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孟子建立其"人性善"学说,运用了孔子"正名主义"的逻辑方法。"人性"乃"人之所以为人者",一句话,"善"是人性,善才是"人"性。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石,建构了他的伦理学说、"自我"建构学说、政治学说。其"成人"之路径是"顺"着来的,由"四端"而发扬光大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性善论"解放了人的意志,逻辑上剥夺了"自我"作恶的自由;"性善论"不仅激活了"自我"的生命尊严意识,并且会建构起一种"召唤""期许"的良性回馈机制,从而为"正确"的自我的建构奠定了基石。"性善论"为"仁政"政治学提供了可能,而其乌托邦色彩永远闪现着召唤和激励的理想之光。  相似文献   

2.
岛石 《中国报道》2008,(9):108-108
历史上的《孟子》—直是官方钦定的读物,孟子也得以排名“亚圣”,头一把交椅自然是孔子,孟子师从孔子的门徒子思,和孔子一样都是山东人。  相似文献   

3.
孙景澈 《魅力中国》2010,(26):315-315
孟子十分重视和强调人道德品行的修养,他在孔子、子思人性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各学派学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修身之道,创立了自己完整的养心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名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强调"为政必先正名"这一治国思想是儒家"仁""礼"思想的基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此都有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笔者从孟子惯于从人们的心理出发推论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一特点出发,对仁爱之心与反射心理这两种心理现象进行了探析。通过对这两种心理现象的探析,笔者发现孟子"仁政"学说的心理基础是君主的仁爱之心和民众的反射心理。这两个心理基础使孟子的"仁政"学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重视君主的自我反省、重视民意、以民为本、提倡君民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性善论"是孟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即通汇儒家仁学传统,又发明了四端说,用人心为根基铸就成圣成贤的人生目标。通过分析当下高校德育教育,不难看出在高校德育工作进入新的历史视界的时候,亟需融贯古今以夯实自己的理论厚度。在孟子"性善论"的多重意蕴中,无论是反求诸己的自律精神还是持志养气的生命浩然,都可以裨助当代高校德育,让高校德育工作以更大的张力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吴安琪 《魅力中国》2010,(35):170-170
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的很多思想是来源于孔子,孟子一直坚持人性本善的思想家,主张君主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实施仁政。  相似文献   

8.
仁者无敌     
马赛客 《中国西部》2009,(2):100-101
孔子自诩70岁的时候能够“为所欲为而不逾矩”,可见他对个人修为的自信。而他一生所追求的,“仁”而已。后来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鼓吹“仁政”。汉朝独尊儒术以后,“仁”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论语》中有27个"思"字,主要讲"思"与做人做事的关系。【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想学好却没有学习的行动就会懒惰。"("殆"通"怠",懈怠;懒惰)【解读】学习主要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0.
一 "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在先秦思想家中,老子宣扬无欲、寡欢;孔子鼓吹"安贫",<论语>记载"子罕言利"的话,又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梁惠王>篇载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孟子要梁惠王只谈仁义,不要谈利,视"利"、"欲"为洪水猛兽,君子不言利.墨子尽管关心和同情劳动者的疾苦,但对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主张也是比较保守的,特别强调"节用".  相似文献   

11.
张文元 《魅力中国》2013,(22):103-103
孟老夫子关于“四心”的培养重要性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效果论述的已经非常清晰,试想我们的教师也重视这“四心”的培养,其育人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本文依据孟子的四心四端说,举例取证。分析其本心思想。  相似文献   

12.
座落在中国山东省中南部的曲阜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情感有着紧密联系的美丽小城,一直被誉为东方文化的高峰和东方圣城。公元前551年,一位横亘千古的文化巨人孔子诞生在曲阜,此后,一批儒学的代表人物、也被封建帝王封为圣人的颜子、子思、孟子诞生在曲阜,在此后的二千多年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成为了东方文化的高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意识形态,融汇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品格特性,他的思想传到国外,构成了以亚洲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成为了世界文明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3.
孟子乃儒家亚圣,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心性"说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孟子的"心性说",即性善论是其"内圣"学说的核心,不仅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对后世儒学影响也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宽容     
孔子说"对他人要宽恕、宽容。要设身处地,即习惯于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再具体些说就是,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用那样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别人。"孔子经常会给身边的人讲一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有一次,弟子子  相似文献   

15.
在亚圣孟子看来,孔子是自人类产生以来无人能够望其项背的一位大圣人,所以他发自肺腑地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意思是说,自己内心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孔子作为榜样,好好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学与教育工作。这个教学、教育原则滥觞于孔子。孔子在自己数十年的教学、教育实践中,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原则。但孔子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概念,而是由宋代思想家二程(程颐和程颢兄弟)和朱熹从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如二程说:“圣人教人,各因其材。”朱熹也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相似文献   

17.
李祥磊 《东北之窗》2012,(19):122-125
泰山孔子庙孔子庙,位于泰山天街东端北侧,明嘉靖年间尚书朱衡建,万历年间修大殿。庙有山门、正殿、配殿,内奉孔子,配祀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建,易石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赐额"因高喻大"。  相似文献   

18.
鲍灵美 《黑河学刊》2010,(9):98-99,101
孟子德育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孟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以性善论为基础,把道德修养放首位,以培育君子和大丈夫为德育目标,以仁义为主要德育内容的德育观。教育者应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道德教育中应注重榜样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此促进和提高道德教育实效。孟子德育思想对今天学校德育方法的选择仍有着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论语》中,有两次关于孔子与其弟子讨论崇德辨惑问题的记载。《颜渊》篇载:"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樊迟从游于舞零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子张、樊迟都提出"崇德、辨惑"的问题,这似乎说明:孔子平日经常教导弟子要崇德辨惑,而子张和樊迟有所不解,故又提出来请教。崇德辨惑可以说都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崇德是孔子的中心思想,辨惑是孔子的主要思想方法。孔子答子张与樊迟崇德之问,对子张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对樊迟说:"先事后得非崇德与?"这都是针对子张与樊迟的思想情况而讲的,都是因材施教。事实上  相似文献   

20.
刘娇 《黑河学刊》2013,(8):87-88
孔子的思想中涵盖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文章从孔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人性论的哲学基础",士""君子""贤人""圣人"四个由低到高层次的培养目标,修身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四个部分,对孔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出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