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2012,(14):88
广州市友谊剧院导演:丁乃筝艺术总监:赖声川演员:刘美钰时一修这是一部极具原创性的表演工作坊作品,第一次将舞蹈与话剧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是《弹琴说爱》的另一次升华,具有强大的形式美感和内容吸引力。表演工作坊最近一部上演的作品为《宝岛一村》,历史代表作有《暗恋桃花源》、《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等。  相似文献   

2.
祝贺与希望     
石磊 《新经济》1995,(5):17-17
由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近百位专家学者历时3载苦心编撰,一部全面、系统、详尽反映香港经济发展的大型工具书——《香港大辞典》(经济卷)正式出版了,这是出版界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3.
沈刚  刘佳 《经济》2012,(7):136-137
王晓鹰,安徽合肥人,生于北京。国家一级导演、文学(艺术)博士、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死亡与少女》、《哥本哈根》、《赵氏孤儿》等。2012年4月28日,位于大洋彼岸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中,一部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执导并演出的中文版《理查三世》如期上映。尽管演出道具因天气因素未能及时运达,以及演出对英国观众而言存在语言不通的障碍,但中文版的《理查三世》话剧依旧出色完成了演出  相似文献   

4.
“中央实验话剧院作为文化部所属的国家剧院,近来越发显示出‘实验’风格。” “剧院聘请曾经出色制作过话剧《阳台》的谭路璐任制作人。剧院投入固定资产,谭路璐则以个人名义贷款15万元人民币投入此剧……” 进入10月以来,京城各媒体上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的文字,来介绍一部叫做《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都市言情话剧。这场“实验”中一个最重要的人物——独立制作人谭路璐小姐,也开始引起更多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李广川 《商周刊》2013,(24):66-67
在我的记忆里,认识西藏和青藏高原是通过一首歌和两部电影,那歌是上世纪60年代仞广泛传唱的一首男女声二重唱《逛新城》,它通过父女欢快的对唱歌颂拉萨新旧社会两重天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电影就是我70年代在部队当放映员时放映的两部电影,一部是反映西藏奴隶社会制度下的《农奴》,它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生活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刘斯奋说写完《白门柳》的第三部他就可能封笔了。封起作家的笔,提起画家的笔。这正是《白门柳》的第二部《秋露危城》刚出版不久。有11家报纸为《秋露危城》发了报道,北京和广州召开了讨论会,好些评论家誉之为广东的拳头作品,还有人断定这是传世之作。但他却想着要  相似文献   

7.
由河北青年作家郭志江撰写的以纪实文学形式反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供销合作社在参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改造自身、谋求发展的作品《农业的二次革命》一书已经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去过许多地方,采访过众多人物,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志江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民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对农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加上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刻研究,因此,在写作时能够游刃有余。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没有刻意在一地一事上渲染、描述,而是站在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的大趋势、大背景下冷静地观察、思考中国这场…  相似文献   

8.
闫涛 《新经济》2001,(7):108-109
自新锐话剧<格瓦拉>火爆京城以来,中国各大城市正掀起了一股话剧热潮,继<蝴蝶是自由的>打破广州话剧市场的冷清局面以后,著名导演阿丁的新作<他和她的外遇>再度在羊城引发话剧高潮.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那么,当人民吃饱了以后该怎样进行文化生活呢?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读到李小建教授的86万字大作《中国特色经济地理探索》一书,为他三十余年对经济地理学科的深厚情结和笔耕不辍所感动。尽管此书个别章节与他人合作,但足以反映李小建教授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学术论题和价值取向。李小建教授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界不可多得的著名学者,他在长期研究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思考非常有意义,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同辈和后学们精读。李小建教授对经济地理学术研究的情结流露  相似文献   

10.
帕丁顿熊就是伦敦与英国的象征,从这只小熊身上体现出的绅士魅力,是英国最好的文化名片。如果你非要把它当成宣传片,这部电影也向国人展示了,如何友好地向世界传达自己的价值观。两部动画片正在上映,一部《超能陆战队》,一部《帕丁顿熊》。一部美式动画,一部英伦风情,放在一起看挺有意思。不止一位妈妈级观众反映,《超能陆战队》让她们看哭了。《帕丁顿熊》应该不会,它会让你笑。如果你发现有人在影院里流泪,那必是个年轻女孩,她一定去过伦敦,有过拉着箱子孤身徘徊火车站的日子。我在圣诞节的英国看了这部片子,满场都是有礼貌的英国小孩儿,他们和我的  相似文献   

