对情绪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挑战性压力对表层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对深层行为产生促进作用;阻碍性压力对表层行为产生促进作用,对深层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情绪倦怠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管理启示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0.
情绪工作是近二三十年来西方组织行为学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情绪研究的新视角。从教师这一职业来看,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教师职业充满情绪的工作性质这一事实不容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应发挥教师情绪劳动的积极作用,缓解教师情绪工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员工如何获取组织资源(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应对外界 不利的组织政治环境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情绪劳动在感知政治知觉和离职意向(以及工作 压力)之间扮演着中介作用,同时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负向调节感知政治知觉和情绪劳动(以及工 作压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感知政治知觉和离职意向并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文章指出了研 究结果、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受到家庭环境的重要影响。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影响概括为4个基本方面:(1)家庭环境为儿童观察和模仿他人的情绪调节行为,学习情绪调节方式提供了条件;(2)父母具体的教养活动会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3)由教养方式、依恋关系、家庭情绪表达性以及婚姻关系所形成的家庭情绪气氛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4)家庭环境中儿童自身特征和父母特征与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文章对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前人文献的阅读和梳理,提出情绪劳动与组织管理质量的研究模型,并提出假设,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对假设进行修正,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的组织管理的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劳动,指的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迅速发展,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生理学、医学、卫生学、生态学、法学、统计学、环境保护学等许多学科,都立足于本学科的研究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劳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其发展结果是在一些学科中形成了新的分支,例如: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劳动(人事)心理学、劳动管理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医学、劳动卫生学、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劳动社会学开始出现于西欧、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中,并在"二战"期间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我国,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以及劳动科学的发展,劳动社会学研究才开始起步.城镇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换等一系列的社会转型,为劳动社会学的发展提出了现实的可能.回顾国内劳动社会学发展的变迁历程,借鉴国处的研究经验,对创建中国特色的劳动社会学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短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也越来越受关注,逐渐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对2010年至2020年的劳动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综述和研究分析,发现目前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教育内涵、困境、实施路径和评价体系4个方面提出,今后的劳动教育研究应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宏、中、微观研究并重,并加强多视角、跨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行为公司财务学研究的兴起,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现代企业投资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系统回顾了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特别对投资者情绪操控性计量、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然后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背景,逐步拓宽现有基本假设,对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行为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2019年的七十年间,中国劳动经济发展的历程不断变化,其中经济形态发生了两次转变。我国经济目前进入了高速、高质、大发展的新时期,为了掌握劳动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对劳动经济史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新中国劳动经济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将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确凿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9.
张艳 《科技和产业》2024,24(3):133-139
为探索职业教育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采用Python对20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和文本分析,探索职业教育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分析分两轮进行,第1轮先对高频词进行分析,明确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样态,第2轮以劳动素养分类框架为基础,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视角,分析不同区域院校劳动素养评价的侧重点。分析发现:学生在测评中占核心地位,劳动行为和认知是评价体系的基石,劳动价值与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发展密切相关;劳动态度逐渐由内而外走向协同,劳动品质评价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研究发现,建议加强劳动素养的科技创新导向,融入产业协同发展要素,灵活应对不同区域产业需求,多元化评价主体参与,进一步完善劳动素养评价机制,提高学生适应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人才。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科学有效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践行劳动精神对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当前,高校劳动精神传播正值新媒体发展的重大机遇,有望开启新兴媒体传播局面,但是劳动精神在高校的传播存在内涵传播偏差、传播方式单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异化等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坚持内容本位,深化内涵研究;二是创建媒体矩阵,助推多元传播;三是依据受众需求,促进精准传播;四是弘扬劳动文化,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