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红利泛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但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并不一定就有所谓人口红利。实现人口红利,一个简单条件就是这些新增劳动力必须能够就业、创造财富,否则,无所谓红利可谈。  相似文献   

2.
人口红利     
小志 《中国就业》2012,(5):12-12
什么是人口红利一个国家人口结构在一段时期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占较大比重,从而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抚养负担轻的局面,由于劳动力的更多投入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劳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可以有更多储蓄并转化为资本,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又将这样的黄金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3.
曾经为中国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有利人口结构即将发生转变。尽管业界关于“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有多种说法,但对于这一趋势的出现已形成共识。那么,一旦“人口红利”消失,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未雨绸缪,寻找新的增长模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恐惧“人口红利”的消失吗?劳动力比较优势真的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惟一的可依赖优势吗?本期专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视角观察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强化对中国人口红利的分析与思考,充分发挥人口红利在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口红利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转折期,人口红利的消失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且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将给未来经济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文章,发挥好第二人口红利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至今,随着对"人口红利"消失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大讨论越来越深入,"人口红利"一说的科学性也逐渐受到质疑,围绕着有没有人口红利、提出人口红利的理论依据、人口机会窗口关闭后带来的影响和后果,针对人口红利命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从人口红利的概念界定谈起,运用人口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人口红利受关注的原因,针对这一价值命题进行分析与思考,阐述"人口红利"的研究仅仅是存在于学者主观研究中的价值命题,还未得到明确检验,决策者企业家们不应盲目跟风利用这一理论危言耸听,应该辩证的看待当前人口结构类型的转变对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影响,适时应对好所谓红利到负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越来越激烈,其实不然,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未消失;产能过剩论对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是非常有害的,文章对此作出反驳,以呈现客观的经济原理及事实。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人口红利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口红利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随着人口转变阶段的变化,人口红利趋于减弱,建立在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本文采用计量模型、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延缓人口红利消失时间,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人口红利:概念、产生机制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现有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和整理,在对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进行明晰的基础上,对以其他国家和以中国为样本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最后对促进第二次人口红利实现的条件以及政策手段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反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全貌,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1.
赵军  张华峰 《财会月刊》2022,(6):133-137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人口机会窗口及人口红利的概念已逐渐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人口红利的测算及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并对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人口红利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费景汉-拉尼斯分解等方法研究人口红利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及贡献度,分析了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研究表明,人口红利、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地理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的增加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物质资本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力市场灵活度越高,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效果越明显,人口红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相关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程度因行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越来越激烈,其实不然,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未消失;产能过剩论对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是非常有害的,文章对此作出反驳,以呈现客观的经济原理及事实。  相似文献   

14.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此,世界很多国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把这个现象叫做“中国奇迹”,并且认为我国人口转变出现的“人口红利”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人口红利的概念进行解释,接着主要是从劳动力、储蓄和公共投资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红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客观讲,把人口抚养比不再下降视为人口红利期结束的标准有失偏颇,因为当前恰恰是我国人口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人口红利的最佳时点。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的最紧迫问题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与教育培训错配造成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过去30多年,我国16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15岁以下及65岁以上人口的增速,人口抚养比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劳动力供给条件,被称作人口红利。根  相似文献   

17.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12,(6):34-34
在汽车消费领域,产生巨大需求的群体与为我们带来人口红利的群体并不完全相吻合,这种不吻合会导致我们发展的持续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时代结束了吗?流行的观点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用户数量增速减缓,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到"后人口红利"时代的门口,但基于整体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很难全面反映中国互联网产业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口红利变动和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红利、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增长率较低时,总抚养比下降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时,总抚养比上升直至人口红利消失并不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研究还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还与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来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