11.
黄良先生在1962年12月23日的《南方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一条失踪的街》,副题是《中古时代海外商人在广州的聚居之地》。这条报失的街名叫做蒲宜巷。蒲宜巷真的失踪了吗?黄先生是根据1956年广州东山象栏冈出土的明代南京工部尚书解缙夫妇墓碑和《陈倬墓志铭》得知该巷曾经出现,并且是当时名门望族所居住的繁华街道。由于广州现有的街道并无蒲宜巷其名,在明清以后修编的  相似文献   

12.
<正>热爱文艺的伯伯七伯热爱文艺事业,他在少年时代就才艺出众。七伯当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演过好几部新剧:《恩怨缘》《仇大娘》《一元钱》等。在那个年代,女学生还不能登台,七伯在剧中大都反串女角,这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蔑视和冲击。那时,西方话剧理论还没有介绍到中国,七伯用自己的行动开风气之先,带头抵制旧剧中某些低俗粗鄙的消极成分。他在1916年9月发表的《吾校新剧观》一文中,明确提出,新剧能够起到“感昏聩”“化愚顽”“开明智”“进民德”的作用,表明它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一)寻找特定的艺术座标《情结》是省纪委命题的“遵命文学”。“遵命文学”本身并无过错,关键在于“遵”谁的“命”。我想有几个“命”我们必须要遵的。一是人民的命。象《情结》这样一类呼唤清明廉政的纪检戏,不管由谁提出来搞,只要它贴近民众,为民立言,符合民族的利益,我们自  相似文献   

14.
广州的“幽兰门”始见于清代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一书中。该书说:“十三洋行在幽兰门之西”。四十年代,丰景新先生注释说:“幽兰门即靖海门”(见《广东文物》卷6第43页)。最近,卫家雄先生在《外贸名城——广州》一文中仍沿用此说。(见《广州修志通讯》1986年第1期)其实,广州的城门根本没有幽兰门。清代时,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以来,广州的华侨史研究勃兴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华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在对广州与华侨文化的内在联系的研究方面,仍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建树无多。由诗人司徒杰撰写的《广州与华侨文化》一书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广州与华侨文化》是广州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丰城书系》中的一本,它以较翔实的资料,揭示了近代以来华侨文化对广州的影响,以及广州在沟通海内外中华子孙的文化联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题为“黄金通道”,论述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广州与华侨文化的关系。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发生了  相似文献   

16.
高文 《经济视角》2011,(5):14-19
近年来。松花砚和松花石其他系列产品作为文化产业在吉林省发展迅速。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屡见报端。最近,原省级领导、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名誉理事、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名誉主任高文同志在《吉林日报》上发表的题为《我的松花石砚情结》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它使人们了解到吉林省松花石的发掘、松花砚的雕刻和传承与高文同志的“松花砚情结”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一译为《中国文库》或《澳门月报》),是美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份月刊,由美国传教士禆治文于1832年5月在广州创办。裨治文于1830年2月到广州,成为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鸦片战争爆发后,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一部《人在囧途》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王宝强饰演的牛奶工牛耿,和一群农民工兄弟在火车上带着乡音高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情结盛行的国家,春节回家过年成了一个共识.在短短40天内,有超过30亿人次的中国人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踏入回家的热潮中,在神州大地形成了一个规模浩大的奇观,这是任何动物大迁徙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1978年第12期发表的胡培兆同志所写《<资本论>在我国翻译出版40周年》一文,我有下面几点不同看法。一、《资本论》的入门书,我国最早是在哪一年才有的呢?胡培兆同志认为:“1922年就有《资本论入门》翻译出版”。作者注明这个材料来源于《历史研究》1958年第5期杨威理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的出版》一文,杨文是这样说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在广州成立了人民出版社,……截至1922年9月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工钱劳动与资本》等3种。”对引用这个材料,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商榷的。其一、这个“人民出版社”不在广州而是在上海。当时所以在图书上印有“广州人民出版社”的字样,是为了避免反动政府的迫害而写为“广州”的。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诗经》中以“二雅”为主的一些诗歌抒写内心痛苦、反映人生不幸,思深虑苦、言近旨远,有意无意反映了周人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觉醒后的困惑、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