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声音     
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核心是重塑工农城乡关系,扭转长期以来"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式,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藩篱,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真正建立起向农村倾斜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要求我们站在国民经济的大背景中通盘考虑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着力打破二元结构,解决制约“三农”问题的体制性、政策性矛盾,逐步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我省城乡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谁来种地"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  相似文献   

4.
新政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1月9日-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产品内国际分工越来越发达。产品内分工拓宽了经济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分工参与度,但处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所获收益却并非一致。本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贸易利益分配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影响产品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我国更好更快地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链是"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构建农业产业链是构建"以工促农"机制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以工促农"机制中还存在农业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相对弱势、农户与企业间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物流不畅、区域农业产业链中断、农村投资环境不佳、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政府有:必要促成以农业产业链为纽带的"以工促农"机制的建立.而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则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并着力增强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做到城乡统筹、工农结合.本文分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主要途径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隐藏在当前农村经济大量表层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具有机制性作用的深层次问题,这就是由于某些经济政策的偏位所造成的工农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农业内部产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的矛盾,造成农业比较效益低,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农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够合理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推进“以工促农、以工投农”是落实“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具体实践和重要抓手。通过工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带农、投农、办农,既可以把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落到实处,又可以为工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工农互动,实现工农生产要素的相互渗透,把工业的理念传递给农民,在工农互动中培育新型农民。推进“以工促农、以工投农”,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经》2014,(1):1-1
<正>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14年1月,《山西农经》全新改版,蓄势待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2014,我们的粮食站上0.6万亿公斤新高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跨界水事纠纷协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震  周  周海炜 《水利经济》2007,25(2):70-72
从长三角跨界水事纠纷现状出发,以跨界水事纠纷协商个案分析为基础,归纳长三角跨界水事纠纷协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协商的相关法律、建立跨界区域协作、科学划分事权和建立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支撑机制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甘孜州农业垦殖得到发展,方式多样,耕作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均有所扩展。有无水利设施的分界线基本与农牧分界线吻合。农业近代化在局部地点出现,总体仍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且农耕技术的地域差异较为显著。农作物单产较低,以青稞为主的生产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生产经历了较大波折,局部地区的过度垦伐产生了环境灾难。  相似文献   

13.
Changing flow patterns characterize the North American cattle industry, which are hav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Canadian agriculture. A brief review of important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the feeder cattle industry is given together with an analysis of forces influencing the changing inter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suggest an increasing rate of adjustment may be needed in the future as the economic variabl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responsible for much of the change in the past continue to influence the Canadian cattle industry. The impact of change will not occur evenly across all areas and segments of the industry with the interregional trends that have developed particularly the expansion in flows from Western Canada to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showing no sign of slowing down. Eastern Canada may be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to expand either its imports of feeder cattle and dressed beef or develop its own feeder supply.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可以推动厦门农村城市和厦门海湾城市的建设,而且有助于厦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注重现代科技对农业的武装与农产品质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厦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强化农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农业交流。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机遇。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深刻变革阶段,是四川秦巴山区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道路。四川秦巴山区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而且紧邻成都、绵阳等智慧大城市以及有着得天独厚的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在分析四川秦巴山区智慧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山区农业特有的特点,以达州、巴中等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提出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大数据中心以及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培养等措施,旨在为四川秦巴山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问题论述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坚持中国特色道路、推进的重点任务、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传统农业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目益严重,催生了两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两型农业是传统农业的转型,其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是两型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两型农业模式的概念、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模式机制,包括模式形成机制、功能机制和区域适应性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究,并结合两型农业模式内涵和实践,提出模式选择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杜建录 《中国农史》2003,22(1):38-44
本文从西夏农业区域、农业水利、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西夏农业生产发展状况。认为西夏立国后农业生产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水利开发与管理制度;农业生产工具与耕作技术有较大的进步,普遍使用铁犁与牛耕;人均占有粮食130斤左右。这对一个半农半牧的民族政权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了。但这些粮食主要集中在国家的贵族地主手中,一般农牧民则挣扎在饥饿线上,经常以野菜、草籽充饥。  相似文献   

20.
当今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湖南的经济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庞大的农业人口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尖锐矛盾是湖南省"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工业化道路偏差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体制原因."三农"问题导致农业低效率、农民贫困、农村不稳定等种种结果.解决的办法是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为农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