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品召回制度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的制定是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一个开端。本文从目前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设情况着手,介绍了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并对产品召回制度的意义和法律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国外的法律对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内容进行了说明。最后,本文就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从立法层面、具体的召回程序层面和政府责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关于涉外产品责任法律的适用是侵权行为法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专门制度.目前我国只是笼统地采用了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结果使特殊复杂的涉外产品责任案件的法律适用简单化、机械化,存在许多弊端.通过对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引起各界对该问题的关注,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3.
唐洁 《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171-171,173
近些年因产品缺陷而导致的消费者权益损害和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问题目渐突出。召回义务主体的设计可以借鉴国外产品责任法中责任主体的类型:制造者、中间商、设计者、租赁商及维修商等其他辅助主体,而涉外产品召回主体又有其特殊性。应充分考虑完善产品召回责任主体范围,完善我国产品召回责任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下,产品缺陷对于产品责任的界定至关重要.而如何界定产品缺陷,又是我国及世界上各个国家法律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对于产品缺陷的界定中,产品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险以及是否具有安全性,美国、 欧洲国家及日本都有相应的标准.消费者预期和风险-效益是比较重要的标准,兼有其他的关于产品相关因素的要求.本文主要目的是讨论借鉴其他国家的关于不合理危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为我国提供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涉外产品责任同一般侵权责任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随着全球经济交往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适用传统意义上的加害行为地法和损害发生地法,对一个受害人来说起不到应有的赔偿作用。我国对于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采取了单一的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忽视和掩盖了其同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相比应具有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而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完善也就变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1973年订立的<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际上为统一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而进行的首次尝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产品的日益丰富和国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产品责任已成为法律冲突的多发领域,同时,许多国家都在加紧对该问题的研究和立法活动,故而在我国研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该公约法律适用规则作一简要评介,旨在对我国加入该项公约的可行性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在对消费者权利维护方面力度不够,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在产品缺陷问题出现时,我国对消费者的赔付额度较少、消费者申诉手续复杂,法律没有起到根本的保障消费者利益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功能.通过各种案例来指出我国产品责任法的缺陷,旨在凸显完善产品责任法律体系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相似文献   

8.
一、国外产品责任义务主体的立法规定 产品责任的义务主体,也称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是产品责任的承担者.欧美等国的产品责任法律对此都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为了建设消费安全的社会和保护消费 者的合法权益,各国纷纷立法,确立产品责任制度。所谓产品责任,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而 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缺陷产品以外的财产损失,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受害人承担的 一种民事侵权赔偿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确立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二元责任主体,给于 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两者的归责原则也就有差异。依多数学者的主张,生产者的产品责任实 行严格的责任原则或称作无过错原则,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实行过错推定原则。产品侵权责任 中,过错推定就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拥有着堪称世界上最完善的产品责任立法,其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经历了疏忽责任原则、担保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三种归责原则并存.以严格责任为主的现状.本文从美国产品责任法发展演进的历程中,总结出美国产品责任法的价值取向,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有所借鉴. 一、美国产品责任法的演进 (一)疏忽责任原则:契约关系原则的突破美国早期的产品责任法是承袭英国普通法中的"契约关系"原则.根据"契约责任"原则,如果受害人不是直接契约关系的当事人就不受法律保护,契约关系理论所确立的请求权利救济的主体和承担责任的主体范围过于狭窄.  相似文献   

11.
孙丽丽 《活力》2012,(23):109-109
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其内在性能和操作的复杂性加强,法律所奉行的"买者注意"无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卖者注意"原则被提上日程.产品的极大丰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不合格产品及缺陷产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突如其来的灾难.因此,研究、完善和更好的适用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那么,产品的范围如何界定?缺陷产品如何认定?产品责任由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如何适用?本文主要就这几个问题深入探讨和论证,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明确产品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规范作用。约束或引导企业的生产或销售行为.进而建立良好的产品市场和产品秩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产品责任是由法律规定的一种经济赔偿责任。所谓产品责任是由于产品存在缺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消费者、用户及第三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依法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产品责任保险是为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应承担的产品责任提供担保的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目前在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得很普遍,这是与这样国家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缺陷产品管理现状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缺陷产品管理制度在我国尚未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从立法上看,我国目前与此类问题关系最为密切的规定见于《产品质量法》。该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42条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召回制度是针对已经流入市场的缺陷产品建立的,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建立之后,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继我国质检总局出台了手机的三包政策之后,中国的产品召回制度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之中, 汽车将成为又一个针对的重点。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我国建立产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对其立法宗旨和立法构想做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考察我国关于产品缺陷法律界定立法例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法律体系对产品缺陷界定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比较借鉴外国立法,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以期对重塑我国产品缺陷的法律界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缺陷产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法》与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的适应入世的需要。如何加强产品质量方面的立法,规范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缺陷产品管理的法律制度完善问题作一探讨。一、产品与缺陷产品的界定(一)产品的界定各国对产品有不同的界定。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欧洲经济理事会在1985年7月25日通过的《关于对有缺陷的产品的责任的指令》(以下简称《指令》),将“产品”界定为可以移动的物品,…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产品责任制度对世界各国产品责任立法影响深远。但从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兴起了一场产品责任法的改革。美国的产品责任法改革并不是如许多人期待的那样由严格责任趋于绝对责任,而是慢慢地向另一个可以说是相反的方向演变。值得各国立法者关注。  相似文献   

19.
产品责任是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简称。具体讲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 ,给用户、消费者造成了人身伤害 ,或者财产损失后 ,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产品责任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 ,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笔者今年4月参加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产品责任制度考察团 ,赴加拿大、美国对有关产品责任制度等问题进行考察、调研 ,收效匪浅。一、在加拿大的考察活动在加拿大我们访问考察了加拿大标准理事会、加拿大卫生署、ULC实验室等机构 ,参加了加拿大标准化协会主办的关于产品责任问题的研讨会。加拿大…  相似文献   

20.
产品“瑕疵”与“缺陷”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以致市场经济秩序相对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侵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频频发生。由于我国法律缺乏对“瑕疵”和“缺陷”这两个产品质量法中重要概念的明确界定,且在相关立法中,用语极不统一,例如对于与产品责任紧密联系的“缺陷”概念而言,我国相关立法用词就很混乱,并未一贯的使用国际通行用语,而是在《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等多部立法中,先后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瑕疵”、“缺陷”等三个术语。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在法学界和实践部门对于“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