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我国1979年刑法未对单位犯罪做出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自然人犯罪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日益渗透和发展。新修订的刑法虽然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单位犯罪制度,但因其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依据,确立了主体的行为,并就其对司法的影响及立法的完善进行研究和建议,以维护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
周洪潮 《魅力中国》2010,(3X):230-231
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结构迅速形成,老年人犯罪正成为我国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我国现行刑法对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并不明确,因而,在实务中往往造成司法的不统一,影响法律的严肃性。本文着重总结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司法现状,根据全球刑罚轻缓化处理的趋势,分析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处理的必要性与正当性,最后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与犯罪特点,根据古今中外有关老年人刑事立法经验,提出我国老年人犯罪轻缓化处理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一共规定了六个期货犯罪的罪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期货犯罪刑法规范体系,但因完全依附于证券犯罪的立法规定,有关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未能准确反映期货市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4.
夏五一 《魅力中国》2010,(32):144-144
单位犯罪,是我国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社会现象,1997年刑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单位犯罪制度在我国法典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单位犯罪的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对立法进行完善。本文中将回顾单位犯罪的立法演变,分析单位犯罪及其承担刑事责任的特点,针对我国现行刑法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提出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鹏 《魅力中国》2010,(8):107-108
我国的犯罪预备立法与国外刑法原则上不处罚犯罪预备的普遍做法相异。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法治建设目标的确立,我国的犯罪预备立法不合时宜,且与法律至上、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等法治原剐相冲突。  相似文献   

6.
葛二磊 《魅力中国》2011,(7):325-326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种犯罪类型。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都有关于聚众犯罪的立法规定,但都没有对聚众犯罪的处罚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本文试通过对聚众犯罪的处罚进行探讨,以利于司法实践中对聚众犯罪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7.
康学璞 《发展》2010,(11):41-41
"单位犯罪"这一概念是我国立法之首创与独有。刑法理论上则通常使用"法人犯罪"一词,但无论是法人犯罪理论还是单位犯罪理论,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一致的,即研究与自然人相区别的社会组织能否成为刑法上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8.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较大的类罪,刑法总则与分则均有关于聚众犯罪的规定。但立法上没有对聚众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导致聚众犯罪与集团犯罪、一般共同犯罪,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不够明确。刑法分则关于聚众犯罪的条文,大部分明确了聚众犯罪的责任主体,但也有些条文未指明责任主体,既违背了聚众犯罪责任主体法定原则,也使得条文之间不相协调。文章探讨了聚众犯罪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犯罪数额在刑法定罪量刑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并非万能;我国现行《刑法》或司法解释中规定的犯罪数额存在确立数额标准的越权性、数额标准内容的不确定性、数额标准的明显滞后性等问题。应遵循数额犯的立法原则,完善立法解释程序,废除授权解释;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数额标准应提高;提高情节的地位,避免单纯以数额论罪。  相似文献   

10.
“性贿赂”是近年来炒的很火的词汇,无论是从刑法理论界到社会大众,还是从立法者到司法者,都各抒己见。“贿赂”一词应有其时代内涵,性贿赂的本质是权色交易,和财物贿赂的权钱交易一样,都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按照现代刑法的犯罪化根据,应对“性贿赂”犯罪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